西区街道位于中山市城区西部,是中心城区的西大门,北连小榄镇,西接沙溪镇,面积25.21平方公里,辖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约1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0.1万多人。广珠轻轨、105国道、广珠西线高速、江中公路、新岐江公路、北外环、博爱路、富华道、中山路等道路纵横穿越,是中山重要的交通枢纽。
西区街道自1984年建区、1999年与原沙朗镇合并以来,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30多年的努力,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2020年9月22日,举行机构改革揭牌仪式,标志着西区街道机构改革工作初步完成,西区办事处更名为西区街道办事处。西区街道办事处是全国文明单位,荣获全国健康促进区试点、省教育强区 、省脱贫攻坚突出贡献单位、市经济强区、市双拥工作突出贡献单位等称号。
西区街道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9亿元,增长4.3%;固定资产投资32.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6.56亿元;社消零总额128.9亿元。西区街道商贸发达,有珠三角地区发展最早的小商品市场,拥有全市最大的农产品销售中心、汽车销售集群区等。西区街道旧城改造项目(马山片区)是全市面积最大的“三旧”改造项目,截至2022年底,征收和搬迁率分别提升至99%和98.7%。西区街道文化底蕴深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醉龙舞”曾在国内外重大活动参与演出,建于明朝中期的长洲村黄氏大宗祠、建于清朝的烟洲书院是广东省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当前,西区街道正抢抓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和深中通道即将建成通车重大历史机遇,以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营造新集群、打造新平台等为抓手,以工改、马山旧改“双轮驱动”拓展产城融合新空间,全力以赴招引落地高端项目,做优做强“三大经济”,打造“一轴一带三区”特色发展格局,努力构建智能制造示范区、产城融合新高地、美丽宜居幸福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西区围绕以城促产、以产强区的发展思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发展“三大经济”(实体经济、数字经济和夜间经济),持续构建“三大平台”(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创新(中山)示范园、中医健康养生基地),大力开展“三旧”改造,打造“一轴一带三区”(“富华片—彩虹片—沙朗片”产城融合发展轴,岐江河、狮滘河沿岸的现代化城市景观带,打造先进制造业智造区、高品质生活优享区、现代服务业创新区),推动形成一体两翼、双轮驱动的发展空间格局,建设“商贸数铁城、醉美新西区”。
全区现拥有工业企业300多家,上规模企业44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5家,拥有好来化工、琪朗灯饰、日丰电缆、世宇动漫等一批优质企业。目前,西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3个。黑人牙膏、洁柔纸巾等知名品牌享誉国内外。
西区商业底蕴深厚,是中山乃至珠江三角洲著名的商业贸易和休闲观光区。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中山尖沙咀”的美称。西区是中山传统的物流集散中心,专业市场密度高、总量大,拥有汽车销售、小商品贸易、IT电脑、果菜食品、服装百货、客货运输和二手交易等7大类15个专业市场。其中,有珠三角地区发展最早的小商品市场、全市最大的果菜批发市场、全市规模最大、占全市三分之一以上份额的汽车销售市场以及烟草公司。区内拥有国际酒店、富华酒店、喜来登酒店等30多间星级酒店,以富华道为轴心的20多家文化娱乐场所成为消费热点。西区着力抓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国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创新(中山)示范园、中医健康养生小镇三大产业平台的建设。
西区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重大机遇,主动作为,先行先试,在城乡一体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行政体制、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实施改革。高标准建成西区行政服务中心,率先在全市实现“一窗通办”,每个窗口都可以办理涵盖17个部门共273项审批服务事项,率先在全市使用“市统一申办受理平台一体化系统”办理综合业务,率先开展“三个一”服务模式,开展延时服务缓解群众办事“请假难”,政务服务“西区模式”在全市推广。在城区片和沙朗片居民集中区域分别建设24小时公共服务自助区,为群众提供“不打烊”的全天候自助政务服务。开通“证照快递”服务、实施“强化政务联动、促进便民利企”项目,群众企业办事更加便捷。
西区文化底蕴深厚,孕育出“尚德、自强、创新、至善”的西区精神。
西区至今保存文物古迹多处。建于明朝中期的长洲村黄氏大宗祠是广东省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中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于清朝后期的长洲村烟洲书院是百年书院,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长洲战时服务团团部旧址、黄健故居、长洲石台街17号民居、后山大街61号民居、长洲抗战烈士纪念碑被列入优秀近现代建筑不可移动(A级)保护名单。长洲醉龙舞,古代中山民间特有的舞蹈,又称转龙头、舞木龙、舞柴龙、舞龙船头,源自宋代,盛于明清,2008年6月醉龙舞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西区历史上名人辈出,古代有黄绍昌、黄鹤书、黄虞臣等多名业余文艺作者,近代有黄冷观、黄祖芬、黄苗子、郁风等文化名人。还有黄健、黄锦棠、黄煜棠、黄峰等革命烈士。
西区主要景点有黄氏大宗祠、黄健故居、烟洲书院等古建筑,还有提供休闲健养的岐江公园、西区彩虹绿洲湿地公园、西区悦生田园健身径、中医中医养生文化馆等。近日,市首个旅游集散中心在西区的中山候机楼揭幕并投入运营,西区将利用自身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不断推动辖区旅游业发展。

西区关注民生建设,让发展成果惠及居民群众。每年新增财政60%以上用于民生事业,每年为群众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出台了推动就业创业、加强危房改造等事关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
西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着力深改革、稳增长、调结构、强服务、惠民生。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一是推进城市更新,马山片区旧城改造项目再加速。积极寻求省、市支持,重启马山片区旧城改造项目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继续开展本项目的补偿决定申报工作,确保项目依法征收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做好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园建设。加快金昌工业路“工改工”项目建设,解决项目规划条件,完成项目规划设计,抓紧落实土地注入、补出让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对接先进地区外溢的创新产业资源。促进园区企业合作交流,提升园区项目乃至整个片区的创新创业氛围。三是加快拓展健康养生集聚区业态。筹办健康养生招商推介会,开展靶向招商,吸引市内外中医健康养生企业、人才等要素资源。加快推进“湾区之心”康复医疗项目和中智大药房产业项目的立项、规划、报建等工作,力促项目早日落地动工。开展项目引进对接工作,盘活健养悦生园、稻香围等片区。优化医疗服务业态,引进医疗设备和科研成果,建设优质医疗资源集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