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7年工作回顾
2007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中山体育工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树立科学发展观,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旋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体育设施建设提前实现“四个100%”,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展开,业余训练扎实提高,体育产业稳步发展,为构建和谐中山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提前实现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四个100%
继续认真执行《中山市各镇区“全民健身广场”建设补贴暂行办法》、《中山市行政村、社区全民健身苑(点)建设补贴暂行办法》,先后在民众、黄圃、沙溪、阜沙、坦洲、西区等镇区投入彩票公益金250万元,推动当地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充分发动社会力量,集资建设了紫马岭健身广场和紫马岭游泳馆,规划建设市羽毛球馆。大力实施《中山市农村(自然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补贴办法》,向自然村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目前,我市已建有35个全民健身广场,430多个健身苑(点),60%以上的镇区建有“一场(400米田径场)一池(游泳池)一馆(体育馆或综合训练馆)”,在全省甚至全国率先实现“四个100%”(即100%的镇区建有全民健身广场,100%的行政村建有健身苑,100%的社区建有健身点,100%的全民健身设施全天候免费向社会开放),形成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大小相结合的城乡体育设施网络,大大缓解了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矛盾,成为我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亮点。
(二)以迎奥运为契机,大力发展全民健身运动
1、群众体育活动纵深发展。举办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市第八届体育节启动仪式、迎奥运倒计时、奥运火炬手选拔等一系列迎奥运活动。派员参加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田径项目裁判员培训班。接待安排了中国女乒的冬训和队内选拔赛,承办了全国体育舞蹈裁判及教师培训班和创建广东省第六批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现场会。组队参加了广东省第四届“政协杯”乒乓球赛。承办了四国男子篮球邀请赛、中澳男子篮球对抗赛、全国围棋甲级联赛、2007-2008年CBA联赛广东宏远中山主场比赛、第十四届全球华人杯羽毛球大赛、第十二届环南中国海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山站)等一系列国内外赛事,在全市掀起了“喜迎奥运,全民健身”的高潮。广大群众从建设“两个适宜”和谐中山出发,立足本职岗位,以不同形式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表达心系奥运、宣传奥运、参与奥运、支持奥运的热切心情。此外,我市还举办了4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1期健身气功培训班,共培训了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02人,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205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1.55‰,超额提前完成了省体育局“到2010年每千人配备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目标任务。
2、两大赛事活动安全顺利。11月,第十四届全球华人杯羽毛球大赛在我市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3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99个项目1056枚奖牌的争夺。本次大赛赛程紧,参赛人员多,涉及部门广,安全形势严峻,给组织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经过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大赛安全顺利,圆满成功。10月,四年一届的市第六届机关运动会隆重举行,67个代表队2373名运动员参加开幕入场式和田径、游泳、篮球、拔河、乒乓球、羽毛球、足球、象棋、跳绳等项目的比赛。运动会不仅得到市四套班子和各部门单位的高度重视,且正逢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和举国上下为迎奥运积极准备的重要时刻,所以在全市机关掀起了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健身活动的高潮,促进了我市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和全民健身工作的健康发展。
3、第八届“体育节”成功举办。全市24个镇(区)近30万人次先后参加了历时4个月的“体育节”系列活动。其中,市级活动20多项次,镇区级活动50多项次,全市上下掀起了一股全民健身热潮。东区、东升、南头等镇区举办了镇运会;火炬区、小榄、沙溪、三乡、坦洲、古镇、黄圃、横栏、民众、港口、南朗、三角等镇区配合市体育局组织了体育节,其他镇区开展了形式多样、别开生面的体育健身活动。水利局、环保局、公路局、民政局、教育局、老干部局、机关工委、总工会等部门单位亦组织举办了各种体育活动,丰富广大干部职工的文体生活。高尔夫球协会举办了第二届会员杯既人保财险杯高尔夫球赛,参加了广东第五届高协杯高尔夫球友谊赛、第五届欧洲亚洲华人高尔夫友谊赛等。体育节期间,我市还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的部署,分别对市直机关23个部门的563名公务员进行了体质测试。
4、老年人、残疾人和少数民族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市老年人体协常年组织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使广大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举办了市第十七届老年人运动会,全市24个镇区38支代表队1135名运动员参加了10大项19小项的比赛。顺利完成了全省农村老年人体育工作现场会的组织工作。举办了市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来自24个镇区及市特殊教育学校的568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了11大项170多小项的比赛。派员代表广东省参加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我市运动员表现突出,翁铸锋获男子S15级4×100自由泳接力金牌,沈飞虹获女子S15级4×100自由泳接力金牌,梁贵华获自行车男子场地3公里个人追逐赛LC3级金牌。梁贵华还在哥伦比亚国际残疾人自行车公开赛上,获得场地一公里第三名、50公里大组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小榄毽球训练中心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囊括了男、女子团体冠军,促进了我市少数民族事业的交流与发展。
5、“创先争优”工作取得新成绩。我市组队参加广东省第一届体育大会,获得优秀组织奖。在全国龙腾狮跃闹元宵活动中,我市获得了优秀组织奖。小榄镇永宁社区被评为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中国移动通讯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被评为全国推广《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小榄镇体委荣获全国全民健身周先进单位称号。在广东省第八届体育节中,市体育局获优秀奖,东区体委、坦洲镇体委、东升镇体委获优秀组织奖,公安局、人民法院、小榄镇永宁社区获先进单位称号,中山日报社获优秀报道奖。
(三)以提高质量为中心,扎实开展业余训练
1、组队参加各级比赛成绩理想。先后组队参加了全省青少年武术散打、武术套路、游泳、摔跤、跆拳道、跳水、男子足球等项目的年度比赛,其中武术散打获团体总分第一名,游泳获团体总分第三名,跆拳道获团体总分第四名,武术套路获团体总分第五名,摔跤获团体总分第五名。我市优秀运动员邱红霞继夺得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53公斤级抓举、挺举和总成绩3枚金牌之后,又夺得举重世界杯53公斤级挺举、抓举和总成绩3项冠军。在全国武术套路比赛中,吴毅懿勇夺南拳、南刀和全能冠军。在全国田径冠军大奖赛中,郭伟照夺得十项全能金牌,赵京京夺得七项全能铜牌,余子培获得男子400米栏铜牌。在全国田径锦标赛中,余子培与队友一起夺得男子4×400米接力比赛冠军。此外,梁燕葵夺得第四届亚洲青年跆拳道锦标赛52KG第二名,杨庆夺得全国青年跆拳道锦标赛47KG级第二名,郭斯浪、崔文举、梁永成分别获得2007年“中国体育彩票杯”全国首届空手道锦标赛各自组别的第一名,李文浩获得2007自行车世界杯第一站第二名和2007年亚洲锦标赛第一名。在 2007年全国少年自行车锦标赛中,勇鉴珀分别获得30公里个人赛和1公里障碍赛第一名,李乐彤获1公里障碍赛第二名,李桂梅获30公里个人赛第二名。在全国定向越野锦标赛中,纪念中学代表我市参赛,共夺得11金8银1铜的优异成绩,以绝对优势获得女子团体总冠军,男队获得团体亚军,不仅金牌数、奖牌数名列第一,而且还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冯嘉义、黄俊杰、黄玉萍、梁晓君、冯文滨、梁翠云获得全国优秀运动员荣誉称号。
2、全市课余训练网络进一步完善。大力调整业余训练项目,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市体校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市体育局分别与火炬区、三乡镇、沙溪镇、广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签订协议合办击剑队、游泳队、自行车队和体操队。跳水和射击两个项目组队训练进展顺利,训练条件进一步完善。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积极推行《国家锻炼体育标准》,继续加强对镇区业余体校和传统校的检查评估,加大对体育后进镇区的督促扶持力度。有27所学校申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经评估8所学校获得通过。2个镇申办业余体校,经评估全部获得通过。各镇区根据实际,注重发展特色体育,业余体校和传统校课余训练水平和选才质量有所提高。市体校在校运动员超过800人,全市镇区业余体校17所,市级传统校115所,省级传统校19所,在训人数7560多人,市、镇、村、校四级课余体育训练网络进一步完善。
3、教练员裁判员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效果明显。出台了《中山市裁判员注册登记管理办法》,先后举办了篮球、乒乓球、田径、体操、武术、拳击、柔道、跆拳道、摔跤、羽毛球、足球等11项15次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培训人数达870人。积极选送优秀教练员裁判员参加省级以上业务培训和比赛裁判工作,有2名裁判员分别参加国家级篮球、田径裁判考试,有50多人参加省举办的裁判员教练员培训班,30多人参加省青少年年度赛的裁判工作,获批一级裁判员4人、二级133人、三级17人。教练员裁判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4、以赛促训,严肃赛风赛纪。在全市中小学生田径、游泳、篮球、乒乓球、足球、排球、武术、拳击、跆拳道、柔道、摔跤、举重、体操、航空模型等14项26次年度比赛中,加大了运动员参赛资格的审查力度和临场执法的监督力度,保留了事后追查权力,竞赛环境得到了净化,赛风赛纪得到了加强,年度竞赛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四)以安全生产为重心,积极稳妥地发展体育产业
1、重点监管高危险性体育经营项目。认真贯彻实施《广东省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管理规定》,召开了两次全市体委主任会议和1次高危体育项目经营者会议,并通过报纸、网络等途径大力宣传,切实做好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的行政许可、培训、监管工作。80%以上的高危体育项目经营者换领了经营许可证。落实措施,抓好泳季安全工作,加强对救生员培训和管理。举办了3期游泳救生员培训班,168人获得了救生员证。组织举办了首次游泳职业指导员培训班,41位学员获得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特有工种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2、大力拓展体育彩票销售。召开了2007年全市体育彩票工作会议,制定和完善了《中山市体育彩票销售资金安全管理暂行规定》、《中山市体育彩票投注站注销票管理制度》和《中山市大额投注暂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制度。在全省率先实行了站点一对一帮扶活动。聘请专家教授到我市授课,坚持每月举办体彩营销技巧培训。组织了全市体育彩票财务管理和资金安全培训班,并开通了“彩银通”业务。全年体育彩票销售总额达9500多万元,同比增长3.54%,筹集公益金3306万元,同比增长3.3%,为我市体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努力提高市属体育场馆的创收水平
认真落实“一畅两会”消防专项整治工作,切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体育场馆租赁、会展演出、体育竞赛等工作安全顺利,稳步发展。市体育场馆管理处完成了紫马岭全民健身广场的接管工作,所属场馆接待健身群众200多万人次,有组织的群众性体育活动100多场次,实现经济创收55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以提高行政效率为动力,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
常年坚持不懈地对广大干部职工和体育队伍进行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和党风廉政教育。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先后邀请市纪委、市委党校的领导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形势教育和理论讲座。先后组织科级以上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到肇庆进行体育工作经验交流和参观学习。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到市劳动教养所参观,组织观看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事迹和反腐败典型事例电教片。组织机关全体观看党的“十七大”电视直播,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通过学习和活动,振奋了精神,提高了素质,明确了方向,全系统的工作水平、服务质量和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以人为本、服务基层的观念深入人心,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挂点驻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阜沙镇罗松村实现年度总收入超过100万元,实现了彻底脱贫。
按照有关原则和程序,发展了2名建党对象为中共预备党员,7名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进一步壮大了党总支部的组织力量。认真做好省党代会,市党代会、人代会的代表推荐选举工作。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参加慈善万人行和开展捐款赈灾活动,以实际行动弘扬人道博爱精神。党务、老干、计生、劳保、人事、监察、保密、统计、档案、妇幼、史志以及对外交流、法制建设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在成绩面前,我们仍感到诸多不足。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各镇区(单位)全民健身工作发展不平衡,改进各镇区体育工作发展不平衡的措施还没有产生理想效果,镇区业余体校、传统校办学水平仍然有待提高,体育经营项目尤其是高危险性项目经营管理有待加强,单项体育协会的管理尚待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加以完善和改进。
二、2008年工作计划
2008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将隆重召开。我市体育工作将继续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扎实提高业余训练水平,着力发展体育产业,努力提升体育队伍的素质,尤其要全力以赴争取更多的中山籍运动员代表国家参加北京奥运会,并力争取得更好成绩。
一、紧紧围绕北京奥运会,做好配合和宣传工作
1、全力以赴,配合省局做好中山籍运动员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各项工作。加强与省体育局和国家体育总局的沟通联系,确保更多的中山籍运动员入选国家队并取得参加奥运会的资格。切实做好中山籍运动员入选国家队后的训练跟踪服务工作,激励斗志,争取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并取得更好成绩。
2、以迎奥运为契机,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在保留传统全民健身运动项目的基础上,大力打造品牌项目。办好第九届体育节以及重要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策划好奥运开幕当天的大型活动,以浓烈的氛围庆祝北京奥运会召开。
3、以宣传北京奥运、传播奥运理念、宏扬奥运精神为主题,举办几次较大型的体育活动。组织好全国跆拳道锦标赛、全国女子武术套路锦标赛、世界女排四国邀请赛以及世界华人青少年羽毛球大赛。办好全省青少年体操、散打、游泳锦标赛。争取承办2-3场CBA联赛赛事,在城乡掀起全民健身迎奥运新高潮。
二、围绕目标备战省运会,大力搞好业余训练
1、集中精力抓训练,一心一意谋金牌,为参加省十三届运动会打好基础。调整充实训练项目,狠抓训练质量,实现市体校各项目都要进入全省前八名,与镇区合办的项目要争取好成绩。加强局机关干部与市体校训练项目的挂钩联系工作,及早落实对口联系,增强机关干部对训练工作的认识,增进机关与基层的融洽关系,同心协力搞好业余训练。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想方设法提高镇区业余体校和传统校的办学水平,为省、市输送更多更好的体育苗子。这是2008年学校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3、做好市体校学生的继续再教育和就业工作。与广东省教育学院紧密合作,抓好市体校学生的继续再教育。争取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继续做好市体校学生的就业工作。配合教育、人事等部门,进一步解决好学校体育教师和教练开展业余训练的待遇问题,解决学生、教师和教练员的后顾之忧。
三、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认真做好群众体育工作。
1、积极引导有条件的镇区单位建设上规模的体育设施,提升中山体育设施档次。以和谐社会理论统领群众体育工作的发展,促进全民健身工程向自然村延伸并取得重大进展。建立健全行政村、社区体育领导小组和全民健身指导站,进一步完善全市体育设施和体育组织网络。
2、加强对体育专业人才和各单项体育协会的管理,发挥其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各项目教练员、裁判员,体育经营从业人员以及各单项体育协会管理人员等体育专业人才的培训和管理力度,为中山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人才支持。切实加强对各单项体育协会的管理,尤其是对财务工作的监管,努力实现管理工作制度化、法制化。
四、站在战略高度,抓好平安体育工作
1、进一步加强体育彩票销售安全,加大体育彩票销售力度,大力发展体彩事业。2008年体彩销售要突破1亿元。
2、落实安全措施,加强市属场馆的安全生产和高危险性体育经营项目的管理,切实维护中山体育市场健康发展。市属体育场馆创收要比2007年有进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管理实现制度化,力争杜绝溺水等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3、抓好市跳水馆、综合训练馆的建设以及中山体育馆、体育局机关办公大楼的装修工程,以安全为前提,落实措施,保证工程安全顺利如期完成。
五、深入抓好十七大精神的贯彻学习,进一步提高全系统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切实做好成立中共中山市体育局党委的各项工作。坚持不懈地加强对体育干部队伍和运动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中山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思想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