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工作总结
今年,我社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社的正确领导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全市供销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深化改革,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各项债务基本理顺,历史包袱基本解除,在社有资产运营、开拓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可以说,新时期供销合作经济的活力已经显现。今年以来我们在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具体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资产运营,成效显著
市社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社有资产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以省、市两次供销社会议精神为动力,积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消化历史包袱,并使社有资产不断增值,为我市供销社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体如:
(一)为了加强对全系统社有资产运营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市社成立了资产管理办公室。在近一年的工作中,资产管理办公室核实房产证141份、土地使用证158份、物业租赁合同220份、经营权(股权、牌照)合同118份,并分门别类建立实物和电子两种档案保管模式,增设相关照片资料,重点设立物业租赁合同期满的续租档案,以及建立物业租期长、租价低、投入大、闲置、无契证等有问题物业档案。使全系统社有资产管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平台。
(二)市供销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6100万元整体转让中山市华联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其经营的“中山广场”地产,又分别以320万元、350万元转让了香港一处87平方米住宅和一间写字楼,以110万元转让了澳门的一处住宅。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回笼了资金,化解了市财政和部分银行的债务,为市供销社今后的发展创造了较轻松的经济环境。
(三)市社运用调剂方法,解决了市供销资产公司、市裕佳公司等企业近2000万元的债务;归还市财政局借款3350万元,清偿欠土产有限公司、生资有限公司和古镇供销社的历史借款共计550万元。同时运用法律手段,追回了瑞丰公司、果副公司、郊区供销社等在历史以来形成的近830万元欠款。
二、服务“三农”,稳步推进
巩固、创新、扩大新时期供销社服务“三农”的功能和模式,是我们供销社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年来,围绕这个中心我们在农村新网建设,沟通城乡农产品流通,助农养猪、养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为了维护我市的食品安全,带动农民发展蔬菜种植,我社投资180万元组建一年多的中山市供销保康食配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和85户蔬菜种植农民建立了合作关系,蔬菜种植面积有1000多亩,每月有近10万斤蔬菜供应到我市部分机关、学校、工厂的内部食堂和一些餐厅。
(二)2007年,市社加大了对开展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一次性拨款36万元用于当年农家店的改造。一年来全市供销社系统新开办镇、村级农家店27间,使农家店总数量达到51间,并建立了1个配送中心。所有农家店的营业额比改造前提升了5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了一倍多。全系统农家店总营业额从2005年的800多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400多万元,同时还解决了65人的就业。“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使农民得到了实惠,也为建设新农村作出了应有贡献。
(三)横栏供销社的虾苗养殖和张家边供销社扶持的专业养猪场等,作为基层社新时期服务“三农”的新探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横栏社的虾苗养殖场全年向养殖户供应虾苗6亿尾,按市场评估计算,可帮助农民创收1000多万元。张家边社与养殖专业户合作经营的种猪苗场的猪苗和肉猪均获丰收,全年生产猪苗3600多头,销售肉猪近1200头。
三、深化改革,以人为本
为了维护社有资产权益,避免风险,市社进一步加大部分股份公司的股权转让工作。成功转让了市富友贸易有限公司、市土产有限公司、市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和市石化石油气有限公司的股权。市社资产经营公司和结算中心共收回转让金997万元,增值超过60%。同时,市社也加大了对基层社的改革力度,撤消了三乡中心社,对港口、神弯、大涌、阜沙、五桂山等5个基层社实行托管,对4个基层社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为基层社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在改革中,市社党委十分注重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积极想办法为群众排忧解难。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一次性解决了全系统1005名退休职工的医疗保险金缴交问题。并先后解决了近60户职工住房的产权归属、确权办证、退转补偿和17名中越自卫反击战伤残退伍军人的一次性买断社保医保等问题,确保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重视安全生产,培育企业文化
市社党委对构建平安中山工作历来非常重视。07年先后组织了三次安全生产检查行动,共出动检查人员36人次,检查受检企业104个。从检查结果看,全系统的安全生产情况较好,一是各级领导和职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普遍提高,特别对经营的高危商品门店,在常查监督下,还加强了该门店的行规行约管理;二是能够虚心听取检查组意见,认真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市社还与市安监局合作,让全系统74家烟花爆竹经营企业统一参加安全培训,培训率达到100%,领取了经营许可证。
市社党委对于精神文明建设也十分重视,先后组织机关人员、下属企业干部职工参加了全市第三届合唱节,组织机关公务员中山市第六届机关运动会,组织退休老同志参加全市第十届老年人运动会等,并在这些活动中获得了较好成绩。在慈善万人行活动中,市社机关和下属公司的同志们也表现得十分踊跃,积极捐款捐物。市社机关业余乒乓球和羽毛球队的活动也开展的有声有色,除了定期进行比赛,还经常和兄弟单位联欢。同时,市社还定期组织大家开展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不但提高了干部员工的身体素质、增进了同事间的团结友谊, 而且增强了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和企业凝聚力。
回顾过去一年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我们主要可以总结出以下三点经验;
一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创新发展思路。市社党委和常务理事会在深刻分析我市供销社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面临的客观实际,提出了以社有资产运营为核心,扩大创新经营网络和巩固专项经营并举的发展思路。这一思路不但为供销合作经济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而且为供销社在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指明了方向。
二是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制度监管作用。这是今年工作的又一特点。市社成立了资产管理办公室,这是管理体制的一种创新,将全系统的社有资产纳入统一、有序、高效的科学管理轨道,避免了社有资产在过去管理上出现混乱、盲目的局面,确保了资产的安全和增值。建章立制、管理从严是我们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市社在进一步强化新修订的财务制度的执行的同时加大了审计工作力度(07年度完成审计项目14个);在规范基层社费用开支管理的同时对公司和基础社人员的工资待遇进行了相应调整。这些措施的实施一方面保证了经济管理的规范和清晰,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一个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是市社党委确立的执政理念。在面对是保留部分困难基层社的招牌还是保障一千多名退休职工医疗保险金问题时;在面对由于历史原因造成近60户居民需要重新确权办证以及17名伤残退伍军人需要关心帮助时,市社党委坚定地站在了群众利益一边,做到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不仅凝聚了人心,而且保证了供销社事业的顺利发展。
2008年工作计划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服务“三农”是供销社的办社宗旨,新的一年,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全市供销社工作会议精神,紧密依靠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创新发展步伐,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今年我们的主要工作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强化资产运营监管,巩固事业发展积累
我们供销社在半个多世纪的艰苦经营中,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资产。这些资产在支付企业改革成本和化解各种经济矛盾中曾经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我市供销社面临重新创业的机遇,社有资产又将担负起巩固发展基础和凝聚发展实力的重任。因此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社有资产,采取各项措施,避免资产流失,确保资产增值。(一)清查社有资产,明确资产权属。(二)资产管理办公室要健全资产档案,建立社有资产管理监督有效机制,强化监管。(三)积极运用现代营销手段去运营社有物业,改造物业,开发闲置土地,提升供销社对物业运营的水平,扩大资产规模,为供销社的创新发展夯实基础。
二、加快基层社发展,打造新的经营载体
基层社是供销社的组织基础和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连接“三农”、沟通城乡物资交流的第一线。经过两年的改革调整,我市基层社的改革改造已经基本完成。今后,我们的工作中心是创新与发展,要努力重塑供销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形象。我们鼓励有实力的基层社做大做强,积极推进联合经营,进行跨镇、跨区兼并或创办经营网点,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为农服务功能。市社要积极推动基层社重新建立以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加工、日用品销售、烟花爆竹经营为重点基层经营项目,树立起供销社的品牌。对于已没有资产,但还保留一些经营项目的基层社,市社要帮助他们改造成立贸易公司或组建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当地的新农村建设。
三、整合基层网络资源,创新服务“三农”载体
供销社基层网络不仅纵横贯通全市乡镇和行政村,而且对农民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和亲切感,我市供销社要通过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扩大供销社办“农家店”的比例和覆盖率,2008年争取使“农家店”数量达到100间;通过农资、农产品、消费品连锁配送和烟花爆竹四大产业,对全市供销社现有的经营网点资源进行改造、整合、优化和提升,建成农业生产资料连锁配送、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农产品加工销售等新型的业态网络终端。从根本上提升供销社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实力,真正实现黄华华省长所希望的“成为架通政府为‘三农’服务的重要桥梁,成为帮助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农村,带动农民奔康致富的有效载体。”
四、筹建蔬菜水果交易市场,扩大“保康”经营规模
中山市供销保康食配有限公司是供销社建设平安中山、促进城乡商品流通以及服务“三农”的新型平台。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拓展力度,将其打造成为我市供销社的品牌龙头企业。要将保康食配公司的规模建设和供销社的“新网工程”建设结合起来,以龙头带动网络,以网络支撑龙头,凸显互动双赢的效果。同时,我们计划建立一个比较有规模的蔬菜水果综合交易市场,吸引众多农产品流通户一起加盟,积极扩大我市的农产品流通,进一步帮助种植户解决卖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五、重视队伍素质教育,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干部教育和队伍建设仍然是我们今年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全体干部党员都要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和新《中国共产党章程》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省、市纪委提出的各项廉正工作要求,自觉加强思想素质修养和业务素质提高。市社党委、理事会要进一步从制定落实制度入手,坚持党委民主生活会、常务理事会、主任办公会等会议制度,坚决执行《中山市供销社系统财务暂行管理制度》和《中山市供销合作联社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积极利用全国、省、市办班的机遇,选送党员干部骨干进行培训。加大对基层社干部的交流力度,培养一支思想好、作风正、会干事且相对年轻的干部队伍,保持供销社事业长期持久的发展。要告诫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务必要发扬艰苦奋斗、深入群众的优良传统,团结带领全系统职工,打造新的供销合作社,发展新的供销合作经济。
安全生产是营造和平安宁社会的重要基础,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安全生产,人命关天”,我们要年年讲,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新的一年,我们要在过去良好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大家对安全生产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各单位领导要把“安全第一”落实到具体防范措施当中,认真做好石油气、烟花爆竹、化肥、农药等商品的安全经营。确保安全经营的设施设备到位,落实安全责任到人,落实制度和措施。要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