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国内侨务工作为基础、以国外侨务工作为主导,坚持服务大局、服务侨胞,在开展各项侨务工作中以重点工作为基础,积极打造新的亮点,促进侨务工作不断深入发展,为我市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新贡献,取得了新成绩。
一、2007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创新侨法宣传形式,扎扎实实维护侨益
依法护侨,维护侨益,是侨务工作的基础。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为侨服务的宗旨,深化依法护侨,促进国内侨务基础工作不断增强。
1、侨法宣传上电视、进社区,普及力度不断加大。
为进一步深化做好依法护侨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配合“五五”普法工作任务,我们拨出专款在中山电视台开辟了侨法宣传栏目。从2月10日开始,在中山电视台新闻时间以《涉侨政策法规信息栏》形式宣传侨务政策法规,每逢周六、日在中山新闻时段播出,为期一年,同时还将播出的内容制作成DVD在中山侨网进行宣传。这是我市首次通过电视节目形式宣传侨法,效果显著。
另外,还坚持开展侨法进社区工作,联合市公证处,相继到坦洲、三乡等10个镇区向基层的侨务干部、侨眷等宣传侨务政策法规以及讲授涉侨公证的相关业务知识,有效提高了基层侨务干部的理论业务素质,扩大了侨法在群众中的影响。
2、落实侨房政策,定期梳理重点、难点侨务信访问题。
今年以来,全市共落实退还非住宅侨房3户3间,面积543平方米,累计落实退还侨房286户348间,面积50238平方米,其中退原屋173间23162平方米,已拆建175间27076平方米;落实农村侨房2户26间,面积859平方米。共受理侨务信访188件次,协调处理了多起久拖不决的疑难涉侨信访问题,如协调市国土局城区分局、市公证处处理加拿大华侨马渭剑先生向市领导反映关于其祖父位于石岐南仓街38号房屋确权受阻,历时两年我市相关部门一直未能为他解决的问题,最终与有关部门研究制订了解决方案。
3、积极推进侨捐项目监管工作。经过全市各级侨务部门的共同努力,侨捐监管制度工作进入确认阶段,目前全市达到“确认”条件的侨捐项目有288项。签订责任书、挂牌及建立侨捐项目监督管理有关细化制度等工作争取在年底前完成。
4、开展全市归侨及农村贫困归侨侨眷基础调查,关心归难侨。上半年对全市24个镇区的归侨情况进行了核查,8月在全市铺开归侨普查工作,已完成普查登记及查漏补缺工作,计划至年底结束。根据调查,目前我市有散居农村贫困归侨侨眷12户17人,其中归侨4户4人,侨眷8户13人。联合市侨联会、致公党等部门代表市政府在春节、中秋累计慰问困难归侨侨眷120人次。
另外,为“三侨生”办理身份确认证明12人次,积极做好6名乡亲荣誉市民授荣与对5名乡亲的推荐工作,整理12个旅澳(门)社团及巴拿马、哥斯达黎加的中山侨情资料,配合省侨办调研组、市政协外侨委和省侨办考察团到我市开展侨务工作调研。
(二)增强民间外交意识,联络接待富于成效
与海外港澳台乡亲建立良好的情感互动,是开展海外侨务工作,壮大对我友好力量,促进侨务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今年来,我们在进一步密切与旅外乡亲联系的基础上,注重通过情感联系推动开展民间外交,使联谊联络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1、协助做好政府组团出访及接待重点海外重点社团及侨领工作,着力通过侨务渠道开展民间外交。年初联合市旅游部门组团赴澳洲参加2007广东悉尼春节大巡游,借助文化交流平台开展海外侨务工作;协助做好美国夏威夷市市长访问团、美国加州圣利安灶市友好访问团、哥斯达黎加柠檬市市长、美国三藩市参议会访问团等多个政界访问团来访接待工作;协助政府组团赴新加坡参加中山会馆成立170周年庆典、赴泰国参加泰国广肇会馆成立160周年庆典、赴日开展经贸旅游侨务访问、赴马来西亚参加第四届世粤联会并顺访印尼、菲律宾侨团。在出访、接待工作中注重透过情感互动扩大对外交往,特别是在省侨办的大力支持下推动了我市纪念中学与巴拿马中巴文化中心中山学校缔结为姐妹学校,借中哥建交之机召开哥斯达黎加乡亲及归侨座谈会,接待好哥国华裔专业人士协会首次中山寻根考察团,通过开展侨务民间外交壮大海外对我友好力量,效果明显,意义深远。
2、通过寻根、参观、访问、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密切与华裔青年的情感联系。年内接待来自澳洲、马来西亚、新加坡、加拿大、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裔青年寻根团、访问团,配合省侨办组织黄圃镇女子醒狮队赴广州参与2007年广东华裔青少年夏令营大联欢,协助举办中山、南海及香港等三地近百名师生、乡亲文化学习交流活动,协助高雅线圈制品有限公司组织的香港和内地的30多位大学生到我市实习参观。我们还举办了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山青年冬令营活动,有40多位青年学生参加。
3、举办“叙乡情、度中秋”联谊晚会等系列活动。中秋节晚,联合中山电视台在金钻酒店举办了中秋晚会,组织海外乡亲接受中山电视台访问,组织他们参观中山市容市貌和旅游景点,使海外乡亲亲身感受到家乡的巨大变化,进一步增强了与家乡的情感联系。
4、指导做好第七届世界中山同乡恳亲大会筹备工作。热情接待第七届世界中山同乡恳亲大会筹备委员会主任郑宗励一行,发挥“世恳会”联络处作用,协助做好各项筹备工作。
此外,还继续注重加强与港澳社团、重点乡亲的互动、互访;积极配合做好香港专项工作,组织香港中山社团联合会和中山侨资企业商会代表团拜会省政协主席陈绍基、常务副省长汤炳权,组织市海交会、市侨商会28人代表团拜会国侨办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畅叙乡情,共谋发展;进一步加强侨务对台工作,积极支持世界各地中山侨团反独促统活动,派员参加访问团赴台访问。
(三)筹建以侨引智平台,落实“双服务、两促进”
2007年来,我们继续坚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坚持为大局服务和为侨服务的统一,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海外侨胞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
1、落实“海外人才回国服务计划”,筹备成立留学生联谊会。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重视做好留学生工作,今年联合市教育局发挥留英中山同学会作用,在香格里拉酒店举行“留学英国咨询会”,为我市200多名学生和家长介绍了留学英国的情况,还组织20名留学英国、美国和新西兰的中山学子深入到小榄镇和东凤镇参观,了解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以及侨资企业的发展,激励他们学好科技文化知识,报效祖国和家乡。我们协同人事局和科技局,经过长期酝酿与准备,成立留学生联谊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准备就绪,这个会的成立必将为我市搭建一个新的引智平台。
2、发挥侨资企业商会平台作用,做好为侨资企业服务工作,以侨引资、以侨促贸。一是拓宽为侨资企业服务渠道。我局与中山海关中山港办事处采取联动为侨资企业服务的形式,与中山海关中山港办事处的有关领导和干部分批赴坦洲和三角、东凤镇以及当地侨资企业参观学习,海关干部现场答疑,效果良好。二是积极为侨资企业排忧解难。协调解决多起涉侨纠纷,有效维护了侨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发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与桥梁作用,为杰士美公司等多家侨资企业解决了在通关、股权转让、营运业务、办理执照等方面遇到的难题;积极联系外省市侨办,努力为企业解决劳工短缺问题。三是组织市侨商会会员赴外参加经贸洽谈会,拓展市场。四是努力为侨资企业发展服务,如为“华南再生源有限公司”和“中山劲爽生物燃油研发中心”牵线搭桥,双方初步达成“生物柴油”的合作项目。五是对侨捐公益性捐款被冻结、侨资企业面临行政性收费项目繁多的情况开展专题调查,以更好地优化投资环境。
3、协助政府举办大型经贸活动,做好穿针引线工作。一是积极参与3.28招商经贸洽谈会、“服博会”、“食洽会”、“灯博会”、“电展会”等经贸活动,发动侨商、港商以及内地企业参展,协助做好有关重点嘉宾的邀请、接待工作,特别是积极向东南亚国家推介“灯博会”、“服博会”、“食洽会”,向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的华商总会发出邀请信,并向广东省20个地级市及北京、上海等8市侨务部门发出邀请,欢迎组织侨企参展,取得一定成效。二是热情接待前来我市进行经济考察及洽谈业务的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15批65人,做好穿针引线工作,介绍并陪同他们进行投资考察,促成部分乡亲与中山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4、做好华侨捐赠工作,促进我市公益事业建设。
2007年来,我市各级侨务部门协助和办理捐赠142项,折合人民币2539万元,为促进我市文教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发动600多名旅外中山乡亲参加2007年中山慈善万人行活动,中山侨资商会200人参加,共捐善款331.22万元,其中侨资商会283.4万元。此次活动参与人数之多,发动面之广,均创历史之最,筹款数额也是近几年中较多的。坚持开展侨务助学工作,协助张志豪先生资助我市贫困大学生、协助澳门乡亲林东联系捐助项目等。
(四)加大与媒体合作力度,提升侨务工作影响。
1、举办《龙的传人》大型专题晚会,继续打造《海外中山人》品牌。与中山广播电视台联合拍摄的《海外中山人》(亚洲篇)于3月15日启播。藉《海外中山人》播出过百集,并时逢迎中秋节、贺国庆的难得机会,我局与中山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中山广播电视台承办、中央电视台第四套《华人世界》栏目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应邀协办了《海外中山人》特别节目——大型主题晚会《龙的传人》,有省市领导、《海外中山人》的主人公及海外港澳社团首长、重点乡亲等1000多人参加。通过举办这次活动,促成不少海外乡亲在阔别家乡半个世纪后回来,更加密切了海内外乡亲的感情联系,扩大了《海外中山人》的影响。
2、拓宽与媒体合作渠道,联合中山广播电视台、中山日报社策划制作了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纪念专题节目。派出采访组赴港采访了李东海等20多位旅港中山乡亲中的知名人士,系列报道陆续在中山电视台播出及在《中山日报》刊登并制作DVD,进一步宣扬了中山旅港乡亲爱国爱港爱乡的情怀,反映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和美好未来。这是我市的新闻媒体首次联合在境外进行如此深入和详尽的采访。另外,还协助《人民日报》华南分社和省侨办联合前来采访我市侨资企业——中港英文学校;热情接待为了解、宣传、推介中山而专程到我市采访的新西兰媒体采风团、印尼《千岛日报》采风团,安排好他们在中山期间的采访,积极提供素材,有效地宣传了中山,提高了中山知名度。
3、继续为筹建华侨历史博物馆贡献力量。如协助墨西哥侨领欧阳民捐赠4件墨西哥侨史实物与资料;积极策划并联合有关部门举行捐赠仪式,美国华人收藏协会秘书长招思虹女士将60多件珍贵实物及史料捐赠给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和华侨历史博物馆。
4、做好《中山侨刊》的编辑出版及镇区侨刊乡讯审读工作,加强侨网建设。策划好专题报道,如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增加了《中山侨刊》特色和亮点。配合省侨办及省新闻出版局做好我市侨刊乡讯调研工作,协助市侨联、坦洲统侨办和中山侨资企业商会申办出版刊物登记证。完成将“中山侨网”与“侨刊网”两网整合改版工作,开通新“中山侨网”,网站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功能日趋完善。
(五)加强侨务信息沟通,打造团结协作队伍。
编发《侨务动态》和《侨务工作大事》,刊登每月侨务工作要点,记录每月大事,坚持进行季度工作总结,报送给市领导及有关部门,让领导及时掌握侨务部门做了些什么及下一步准备做些什么,争取上级领导对侨务工作的支持。坚持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镇区侨务干部会议(到镇区召开),沟通信息,增进感情,与镇区分管领导交换对侨务工作意见,争取镇区领导对侨务工作的支持。
积极鼓励、安排干部参加各种培训,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强调大局意识,与到访的鞍山市侨办、新疆哈密地区侨办、江苏连云港市侨办、上海市侨务干部暨大培训班学员进行侨务工作经验交流,纵横上下间的协作能力得到增强。
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思路
结合我市侨务工作实际,突出抓好“六个服务”。
(一)侨务工作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发挥侨力侨智,为我市建设经济强市、宜居城市、平安中山、文化名城、法治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二)侨务工作为侨服务。为侨服务是侨务工作的根本,离开为侨服务,侨务工作将失去活力和灵魂,要把为侨服务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做好为侨服务的各项工作。
(三)侨务工作为科学发展服务。发挥好“海交会”、“侨商会”、“留学生联谊会”(拟于今年底成立)及“世界中山同乡恳亲大会联络处”的作用,做好新华侨华人、华裔青年工作,促进侨务资源可持续发展,促进引资引智工作。
(四)侨务工作为和谐发展服务。积极促进中山旅外侨团开展和谐侨社建设,培育壮大新侨团。
(五)侨务工作为和平统一服务。加强与重点侨团、重点乡亲的联系。利用拍摄《海外中山人》中南美洲篇、参加“恳亲会”等有利时机开拓与中南美洲及岛国侨胞的联谊网络,深入做好反独促统工作;配合继续做好香港专项工作。
(六)侨务工作为政治民主建设服务。加强侨法宣传、贯彻、执行力度,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护侨。
三、2008年工作思路
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央关于侨务工作的指示精神,继续坚持以国内侨务工作为基础,以海外侨务工作为主导,坚持为大局服务和为侨服务的统一,积极拓展民间外交,促进侨务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侨务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独特作用,努力为建设和谐中山作出新的贡献。
基本思路:
(一)进一步做好重点工作
1、指导、协助做好第七届世界中山同乡恳亲会的筹备及组团出访工作。
2、全面完成在全市建立侨捐项目监管制度工作,召开总结表彰大会。
3、建设好“海交会”,发挥其民间联络优势和桥梁作用。拟于1月份组织召开“海交会”常理会。
4、加强与新生代联谊,积极推动新侨团成立。
5、策划举行侨心助学见面会,进一步推动侨务助学工作。
(二)进一步打造侨务品牌
筹拍《海外中山人》中南美洲篇,继续打造《海外中山人》品牌,突出中山侨务工作特色,扩大中山知名度。同时抓住机会,密切与中南美洲乡亲的联络,拓展民间外交,为国家大局服务。
(三)进一步夯实基础工作
1、推动建立市涉侨联席会议制度,增强开展社会侨务工作的协调能力。
2、完善侨情资料库建设,将侨情资料整理成册,促进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3、完善侨务信息沟通渠道和制度,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不断提高侨务工作知名度。
4、联系有关部门举办一期市海交会常务理事及各镇区侨办主任培训班,增强我市海交会常务理事及侨务干部对侨务政策法规的理解,塑造一支能力强、素质高、业务精的侨务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