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刚才,伦泉局长通报了镇区绿化考核情况,黄圃、坦洲两镇作了大会经验介绍,大涌、东凤、三乡作了书面发言,伟湛同志就我市一年来城乡绿化工作作了总结,对下一阶段的工作作了部署,国良同志作了讲话,请同志们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着重谈两点意见。
一、继续推进新一轮“绿化中山大地”工程,全面提高城乡绿化水平
加快城乡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两个适宜”城市,构建和谐中山的重要任务。按照“新一轮绿化中山大地工程”的目标要求,到2008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要提高1.5个百分点,中心城区绿地率要达到40%,绿化覆盖率要达到50%,人均公共绿地要达到12平方米,并且初步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各镇区、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大力推进和谐中山、绿色中山建设,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一年来,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增加48.71公顷,达到1302.69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9.4%,绿化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然而必须看到,目前我市城乡绿化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整体绿化水平不够高,优质树种不多,林相质量较低,维护管理手段单一,科技兴林的措施和效果还不够显著,离“广东省林业生态市”和“全国生态市”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必须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要将创建“广东省林业生态市”工作和创建“全国生态市”工作结合起来,切实落实责任,继续深入推进新一轮“绿化中山大地”工程,努力实现四个方面的突破,不断开创城乡绿化工作新局面。
(一)在绿化工作水平上有所突破。为了从整体上推进全市绿化水平,今年人大常委会与政府组成人员座谈会上,市政府提出了将绿化工作的重点由中心城区向市镇联动转变的工作思路,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全市绿化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因此,各镇区要通过今天的现场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重点解决好绿化总体规划起点低、规模小,绿地面积较少、档次偏低,山体破坏严重等问题。切实编制好绿化总体规划,严格按照规划有步骤、有系统地推进镇区绿化工作。在推进实施中,既要有新突破、新亮点,又要体现整体水平的提高。要把中心地带作为镇区绿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中心区域绿地面积的增加和绿地生态、景观环境的改善,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的绿化建设。要坚持新建绿地和原有绿化调整改造的有机结合,力求花草树木的使用功能和美化功能的有机统一,有选择地进行立体美化,达到功能齐全、亮丽秀美。在确保各项生态功能指标如期实现的同时,要特别重视有中山特色、有本镇区特色的林业生态建设,在色彩、造型等方面做文章、花力气,逐步规划一批真正反映本市、本镇区特色风貌、体现绿化品位的新亮点,不仅要把绿化作为一个地区景观和生态的屏障,还要把它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体现,充分彰显地方特色的人文内涵,推动全市绿化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在工作措施上要有所突破。开春在即,新的绿化造林季节即将到来,各级、各部门必须加强领导,做好计划,迅速掀起创建林业生态市和春季绿化造林工作的新高潮。要按照全市林相改造总体规划的要求,加大林相改造的建设力度,建立起结构自然合理、生态稳定、具有乡土森林景观特色,提高全市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真正起到城市“绿肺”的作用。把城乡绿化建设同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建设相结合,做好新建居民小区和重点工程的绿化工作。把城乡绿化同道路扩建、农路建设以及内河整治结合起来,继续抓好路旁绿化建设,构建具有中山特色的国道、省道、市道和高速公路绿化网络体系。进一步落实湿地保护工作,加快建设沿海红树林,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因地制宜,多种树少种草,实现由简单扩绿为主向量质并举的转变。要确立“三分种、七分管”的意识,坚持建管并举、科学管理,不断提高日常管护水平。
(三)在资金投入上有所突破。我市绿化资金的筹措原则是“财政投入、社会参与、整合资源、镇村联动”。市财政已从今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安排4000万元城乡绿化专项经费,各镇区也要把绿化工作列入基建计划,加大投入。今年各镇区基本达到了林业绿化投入至少占当年财政支出1%的考核指标,但达标不是目的,还要有新的突破,争取用几年时间全部绿起来。各镇区对绿化资金要早作安排,优先安排,各类建设都应将绿化费用纳入投资预算,保证资金及时到位。同时,要创新投入机制,积极探索多元化资金渠道,“谁绿化、谁所有,谁投入、谁受益”,采取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以共建、捐建、认养、冠名等形式,引导社会各种资金投入城乡绿化建设。
(四)在科技兴林方面有所突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绿化工作水平,加快林业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一个优良树种,可以兴一方产业,而一种害虫成灾,可以毁灭无数葱绿。各级、各部门要树立“科技兴林、人才强林”的意识,围绕“十一五”时期全市林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统筹林业科技、教育和人才工作,做到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实施,把推进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贯穿于城乡绿化和林业发展的全过程。各部门要完善政策,吸引、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到绿化造林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试验示范等工作。根据实际需要,每年引进、筛选并示范推广一些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解决绿化造林中的“技术瓶颈”问题。要把提供足够的良种壮苗作为提高造林质量的第一道工序来抓,集中力量建设好苗圃基地,争取全市林相改造第二重山全面实现良种壮苗化。切实落实有关造林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推动造林工程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继续严格实行造林质量监理制度,对造林工作的全过程实行严格监管,做好林相改造效益监测,努力解决林分质量差、林相景观单调、森林生态功能脆弱等问题。
二、守土有责,全力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当前,我市森林防火形势不容乐观,今年以来全市共发生森林火灾10宗。“12·15”重大森林火灾造成过火面积1万2千多亩,是我市近年来投入救火人员最多、过火面积最大、燃烧时间最长的一次。虽然火灾未造成人员伤亡,可是30几个小时的大火,使我们数年的投入和心血毁于一旦!全市上下要吸取这次重大森林火灾的教训,切实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巩固和发展我市绿化造林成果。
一是强化宣传教育,切实提高森林防火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从构建安全中山、和谐中山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从最近的几起火灾事故中,我们发现有关部门和镇区存在管理不善、监督不够的问题,必须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真正把防火工作抓紧抓好。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新形势下森林火灾的危害性和搞好森林火灾预防的重要性,普及森林防火的法律法规和科学防火、安全扑救常识。通过营造浓厚的防火宣传氛围,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护林防火的自觉性。
二是加强火源管理,搞好综合整治。要积极适应防火工作新形势的要求,既要严看死守,严格控制火源,又要建立生物工程预防体系。要坚持依法治火,严格野外火源管理,进一步完善林区用火审批制度,坚决清理山林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物。对在林内烧香烧纸的现象要严加管理,做到责任到人,监督到位。防火戒严期内和清明、重阳等节日期间,要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对违法用火者要依法从严惩处。要针对森林火灾案件,进一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教育群众。同时,要大力推广生物防火工程,逐步建设好生物防火体系和工程阻隔带。对已经建成的防火隔离带,要加强管护,最大限度地减少林内可燃物。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扑救水平。用原始的扑火方式动员人海战术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要求,火灾扑救机具化成为抢险救灾急需解决的问题。必须及时由原始的扑火手段向扑火队伍专业化、扑火工具机械化转变。林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配齐必要的交通运输和防火扑救设备,确保出现火情能够早出动,早扑灭,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损失。“12·15”山火事故中,存在灭火器使用不当等问题,严重浪费了人力、物力,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加强对有关人员的培训,提高灭火能力。
四是改进工作方式,健全防火体系。实践证明,搞好森林防火工作,必须在森林防火工作的部署上,逐步实现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12·15”山火扑救过程中,存在向导安排不到位、通讯网络滞后、现场交通管制差等诸多问题,说明我们的防救山林火灾的应急机制还不健全。要积极适应新形势下森林防火工作的需要,认真研究探索加强森林火情监测、预防、指挥、扑救的有效方式,进一步建立完善科学的森林火情预测预警机制,不断完善森林防火预案;尽快建立健全适应我市森林防火工作的运行机制,形成比较先进的预警预报监测体系和森林防火指挥扑救体系,从根本上提高森林火灾预防、扑救的综合能力,使我市的森林防火工作逐步走上现代化、科学化的轨道。
同志们,加快我市城乡绿化步伐,积极创建“林业生态市”,是一项功在当代、泽被子孙的伟大事业。全市上下要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中山、和谐中山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