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领导批示]
领导批示一则…………………………………………………… 2
[经济动态]
科技进步推动我市渔业经济再上新台阶……………………… 2
1月份中山口岸纺织品出口货值近7000万美元…………………3
[基建动态]
我市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3
[镇区在线]
小榄镇经济强镇工程取得新突破……………………………… 5
板芙镇水产养殖业出现四大亮点……………………………… 6
[情况交流]
中山6个名特优产品获原产地标记保护…………………………8
我市增加8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8
[领导批示]
2月23日,韩泽生副市长在省政府《关于表彰全省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的通报》上批示:我市各级领导及镇区,在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方面作了很大努力,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方面仍须加大力度,请有关部门加大协调力度,使今年该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经济动态]
科技进步推动我市渔业经济再上新台阶。2004年,我市水产品总量达27.2万吨,增长7.1%;总产值30.2亿元,增长19.4%;出口创汇6489万美元,增长3%。主要做法是:一是加强渔业技能培训,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健康养殖、水产病害防治和新品种养殖技术等渔业生产技术。先后举办53期培训班,邀请珠江水产研究所、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专家讲学,共培训农民5327人次。组织镇区农办、农业服务中心技术员和水产养殖大户48批952人次到外地参观学习,交流经验,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和加速新品种的引进。二、加大渔业机械化建设力度。重点引进和推广自动投料机、新式增氧机、鱼塘清淤机等优质、高效、低耗、环保型渔业机械。阜沙、板芙、坦洲等镇区推广塘底管道增氧,解决深层水增氧难题,大大提高了养殖产量。海洋与渔业部门在横栏镇建立500亩渔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带动了全市渔业机械化推广和发展。三是抓好鱼虾病害测报和防治。在12个镇建立20个测报点,对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鳜鱼、甲鱼、草鱼等5个品种的养殖病害进行测报,测报鱼塘面积2700亩,为及时抓好水产病害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2004年,我市测报点和面上水产养殖发病率分别为8.4%和9.8%,分别比上年下降0.5%和0.2%。 (中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办公室)
1月份中山口岸纺织品出口货值近7000万美元。2005年1月份,中山口岸出口纺织品价值总计6628.5万美元,征收关税946.1万元,分别占拱北关区的60.4%和54%。其中,一般贸易出口纺织品价值3478.9万美元,征收关税341.5万元,分别占中山口岸出口纺织品的52.5%和36.1%;加工贸易出口纺织品价值3149.6万美元,征收关税604.6万元,占中山口岸出口纺织品的47.5%和63.9%。中山市国有企业出口纺织品分别占中山口岸出口纺织品价值和关税额的28.6%和25.4%,民营企业占34.5%和40.8%,外商投资企业占36.9%和33.8%。香港、美国、日本和新加坡是主要出口市场。 (中山海关办公室)
[基建动态]
我市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2004年,我市交通部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促进交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2.15亿元;公路、水路分别完成货运量3639万吨和1609万吨,同比增长13%和44.8%,完成港口吞吐量196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93万标箱,分别同比增长32.7%和23.2%。2005年,交通部门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运输行业结构调整,实现质量型、效益型、功能型和可持续的跨越式发展。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确保城桂公路二期、古神公路、岐江公路改造工程、福源路省道365麻阳线神湾段扩宽改造工程、国道105线沙朗花坛跨线立交桥建设工程等如期开工建设。保证中江高速公路今年6月、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今年底建成及广珠西线高速二期、广珠城际轻轨的开工建设。至今年底,我市公路通车里程将超过1500公里,公路密度、公路等级迈上新台阶。二、加大公路、航道改造力度,提高养护质量。加强公路预防性养护。完成全市公路普查,健全全市公路数据库,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监管水平。安排好公路大中修计划,重点完成省道365麻阳线神湾段、国道105线板芙段、中山港大道6.8公里改性沥青大修工程。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加快危桥改造步伐。年底前消灭四类桥,争取完成200座三类桥改造任务。抓好航道、航标的日常维护,加强对重点航道、浅滩的监控。完成石岐水道白石冲至发疯冲的专项整治,积极推进小榄水道、横门水道创建省级文明航道。三、全面增强交通运输行业的竞争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进一步摸清我市货运行业基本情况,找准行业发展定位,提出货运业全面对外开放的应对措施。以市场为取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大力调整和优化货运业结构,提高货运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强对龙头企业、规模站场的扶持力度,加强货运站场、码头的规划建设,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推广集装箱车、专业运输车和厢式车,鼓励船舶大型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支持多式联运、电子商务、物流平台建设。提高市内客运发展水平。优化市内客运线路,逐步推进三级公交体系。巩固“村村通班车”成果,提高农村班车线网密度、班次密度,积极发展镇内客运。根据组团式发展规划,重点推进组团与组团之间、镇与镇之间的快速公交。加快南区、中山港、黄圃、坦洲、港口等重点车站的建设,加快候车亭、配客点、出租车候客点的规划建设,提高客源组织能力。积极发展中高级客车,淘汰老旧残破和普通客车。开拓思路,加强监管,做好经营行为、服务质量的日常监督和年度考核,进一步规范市内客运秩序。逐步推行客运线路服务质量招投标制度,促进道路客运企业规范化、组织化和集约化水平。 (市交通局办公室)
[镇区在线]
小榄镇经济强镇工程取得新突破。小榄镇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经济强镇工程,经济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2004年,全镇经济总收入300亿元,同比增长24.2%;地方生产总值93.2亿元,同比增长2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1.1万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名牌战略、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鼓励企业创建名牌,对获得国家、省名牌名标企业和成功上市企业进行重奖。2004年全镇共获得国家、省名牌名标21个。华帝公司成功上市,龙的集团等4家企业被评为“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多家企业被评为省、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省、市民营科技企业。多项科技成果在省市获奖,全年共获得省、市技改补助和技术津贴2757万元。二是村级、镇属经济有了新发展。全面实施股份制和村一级经济核算,村集体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4年全镇农村集体总收入5.29亿元,股民平均分红2000多元,同比增长53.8%。镇属企业进一步完善管理监控体系,全年镇属集体经营性单位实现回报4.2亿元,同比增长15%。三是第三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加大物流业招商引资力度,规划和设计了600亩物流专用地,与深圳共速达公司签订了投资合作建设亚洲科技物流园意向书,与日本雅达通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金键物流公司已在小榄镇投资落户。 (小榄镇党政办)
板芙镇水产养殖业出现四大亮点。板芙镇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把其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抓紧抓好。2004年,板芙镇水产面积23254亩,总产量16918吨,总产值19080.2万元,渔业纯收入3816万元,渔农人均纯收入11689元,水产养殖业呈现出生产好、市场好、效益好的良好局面。渔业发展出现四大亮点:一是在结构调整上,走地方特色之路。结合本地实际和市场需求,重点引进和推广130亩和顺鱼、200亩优质鲫鱼、50亩黄颡鱼和河豚、20亩笋壳鱼和花豹鱼等6个优质品种。大力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养殖面积16454亩,约占全市养殖面积的1/6。优质鱼虾养殖面积1.9万亩,占全镇养殖面积的八成以上。2004年,在中联水产公司收购我市2000多吨南美白对虾中,板芙镇占四成。二是在渔业增效上,走品牌延伸之路。依靠地处西江与岐江水道交汇处有利的水资源环境,板芙镇积极打造南美白对虾、甲鱼等品牌,形成大而精的拳头产品,占领广阔市场。目前,大文水产养殖公司、镇安养殖场分别向省海洋与渔业局申请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认证,已通过产地认证,认证面积1042.95亩,正向国家申请南美白对虾、甲鱼和其它优质鱼等水产品认证。三是在生产组织上,走机制创新之路。引导养殖户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水产养殖逐渐集中到养殖能手和大户手上。目前,全镇拥有鱼塘面积30亩以上的养殖户100户,最大的养殖户鱼塘养殖面积达1000多亩。投入126.84万元整治低产鱼塘1812亩,有效提高了鱼塘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寻求产出和效益最大化。培育渔业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点带面,带动渔业发展。如大文水产养殖公司带动养殖户开发整治1000多亩低产鱼塘。中联水产公司与板芙镇合作,建立了3000亩出口基地养殖南美白对虾,开展健康养殖,产品出口欧盟市场。四是在产业提升上,走科技兴渔之路。加大水产科技投入力度,共投入60多万元充实完善水质检测和病害检验设备,建成我市首家“水产诊所”。购置PCR病毒检测设备,为养殖户提供从水质检测到病毒、病害检验和防治指导一条龙服务。推广鱼塘深层增氧技术,全年为农民增收71万多元。通过开展各类培训和组织养殖流通大户到外地参观学习等形式,全面提升现代渔业生产水平。 (市海洋与渔业局办公室)
[情况交流]
中山6个名特优产品获原产地标记保护。不久前,我市石岐乳鸽、沙溪凉茶、中山咀香园杏仁饼、黄圃腊味和柏高木地板、固力门锁等6个名特优产品分别经过原产地标记初审和终审,获原产地标记保护。其中,4个名特优产品通过国家地理标记初审,2个名牌产品获得原产国标记注册认证。原产地标记是表明产品的生长地、出生地、出土地或生产、加工、制造地以及某项服务来源地的重要标志或符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产品质量和信誉,是消费者识别和选择产品的重要信息。开展原产地标记注册工作,既是维护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利益,保护原产地标记知识产权的需要,也是加快与WTO原产地规则协议接轨,扩大我国名牌产品出口的迫切要求。荣获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标志着名特优产品有了原产地护照,受到国家法律保护,更得到国际市场认可。原产地标记保护,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声誉,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打击假冒伪劣,扩大出口。同时,有利于保护我市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保护农村自然资源,促进农产品规范生产,开拓农产品市场,增加经济收入。 (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我市增加8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根据省科技厅《关于认定佛山市嘉华工业有限公司等193家企业为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的通知》,我市亿雄电器、松德包装机械、邦太电器、好伙伴燃具、健辉电器、巴德士化工、恒力电器及爱马仕洁具等8家企业被评为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至此,我市共有66家企业被评为省级民营科技企业,涵盖了电子技术、生物医学、新材料、机电一体化、卫生洁具、服装、灯饰、农业科技等行业。66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都是各行业的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其中有20家企业建立了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市法制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