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陈根楷市长在抗御“05.6”西江洪水总结电视会议上的讲话(2005年7月12日)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05年07月20日
分享:

同志们: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三防指挥部的严密组织下,经过全市党政军民的共同奋战,我市取得了抗御西江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的全面胜利。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市三防指挥部,向在这次抗击洪水中战斗在第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军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公安干警、工程技术人员、医疗卫生和新闻工作者以及各有关部门,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抗洪抢险的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总结防汛抗洪经验,增强水患意识
    这次西江洪水来势凶猛,加上天文大潮的影响,我市莺哥咀水位站6月21日23时已达到3.5米警戒水位,24日14时出现最高水位5.31米,超警戒水位1.81米,接近1994年5.34米特大洪水水位,横门、马鞍、东河、西河等11个站点全面超警戒水位。然而,这次特大洪水中我市没有出现大的险情,没有人员伤亡,社会稳定,生产和生活秩序正常。亲临我市视察和指挥抗洪工作的省委副书记刘玉浦和国家防总赴广东工作组的有关领导高度评价我市的抗洪工作。取得这次抗洪斗争的彻底胜利,有几个方面值得充分肯定:一是市委、市政府判断准确,决策果断,调度及时,措施得当。当西江上游水情、雨情出现严峻情况时,市委、市政府立即启动三防指挥系统的应急机制,召开三防指挥部全体成员会议,对抗御西江特大洪水进行全面部署。在洪峰到达之前,三防指挥部已经连续两次召开会议分析形势,部署抗洪斗争,使全市防汛抗洪在严密的组织部署下进行。二是各级防汛责任人挂帅出征。洪水期间,市四套班子领导、镇区党政班子全体成员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号召广大干部群众严防死守。各级领导干部在洪水面前临危不惧,尽显英雄本色,充分发挥了在危难面前无所畏惧、勇于承担责任的表率作用。三是全市上下紧急动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到组织、队伍、措施、物资四到位。抗洪期间,先后有近400名市机关干部和2万多名镇区干部群众、军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民兵预备役等紧急奔赴抗洪一线,许多部门纷纷请缨参战,在危难面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成为我们战胜洪灾的强大力量。四是水利工程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充分发挥了防洪作用。投资2亿元建设的东河水利枢纽发挥了显著的工程效益,累计开泵106小时,抽排水量共1亿多立方米,控制了岐江河水位,使城区免受涝灾。这次抗御洪水的胜利充分证明,我们十几年来数十亿元的投入是值得的、有效的。五是全市上下把防汛抗洪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做到服从大局、分工负责、密切配合。这次洪水充分体现了全市人民在洪水面前临危不惧,团结奋斗,“舍小家保大家”的牺牲精神。军分区、武警支队、公安边防支队服从命令,坚守抢险救灾的最前线,承担了最急、最难、最险、最重的任务;水利、公安、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建设、国土房管、海事、卫生、气象、电力、供水、宣传、工商、供销、交通、公路、教育、物价、粮食等部门各司其职做好相关工作,给予抗洪抢险最有力的支持。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取得抗洪斗争彻底胜利的直接原因。
    抗御“05.6”特大洪水已经告捷,但是洪水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非常深刻的。当前水文形势日益恶化,各种灾害性气候出现的频率增多。我市处于台风、洪涝多发区,经常受到台风、暴雨、洪水的袭击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了,一旦受灾,损失更大。尽管我市近年来进行了水利工程安全达标和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作,抗灾能力明显增强,但在防灾抗灾的工程和措施上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特别是镇区间发展不平衡,个别镇区投入不足,水利建设工程进展较为缓慢,一些隐患没有得到及时处理,造成防洪抗灾能力偏低等,给全市防灾工作带来困难。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各部门领导一定要增强水患意识,在工作中必须从最坏情况打算,向最好方面努力。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在思想、组织、队伍、物资和措施等方面,继续做好防大灾抗大灾的准备。要立足于用高标准、高质量的水利设施来保护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成果。把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到保持和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来认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各项措施,高标准建设过硬的水利设施,保障我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真抓实干,筑牢防灾减灾长效防线
    防灾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次成功抗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一再警示我们,水文、气候、环境的恶化,容不得半点侥幸和麻痹。从1994年到2005年十多年的时间,我市已先后经历了三次特大洪水,水患发生的频率和灾害的严重程度一次高过一次。抗御洪涝、守护家园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出路,就是要求各级、各相关部门必须增强水患意识,真抓实干,竭尽所能,把水利建设这项安民兴邦的大事抓紧抓好,全面提高设防标准。今后一段时间要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要切实加强三防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执行三防工作责任制,从上到下,一环扣一环,一级抓一级,分清责任,层层落实,加快构筑市镇村三级水利防控网络,进一步明确和强化镇村在水利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基层水利部门和镇村基层干部的防灾减灾培训工作,提高防汛抗洪的实战能力。当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迅速组织力量对洪水中被损坏的水利工程加快修复,重点抓好在建工程,加快进度,迎战主汛期;抓好决口外围仔的修复;抓好对渗漏堤段的巡查、监控,并进行灌浆处理;抓好漫顶水闸的检查,提高水闸的防御标准。水利、农业、海洋与渔业、气象、卫生、建设、环保、民政等部门根据职能做好近期水利建设、民政救灾、农业生产、鱼塘养殖、气象预报、卫生防疫及排污、环保等相关工作。
    第二,要加快水利建设。水利工程是做好三防工作的根本,是长治久安的基础。如果没有近几年大规模的兴修水利,建成了大批防洪减灾工程,就没有这次抗御特大洪水的胜利,就没有我市较为平稳的三防工作;如果没有发达的水利,我们多年来为之奋斗的经济建设成果,百万人民安居乐业的家园随时都有可能毁于一旦。今后,要加大力度完善水利建设。一是加大投入。增加投入是三防工作的关键,当前和今后,必须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水利建设步伐。各级必须贯彻“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谁受益谁负担”的政策,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广泛筹集资金,增加投入。二是加快启动新一轮水利建设规划。各有关部门和各镇区要切实改变观念,跳出水利抓水利,按照百年一遇的标准,规划建设全市水利设施,在三年内完成,努力促进水利事业上新台阶。
    第三,要加速解决内涝问题。内涝影响了群众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影响了投资环境,造成直接、间接的经济损失。今后,我们要调整资金使用方向,尽量向解决内涝问题倾斜,哪怕压缩其它建设项目,也要彻底解决我市部分地区的内涝问题,要做好西河水闸重建方案并尽快组织实施。各镇区要根据这次洪水袭击所暴露的本镇区内涝问题,拿出解决措施,认真加以落实。
    第四,要尽快理顺山区水库管理体制。除防御洪水、台风外,我市水利工作的另一防御重点在山塘水库。我市山塘水库虽然数量不多,但管理体制不顺,导致防洪工作严重受阻。这些隐患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从今年全国发生的自然灾害中,因暴雨引发的山洪灾害伤亡令人触目惊心。要尽快理顺山塘水库的管理体制,确保山塘水库的安全。
    三、全力恢复和发展生产,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
    当前,我们正在加快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市、构建和谐中山。这次抗御特大洪水的胜利,进一步激发了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奋勇拼搏的精神,增强了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当前,受灾镇区要抓紧做好救灾和恢复生产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把这项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做到生产生活统筹、治标治本结合、当前和长远兼顾,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继续发扬抗洪抢险的干劲和热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更上一层楼。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组织力量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加强对救灾复产工作的指导,满腔热情的关心受灾群众的生活,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组织群众尽快恢复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确保电力、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安全无险情,保障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正常运转。要统筹安排,加快拨付市财政安排的救灾专项资金,确保受灾群众吃饭、穿衣、看病不受影响。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要同心同德,大力支持受灾镇区恢复生产,发扬抗御洪水过程中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精神,为受灾镇区重建家园作出应有贡献。全市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都要弘扬抗洪精神,一手抓救灾复产,一手抓经济发展,满怀信心确保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预期目标的实现。
    同志们,在此次与西江特大洪水的斗争中,我市广大军民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取得抗洪斗争的决定性胜利。洪水过后,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这种精神,使之成为推动建设“两个适宜”城市,构建和谐中山,实现富裕安康伟大目标的重要力量,激励全市人民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为确保全面和超额完成今年各项发展目标而不懈奋斗!

新媒体
微信 微信 微信二维码
手机版 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中山市 中山市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