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政务动态〔2005〕第34期(总第264期)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05年07月28日
分享:

目 录

[领导批示]
领导批示二则……………………………………………………… 2
冯煜荣副市长对“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五点要求……… 2
[经济动态]
上半年我市外经贸成效显著……………………………………… 3
上半年中山企业进口呈现三大特点……………………………… 5
[镇区在线]
火炬区整合资源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6
三乡镇“六个着力”促进农民转移就业………………………… 7
[情况反映]
我市驰名商标增至4件………………………………………………9
我市新增3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9
[领导批示]
    7月12日,陈根楷市长在《东升镇东锐电镀有限公司员工怀疑氰化钠中毒死亡问题》上批示:请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管理,严格执法,减少和杜绝恶性事故的发生,对违章企业,要坚决查处。邓小兵常务副市长批示:请办公室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近期对全市电镀及重污染企业进行一次大检查,请有关部门制订方案,加强协调,按照陈市长要求狠抓落实。
    近日,司徒伟湛副市长在市府办督办专报《关于落实解决困难群众看病难专项督查情况的报告》上批示:请有关部门就报告反映的问题及提出的建议,结合《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意见》的贯彻落实,制定相关管理规定予以实施。
    冯煜荣副市长对“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五点要求。6月30日,冯煜荣副市长在我市“十一五”规划工作会议上强调:规划编制中,要深刻认识“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发展环境,立足全局,突出重点,按照“五个统筹”要求,建设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市。具体来说,一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进行。二要创新规划内容,增强规划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三要具有战略性,加强重大工程的研究论证,做好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四要强化各种规划的衔接,增强规划体系的可实施性。五要规范程序,加强规划编制的法制性、民主性和科学性。我市“十一五”规划要理清基本思路,关键是要抓住“一条红线”(科学发展观),确立两大“总目标”(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市),提升“三大能力”(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整体和谐水平),实施“七大战略”(产业强市、科教兴市、集约发展、生态城市、“双源”并进、社会市民化和城乡区域一体化),完成“七大任务”(突出区域合作,拓展发展新空间;突出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产业强市;突出集约发展,实施“组团布局”战略;突出城乡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突出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突出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发展平台;突出行政体制改革,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八大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能源供应工程、水利建设工程、自主创新工程、重大产业工程、文化建设工程、环保生态工程)。 (市发展和改革局办公室)
[经济动态]
    上半年我市外经贸成效显著。上半年,我市克服土地资源紧缺、用电紧张等不利因素影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一手抓任务落实、指标增长,一手抓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战略,在确保外经贸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科学协调发展上来。上半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85.5亿美元,比增18.7%,其中进口29.7亿美元,比增11%;出口55.8亿美元,比增23.3%。全市共批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项目206宗,比增17.05%;累计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5.03亿美元,比增84.87%;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3.21亿美元,比增11.38%。主要取得四方面成效:一、举办和参加的四项大型招商经贸活动成效显著。“3、28”招商会实现规模与效益双丰收。粤台经济技术贸易交流会签订投资项目15项,合同利用外资额9625万美元。春交会出口成交累计达2.03亿美元,比上年秋交会增长13.9%。粤港经济技术贸易交流会签定投资项目13宗,合同利用外资额2.9亿美元。二、狠抓外经贸协调发展成效显著。按照“四个结合”要求,市外经贸局狠抓扩大一般贸易进口,推动“三资”企业拓展国内市场,降低外商投资企业亏损面,提高创利创税水平等工作。突出“招商选资”理念,实行“择大、择优、择强招商”、“产业招商”、“内、外资并重招商”、“零用地招商”等新的招商引资方略,积极吸引增资节地型项目。上半年,引进超千万美元的大项目13宗,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1.97亿美元,分别比增60.25%和123.5%。现有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产发展势头强劲,上半年已批准增资项目147宗,增资额2.45亿美元,分别增长63.33%和155.65%,成为今年我市招商引资的重要增长点。三、应对反倾销等国际贸易摩擦成效显著。加强对大类敏感商品出口情况的跟踪分析,及时发布空调器、鞋类、服装、灯具、轻工等商品的反倾销预警。大力推行“政府+行业协会+进口商+涉案企业”四位一体的应诉模式,重点对美国对中国发起石蜡蜡烛反规避调查案和美欧对中国纺织品掀起“特限风暴”进行跟踪分析,提出了应对措施和指导性建议。四、口岸配套设施及大通关建设成效显著。中山港口岸客运联检楼的扩建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正式投入使用;小榄车检场的迁址扩建正式动工,有关协调工作有序开展;神湾港二期工程已动工,工程进展顺利;小榄港通关监管现场改造工程完成,已投入使用。目前,我市已有63家企业加入加工贸易海关联网监管,出口额约占全市出口总额的四成五左右,企业通关速度大大提高,手续简化,成本降低,有效减轻了海关监管负担。 (市外经贸局办公室)
    上半年中山企业进口呈现三大特点。上半年,中山企业开展对外进口贸易的有1239家,进口货物总值29.75亿美元,同比增长11.05%,其中进口征税货物总值4.34亿美元,增长27.71%,缴纳进口环节税8.81亿元,增长22.19%。主要特点如下:一、八成货物从中山口岸进口。上半年,中山企业从全国8个关区47个口岸进口货物,其中从中山口岸进口货物24.85亿美元,缴纳进口环节税7.2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货值比重基本持平,税款比重上升了3个百分点。其它主要关区依次为拱北珠海各口岸1.74亿美元、深圳0.43亿美元、广州0.34亿美元、黄埔0.19亿、上海0.049亿美元。二、进口贸易方式以进料加工为主。上半年,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进口总值分别为18.68亿美元和5.13亿美元,分别占进口总值的62.78%和17.24%,两者占进口货值的8成。外商投资设备进口增长较快,达1.58亿美元,增长21.18%,加工贸易进口设备0.34亿美元,下降19.15%。一般贸易进口3.98亿,增长16.56%,增加了4个百分点。三、外商独资企业继续处主导地位,民营企业增幅最大。外商独资企业在进口贸易中继续处主导地位,发展较快,增加了85家,进口值占总值的6成;民营企业发展最快,企业数从56家发展到73家,进口货值增幅最大,达20.94%。四、进口前5位企业以进口加工贸易货物为主。进口货值前5位企业共进口货物7.54亿美元,占全部企业进口货物的25.34%,比去年上升1个百分点。但5家企业进口征税货物货值仅578.23万美元,缴纳税款843.25万。五、进口货物以生产性原材料为主。中山企业进口的主要货物种类有机电产品、塑料胶粒、纺织品、化工产品、钢铁制品、皮革和其它金属制品等,进口货物主要为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木材和汽车配件增长最快,分别达2481.49万美元和3004.64美元,分别增长了2倍和1.6倍。中山企业进口的主要商品有:集成电路2.99亿美元、打印机零件1.35亿美元、皮革1.01亿美元、计算机硬盘0.66亿美元和ABS胶粒0.44亿美元。 (中山海关办公室)
[镇区在线]
    火炬区整合资源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火炬区积极探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路子,抓住东部组团开发建设的契机,实施“北优东进南拓”战略,在立足拓展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主动与周边镇区进行资源整合,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一是北优。以开发区原五大工业园区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包装印刷、化学工业、汽配工业五大主题产业为基点,聚集各种科技资源建设科技新城。主要是建好科技创业中心、科技服务中心、科技展示中心、科技贸易中心、科技金融中心、科技人员住宅中心和娱乐休闲服务中心七大中心,充分发挥科技新城对园区产业发展的配套辐射功能,构筑高新技术产业平台。二是东进。以临海工业园的开发建设为支撑点,重点发展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能源和材料产业。目前,临海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进行当中,年内可提供6000亩工业用地。已有中国国电集团投资的国电(中山)燃气电厂和珠海振戎公司投资的重交改性沥青等特大型项目进驻工业园,投资总额达85亿元。三是南拓。按照东部组团发展的战略部署,与南朗镇进行资源整合,由开发区对南朗镇委托代管。计划对南朗镇统一实施用地规划、产业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将南朗镇开发建设成为高新技术的孵化区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开发区五大工业园区的延伸区、衍生区和新型产业配套区,带动南朗镇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优化资源配置。 (火炬区党政办)
    三乡镇“六个着力”促进农民转移就业。三乡镇把就业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部门配合、培训开路、企业支持”的就业安置路子。一是着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切实做好就业安置工作。成立促进就业工作指导小组,完善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将就业任务分解到各村(居)委会。各村、居委会指派专人负责本辖区的就业工作。目前,三乡镇农村剩余劳动力约3500人,已安置就业约2700人。二是着力加大资金投入,为城乡就业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投入250万元筹建三乡职业培训大楼,投入200万元设立“三乡镇支持就业基金会”,专款用于培训补贴、社保补贴、就业奖励、创业贷款。规定凡属本镇户口失业者参加培训,并取得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的技能资格证书,给予500元的补助费。三是着力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加大勤劳致富的宣传力度,教育和引导群众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进典型,增强农民创业、就业意识。举办大型城乡就业政策宣传咨询活动,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解答群众的问题。四是着力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成功率。推行以职业技能培训开路,提供培训、推荐就业、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组织农民集中培训,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实际操作技能。2004年分别举办了电脑中级班、初级班、农村富余劳动力家政服务员培训班、电工班、商品营销培训班、新成长劳动力自主创业、就业培训讲座等14期,587名农村富余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接受了培训。五是着力完善促进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要求各单位以实际行动支持就业工作,制定就业培训规划,建立与劳动力市场密切联系的机制。支持自办企业,简化从事个体经营开业的相关手续,给予每户自办个体工商户一次性鼓励1000元。凡招聘本镇户口35岁以上失业者入厂企务工,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镇就业扶持基金会负责每年社保费厂企支付部分的50%。六是着力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明确企业录用员工原则。利用招商引资项目新增就业岗位,把引资与就业相结合,通过招商办厂,开发出一批就业岗位。 (三乡镇党政办)
[情况反映]
    我市驰名商标增至4件。
近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及商标评审委员会在全国新认定了79件驰名商标,我市的“华帝”名列其中。加上此前的“乐百氏”、“爱浪”和“铁将军”,我市的中国驰名商标总数增至4件。近年来,为配合名牌战略的实施,我市提出了“商标战略创名牌”工作规划,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创著名商标的高潮。目前,我市已有4件中国驰名商标,近70件广东省著名商标,位居全省前列,注册商标数量超过2万件,约占全国注册商标总量的1%。 (市知识产权局办公室)
    我市新增3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根据省科技厅《关于认定广东创能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等379家企业为2005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的通知》,中山市顶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34家企业被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至此,我市共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37家,比上年净增33家,增长31.7%。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起以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以点带面,辐射和带动全市科技和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2004年,我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45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2.85%;全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6.39亿美元,增长16.6%,占全市出口总额比重的26.4%。2004年,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5亿元,增长23.5%。电子信息、包装印刷、化学工业、生物医药、汽车配件五大主题产业进一步壮大。我市积极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在城市建设和社会公共领域的推广应用,加快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工程建设,其中子系统智能公交系统已在去年底通过用户验收,目前运行良好,整个工程可望在近期完工,并迎接国家科技部验收。 (市科技局办公室)

新媒体
微信 微信 微信二维码
手机版 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中山市 中山市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