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东区年鉴(2003年)
信息来源:东区 发布日期:2008年09月30日
分享:

东区年鉴(2003年)

【基本情况】
东区位于中山市城区的东部,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中山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区内公路四通八达,交织成网,多条城区主干道纵横交错,京珠高速公路贯穿东部,水陆交通便利。全区面积71.4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和8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6.3万人,外来人口6万人。全区有旅居32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3万人,是中山侨乡之一。2002年,东区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工业强区、三产旺区、农业稳区、科教兴区、依法治区”的发展战略,经济稳步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1.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50.1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32%和20.52%。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引导企业增资扩产。基本形成以电子为龙头,金属、塑料、包装、制衣、皮革等产业相互配套的轻工业体系。全区共有工业企业321家,外贸出口公司9家。这些企业构筑了以嘉华电子集团为龙头,以新特安电器、通用电气普特阳光板、奥利无纺布等一批年产值亿元企业为第二梯队,大批民营企业为重要补充的工业架构。其中22家企业获得ISO9000以上的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称号。嘉华电子、通用电器普特阳光板、中山市金科信息网络中心等企业还分别荣获中山市十大名牌产品、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称号。全区工业总产值49.82亿元,位居全市第9位,比2001年(下同)增长20.18%;产品销售收入38.44亿元,增长23.68%。
  农业 大力扶持和建设特色农业基地。全区有经济效益的土地面积为5116.8亩(含预计征用的土地)。制定“以花卉业为龙头,休闲渔业和休闲农业为两翼”的农业发展政策,大力发展花卉、盆景、养殖、水果等城郊型“三高”农业。全年造林159亩,幼林抚育250亩,防火线种植5.5公里,拓展了森林资源,促进了生态平衡。全年改善灌溉面积1000亩,铺设农路5公里,完成土方1万立方,石方2000立方,加固维修防浪堤砌石784米。全年农业总产值0.32亿元,农村经济纯收入总额674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3%和3.36 %。
  第三产业 坚持城市经营的理念,按照“三产旺区”的发展思路,发挥人缘和地缘优势,以房地产为龙头,配合社区建设,营造人流、物流和社区服务相配套的三产业良性发展环境。重点扶持雍景园、凯茵豪园等名牌楼盘的建设,激活和带动旅游、饮食、娱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配合中山世纪文化广场、东区富韵商业中心等项目的规划建设,不断完善万佳百货一带以及孙文东路、库充、柏苑、竹苑、京华、起湾等地域性商业、饮食网点的规划与建设,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和商业中心的地域分布,辐射和带动周边行业的发展。积极拓宽引资渠道,吸引“大”、“特”、“专”、“多”类型的商业项目落户。全区共有商户5200多家,全年三产收入65.4亿元,增长199.4%,初步形成较兴旺的三产局面。
  村镇建设 完善了全区住宅小区、工业用地、商贸用地的统一规划,改善了居住环境和投资环境。完成大、小鳌溪排水渠第二期工程和槎桥入村道路及排水渠工程。维修整改垃圾屋6间,新建垃圾转运站1座。新增绿化面积1.3万平方米,增建厂房15034平方米,民房报建16万平方米。全年用电总量达4.9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4.57%。
  外经外贸 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2002年“3•28”签订的10个投资项目已全部履约,招商引资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一批国内、市内知名企业,如联通通信公司在东区设立总部,富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山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山新世纪旅行社、中山青年旅行社、平安保险、泰康人寿保险、顺广装饰材料一条街、起湾北路建筑装饰街、五金一条街、沙岗汽车配件一条街等纷纷落户东区。全年共引进新办企业40家,三产企业240家;固定资产投入2.82亿元,增长29.7%;合同利用外资总额6210万美元,增长68.8%;实际利用外资5160万美元,增长41.48%;出口创汇达6.81亿美元,增长40.35%。
  财政税务 树立公共财政理念,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1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地方财政支出1.03亿元,增长16.32%。全年税收收入6.31亿元,增长20.55%,其中国税收入1.81亿元,地税收入4.11亿元,农业“四税”收入0.396亿元。银行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17.4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62.61亿元;居民储蓄存款60.97亿元,增长28.60%。
  人民生活 农村人均年纯收入4817元,比上年增长5.13%,为农民减负700多万元;居民新建住宅9.88万平方米,增长14.8%;农村人均居住面积47.71平方米,增长32.53%。关心社会困难群体,积极组织“慈善万人行”捐款活动及其它捐助活动,全年筹集红十字基金70.07万元。发放救助救济127人次11.19万元、助困助学216人次12.6万元;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144户297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9.7万元;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区参加社保人数3.7万人,投保金额1.98亿元。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科技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区”战略。2002年教育投入为2325万元,占区财政总开支的30%以上,其中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资金超过200万元。投资90万元建成东区中学校园网,投资30多万元进行东区中学校园环境、文化设施建设;投资80多万元修建松苑中学200米塑胶跑道;投资80多万元翻新装修柏苑小学、建成柏苑小学校园网。东区中学超额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高考升大任务,考上大学本科线的超出100%,省专线的超出40%。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竹苑小学,东区中学成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课题:“中小学素质教育操作策略研究”的实验学校;柏苑小学的“教师教育行为与学生心理健康相关性及调整性对策研究”课题,被批准为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松苑中学的“两全教学模式的研究”,被定为市的重点课题,该校被定为全市的科研基地。全区有三所学校被评为“市一级学校”;五所学校被市体育局定为“传统项目学校”;全年获市级奖励的师生有378人次,获省级奖励的有56人次,获国家级奖励的有26人次。全年评出省优秀教师1人、市优秀教师5人、区优秀校长2人、区“十佳”教师10人、区优秀教师176人、区先进德育工作者245人。
  文化体育 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举办“公民道德建设文艺、电影下乡活动”,在怡华文化广场举办文艺汇演、在各村放映12场次优秀电影;组织东区曲艺社创作以计划生育教育为题材的小品、戏曲,组织万人行筹款答谢晚会。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取缔3间经营赌博的游戏机室,查处1间无牌无证的游戏机室、2间无证卡拉OK厅、2间无证录像室、1间无证网吧、5间书报刊、音像档。对全区的印刷企业逐一进行重新登记发证,健全三印点档的管理,杜绝非法出版物的印刷和销售。全区共有17个灯光水泥篮球场、五个田径体育场、五个标准游泳池,还有设施齐全的乒乓球室(馆)、桌球室、棋牌室、溜冰场、高尔夫球场等。积极组队参加市第二届体育节;举办全区男女子拔河比赛、“顺景杯”男子篮球赛等大型体育活动。
  环境卫生 全区种植各类花苗、树木7500棵,绿化面积达1.3万平方米。大力开展“爱卫月”宣传,积极创建优秀文明住宅小区。共印发各类爱国卫生宣传资料1.5万份,出版宣传栏102期。签订了除“四害”管理责任书58份,投入各类灭害药共1400公斤,纠正处理各类违章3531宗次,拆除违章建筑物25例,清理乱涂乱贴违章广告5万多条,取缔流动小贩1006个次、夜间烧烤档165个次、非法流动熟食档467个次,处理占道经营334宗,受理群众投诉233宗,灭杀违章饲养狗只16只,清拆乱搭乱建农用棚舍445间、高压线下违章建筑92间。确立社区卫生服务观念,建立个人健康档案7019份,派发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5万份,社区服务覆盖率33. 33%。
  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组织村两委干部培训6期,党员轮训率达99%,开设党建专栏48场次。全年共发展新党员42名,新建企业党支部11个。开展“世纪读书活动”,进行“新世纪、新女性”和“寄家书、邮乡音、唤亲情、爱祖国”的征文比赛。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在“三八”期间,还开展“好妈咪”、“好妻子”、“好贤内助”等评比活动。全年评出优秀党(总)支部10个、优秀党员204个,文明单位6个、文明居委会1个、文明村1个、先进个人48人。
  计划生育 坚持 “三为主”工作方针和“一票否决”制,抓好队伍建设,加强计生宣传,完善“一校两室三栏”建设。为8345名妇女免费提供优质的普查普治服务,普查率85.2%。把流动人口的计生工作作为管理的重点,全年清查验证25632人次,查环查孕6107人次,落实“四术”1245例。常住人口全年出生509人,出生率8.09‰,计划生育率93.32%,自然增长率4.79‰。东区被评为2002年度广东省计划生育先进集体和中山市计划生育先进(镇)区。
  统侨工作 争取侨心,凝聚侨力,广泛开展联谊活动。第四届世界中山同乡恳亲大会期间,热情接待来自美国、澳洲、加拿大、台北市等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位海外乡亲。全年共接待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350多人次,协助引进外商投资3000多万美元,处理解决侨胞信访、电访、求助问题11件。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制定《出租屋等级评定标准》,大力开展创建“无毒社区”活动,加强对“法轮功”顽固分子和重点人员的教育转化。全年共立刑事案件1073件,侦破480件,破案率44.7%。其中重大案件立758件,侦破248件;受理查处治安案件1601件;协助外单位侦破刑事案10件。全年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3306人,其中刑事犯罪嫌疑人1106人、违法人员2200人,送劳教114人、强制戒毒229人、治安处罚1861人、收容教育12人。全年缴获赃款、赃物折人民币504万元,缴获毒品海洛因122克、淫秽物品1141件、凶器132件,缴回被盗机动车辆33辆、自行车741辆。稳妥处理劳资纠纷和群众上访,全年受理劳资纠纷357宗,结案356宗;接待群众上访63宗,调解60宗。
  司法武装 制定《东区2002年普法工作实施意见》,举办《增强法治观念,搞好村民自治》和《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切实推进依法治村》的法律知识辅导讲座,深入宣传日常普法教育,开展法律义务咨询活动。为全区中小学聘请法制副校长,组织戒毒劳教人员到中小学现身说法。建立和健全基层调委会,设立村(居)法律服务室,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职能。全年担任法律顾问12家,办理协议见证45件,办理诉讼代理案件8件,协助办理普通民事公证161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11起,解答法律咨询73人次,代写法律文书21份。全区现有民兵1651人,其中基干民兵393人,普通民兵1258人。做好兵役登记,完成新兵征集任务,选送15名优秀青年应征入伍。参加市组织的专武干部集训3次,各类民兵集训8次,参加集训人员60人次,配合公安机关严打整治行动3次,出动人员150人次。

【白沙湾工业园一期工程】
2002年4月,经市计划发展局批准正式立项,并升级为市一级的工业园。该园位于东区长江北路白沙湾村内,第一期占地2040亩,已投资5000万元。该工业园地理位置优越,规划超前。坚持按照高标准、高起点、高档次、高技术、高附加值以及无污染等“五高一无”的规划标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预计5年内共投入1.5亿元。
  
【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
2002年9月,全区铺开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经过宣传发动、清产核资、界定股东、健全组织、配置股权以及查缺补漏、巩固成果阶段,全区17个自然村已有14个基本完成股份制改革,逐步建立产权清晰、运作规范、利益协调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速城市化进程。

【大事记】
  2002年1月,我区库充、三溪、大鳌溪等三个自然村被评为省卫生村。
  2002年3月,根据上级的有关要求和精神,将土瓜岭、起湾、柏山、库充、亨尾等5个城中村实行撤村建居,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2002年7月,东区新一届党委、办事处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分成6个小组,开展了 “东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6个专题的调研活动,历时3个多月。通过此次调研,理清了发展思路,制定了发展规划,提出了“到2005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比2000年翻一番”的宏伟目标。
  2002年7月,东区召开“2002年工商企业表彰大会”。会议对中山嘉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等56个依法纳税、文明经营以及劳动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给予通报表彰。
  2002年8月,东区办事处联合中山海外联谊会、红十字会与香港圣约翰救伤队100多人,共同举行以“关爱生命、推广急救技术”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加强了两地间的文化交流,拓展了我区的海外联谊活动。
  2002年10月,东区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基层评议机关作风活动。通过此次评议活动,密切了机关及窗口单位与基层群众的关系,增强了机关及窗口单位抓好作风建设的责任感,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附:2002年东区党委、办事处领导班子成员名单
书 记: 徐小路
副书记: 郑汝安 杜绮玲(2002年6月起) 范桂方 黄顺欢
党委委员:李玉佳 梁战文(2002年6月起) 郑凯旋 李磊坚 梁颖骧 李灿波 黄巩平 林植濠 刘伟良(2002年6月止)
主 任: 郑汝安
副主任: 李玉佳 梁战文 郑凯旋 李磊坚 梁颖骧
撰稿人: 何明锋、檀俊斌

新媒体
微信 微信 微信二维码
手机版 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中山市 中山市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