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东区年鉴(2007年)
信息来源:东区 发布日期:2008年09月30日
分享:

东区年鉴(2007年)

【基本情况】
东区位于市中心城区,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面积71.4平方公里,辖10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7.37万人,外来人口4万人。2006年,东区积极实施以发展城市经济为主导、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提升第三产业,不断壮大园区经济,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区生产总值达72亿元,比上年增长约13.4%;工农业生产总值68.63亿元,增长10.73%。东区各项经济指标强势,获市“经济强区”称号。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迁出劳动密集型企业,城市型工业渐显雏形。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的资本密集型企业,尤其是电子类科技产业开始集聚,如山水、雅佳、三星、飞利浦等国际知名品牌的电子产品相继落户,其中产品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5家。2006年,全区工业总产值累计(现行价)68.38亿元,同比增长1.75%。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7.62%。工业增加值达到15.33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仍占主导地位,88家规模企业累计实现工业产值(现行价)61.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0.1%,增长2.99%。工业能耗有所减少,工业总用电量为1.45亿度,平均每度电产出47元工业产值。工业增长已从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转轨。园区建设不断完善,建成白沙湾产业园区15米宽的1号路,完成园区二期新征用地的填土招标前期工作。严控招商选资标准,拒绝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入园,最大限度地发挥园区土地资源价值。
农业
白沙湾洋角口自然村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区办事处代管各项经济业务及核算工作,协助发展集体经济。做好辖区内13个市场的农产品检测,全年共检测样本2.5万个,合格率99.62%。维修森林防火隔离带43.78公里,完成市政工程造林3000亩,抚育6000多亩,防火造林11.5公里,林带抚育20.26公里。加强宰杀野生动物检查,不定期检查酒楼食肆,查处违规经营野生动物,保护森林资源。做好汛前三防安全检查,依时报送三防情况,及时补充三防抢险物资。做好水库移民的核定登记,统计户数425户,完成长江水库内949.06亩耕地和13.01亩鱼塘的测量工作。投资14万元,建设农产品安全检测站,培训农村财务人员。2006年,全区农业总产值2494万元,比上年下降11.4%。

第三产业
服务业的行业构成日趋合理,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显著,发展定位进一步明晰。2004年,服务业实现总收入161.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税收9.66亿元,是工业税收的6倍,占全区税收总额的72.11%,成为全区的税源主体。房地产业继续快速发展,总收入27.35亿元,增长6.68%,房地产业税收1.65亿元。现代服务业成为增长的最大亮点,金融保险、中介咨询服务及商务服务业的收入在各行业中均排名前列。金融保险业收入16.74亿元,中介服务业收入5.72亿元,商务服务业收入7.59亿元,增速分别为13.69%、32.11%、27.25%。商品批发零售业收入60.16亿元,增长20.64%。其他传统服务行业也加快发展步伐,特别是餐饮业增长30.72%。酒店业的发展良好,建成雅居乐酒店,成功引进四星级的汇泉酒店,另有几家高档酒店正在规划。

城乡建设
配合市政工程建设,促进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完成白沙湾产业园区二期新征用地1000亩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完成起湾涌整治的勘探、设计方案论证以及排洪泵站选址。理顺“城中村”管理,统一维护管养区内15米以下街道的环卫、道路市政公用设施、绿化等,接收原属经联社的保洁员165人,增加门前三包员49人,增加垃圾屋180间。实施城市绿化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接管城中村绿化面积2.7万平方米,由区办事处统一实行招投标。

外经外贸
利用“3。28”招商经贸洽谈会,宣传辖区营商环境,推介白沙湾产业区。全年引进工业项目14个,占地331.14亩,已完工项目7个,在建项目3个,全部投产后总产值9.5亿元。外贸进出口总值18.39亿美元。出口创汇达15.89亿美元,增长18.75%。进口总值2.5亿美元,增长13.64%。新增三资企业9家,实际利用外资2354万美元,增长55.38%。

财政税收
税收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各项税收13.41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国税收入3.24亿元,增长24.82%;地税收入8.9亿元,增长7.67%。农业税收1.25亿元,增长106.12%。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壮大非税收入实力,实现非税收入6159万元(按可比口径统计),增长8.2%。深化预算管理改革,61个预算单位全部编制部门预算,理财水平较大提高。政府采购更加规范,全年完成政府采购11宗,采购预算1008万元,实际采购金额828万元,节约财政资金180万元,节约率17.88%。

人民生活
完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在长江三溪社区建成首个社区就业服务基地,通过开办来料加工行业促进就业。举办“再就业援助月”、“一对一就业援助招聘会”等专项活动,帮助34名城乡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开展户籍人口劳动力资源调查,免费培训城乡富余劳动力656人。全年实现新增就业岗位3360个,转移富余劳动力355人。顺利开展社保扩展工作,全区参保人数达到5万多人。推进农村社保体系建设,区财政安排农村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补贴1428万元,总参保人数达14125人,基本完成参保扩展工作。区财政拨付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189万元,新村等11个经联社共14125位居民纳入医疗保险。落实低保和救灾救济工作,全年共办理城乡低保申请111户326人,发放低保补助金45.9万元。成立社区红十字会员小组和志愿者(义工)服务队,1100人参加自愿无偿献血。开展赈灾义卖筹款等系列公益活动,筹得慈善款110万元,为广东韶关、潮州等受台风灾害地区捐款43.7万元。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
落实教师住房补贴,提高教师住房公积金标准,大幅增加教师收入,促进教师队伍稳定。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朗晴小学,调整小学布局。改造竹苑小学围墙和东区中学运动场,完善东区小学校园安全设施。东区中学成功创建成省一级学校。设立10万元的民办学校专项奖,制定民办学校管理措施及奖励方案。东区团益学校获“全国先进民办学校”称号。实施名校带动战略,松苑中学被定为“中学优质化工程”项目学校,区每年拨款10万元作为专项经费。实施“振兴初中”计划,在初三实行“月考”制度。教学质量再创新高,高考连续8年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升大任务。

科技
鼓励区内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协助企业申报市科技项目立项,组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促进技术成果向先进生产力转化。2006年,推荐山水电子(中国)有限公司和卓梅尼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组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雅佳电子、山峰机械、东朋化工、大桥化工、金雅铭牌等5家企业申报市重点技改项目,山水电子(中国)有限公司申请认定市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今科公司、东黎光电、名士轩旅游产品设计事务所、中山日报社、胜意环保工程与咨询有限公司等企业申报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全通数码、坚信科技申请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全区共有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 6家省级民科企业、6家市企业技术中心、5家市级工程研发中心、61家市级民科企业。

文化
在全区开展树立正确荣辱观活动,派发宣传单张5000份,举办倡导“八荣八耻”为主题的社区文艺晚会10场。配合市属媒体进行“中山乡村纪事”及“新农村纪事”采访活动,宣传城乡改革开放后日新月异的变化。举办“文明东区、和谐家园”美术、书法篆刻、摄影获奖作品展,“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东区”第三届东区社区曲艺调演文艺晚会,第十五届“同是东区建设者”歌舞大赛等18项系列文艺活动,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抓好文化经营场所的审核,加大文化市场的管理和监督,深入开展网吧、电子游艺厅等文化市场专项整治,收缴盗版图书5000多册、影碟10000多张、带赌博性质的游戏机32台,保障文化市场文明、守法经营。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推进家庭美德教育建设,全年发动群众征订党报、党刊、各类书籍、报纸共4316份(册)。成功举行第六届香港中山东区同乡会理监事换届就职典礼暨春节联欢大会。在东区商会成立一周年庆典,举办“第三产业与东区经济发展”论坛,理清东区未来经济发展思路。

医疗保健
全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全年建立家庭病床45张,累计家庭病床诊视432人次,访视930人次,临终关怀18人,心理咨询237人,新建立健康档案302份。每月在社区开展义诊咨询活动,为居民免费体检、X-光结核排查义诊5500人次。计免接种47989人次,接种率达100%。东区医院获省“接种示范门诊”称号。加强传染病监控和管理,作“三热”病人疟疾送检标本24份,入户蚊媒密度监测2200户。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和食品监督执法,全年办理健康证7430个,卫生许可证306个,发放卫生监督意见书300份,处理群众投诉18宗,行政处罚10宗,取缔非法行医诊所4间。

环境卫生
加强城市管理执法,清拆各类违法建筑,查处各类违法案件4821宗,巩固市容市貌管理成果。投资15.5万元购置德国进口环卫清洁机一台,增配2名专业清理员,大力整治城市“牛皮癣”工作。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卫生意识,出版健康教育专栏12期546板,印发宣传单张7万多份。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复查,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开展3次全民性爱国卫生活动,清理卫生死角362处、18330平方米,净化辖区环境。

计划生育
东区连续8年被评为市计划生育先进镇区。全区常住人口已婚育龄妇女16617人,出生643人,计划生育率93.3%,出生率9.12‰,自然增长率5.53‰。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22333人,出生1711人,计划生育率80.71 %。落实“四术”671例。启动出生缺陷干预工程,为全区1400多对新婚未育夫妇提供优生优育咨询和技术服务。举办新婚夫妇学习班12期,培训新婚夫妇490对。在社区举办婚育新风进万家宣传服务活动12场,吸引近万名群众参加,送出奖品6000份,派发宣传小册子8万份。做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对象的调查、审核和奖励金发放工作,全年共发放奖励金近9万元。

工青妇工作
推进外商投资企业工会组建工作,80%的外资企业组建工会;有308个工会签订集体合同以及工资集体协议,覆盖率达96%。新签劳动合同职工数5000人,签订率达88.6%。开展4次劳动竞赛,为企业增产节约120万元。举办各类技术技能竞赛活动4次,输送参加省级以上技能竞赛13人。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
17个经联社团支部改组为10个社区团总支,8家非公企业建立团组织。创建少先队“星级队部室”,发展1200名新团员,向党组织推荐143名优秀青年为建党对象,124名成为预备党员。开展青少年感恩教育,组织中学生参加“06阳光接力计划”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系列活动。举办中山香港青年航空文化交流,组织优秀少先队代表赴广西百色地区扶贫助学活动。拓展志愿者服务工作,建立助困基金,开展赈灾筹款、绿色中秋月饼盒回收等系列活动。

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开展“百万妇女学法律”系列活动中,订购学习资料和答题卡28670多份。开展妇女“提素”工程,投入专项经费8万元,开展妇女技能、技术培训8期,培训576人。举办大龄青年联谊活动,宣传现代文明的婚育观念。1500名妇女参加免费乳腺普查,发放婚育健康宣传资料、小册子等15070份。举办东区首届女子集体舞比赛,600多人参加比赛,丰富妇女业余文化生活。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创建“平安东区”,对全区基层治保会收编整合,增强基层治安防范功能。加大人防、物防、技防的投入,从信息预警机制、“三安”联动巡逻防控、卡哨设置、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等四个方面,构建起严密的社会面治安防控网络。以夏洋小区为试点,加强开放型小区的防控建设。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在原基础上再增聘20名户管员,增拨财政资金50万元。开展流动人口调查,打击“法轮功”、“黄赌毒”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控制刑事案件发案率。全年立刑事案件1041宗,重大案件778宗,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4. 9%和31.8%。破案率49.4%,比上年同期上升21%;“两抢一盗”案件共发904宗,破获毒品案件21宗,均比去年同期下降25%和4.6%。成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分局,强化安全生产,共检查企业6414家次,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司法•信访•武装
开展外来员工法制教育,以白沙湾工业园骏贤居文化广场为阵地,在山水电子(中国)有限公司等15间大型企业中,开展“法律进厂企”活动。宣传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印发法律宣传单张及有奖考试卷,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完善法律服务机制,向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全年共办理协议见证49件、法律援助案件5宗、法律调解29宗。成立区维稳工作专门机构,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解决一批“外嫁女”股份权益问题。
全年接待群众来信、来访57宗,同比下降3.5%,调处案件56宗。妥善调解劳动争议294宗,为1417名工人追回拖欠工资192.32万元。全区没有发生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
扎实做好优抚安置和双拥工作,全年接收退伍士兵14人,按政策发放安置补偿金,全部实现自谋职业安置。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组织民兵预备役队伍随时完成应急任务。择优选送15名青年应征入伍。

社区建设和管理
开展“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活动,花苑等7个社区达到创建目标要求,被评为市“六好”平安和谐社区。进一步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全年投入办公用房建设和装修资金近700万元,其中建成面积1320平方米的齐富湾社区办公大楼,完成花苑社区1200多平方米办公用房的装修配套。

【中山市城乡医疗保险启动仪式】7月28日,市政府在东区举行了中山市城乡居民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启动仪式,这是继上年全市推进农村养老保险之后又一惠及群众的民心工程。东区加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贴,将市政府规定的区级财政补贴每人每月2元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补贴6元,增幅达3倍。启动仪式后,东区新村等8个经联社共6706位居民被正式纳入医疗保险。
【第三产业与东区经济发展论坛】7月5日,为促进东区第三产业经济发展,东区商会在一周年庆典之际,联合有关部门举办“第三产业与东区经济发展”论坛。邀请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李江帆教授及本市一批知名专家和学者,共同研讨东区未来第三产业的发展格局。与会专家认为,东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整合土地资源,优化功能布局,促进第三产业的空间集聚发展,构建城市新景观,激发城市活力,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
【组织基层干部赴南京大学学习】7月11日至13日,东区党工委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联合举办“社区建设与管理培训班”。东区机关中层干部和社区、经联社干部共60余人参加培训。学习“新时期社区党的建设”、“社区性格与社区文化”、“现代城市管理的理念与创新”等理论课题,实地参观南京社区建设。
【中港青少年航空交流活动】11月28至29日,由中山市荣誉市民、香港航空青年团荣誉上校王仲熹先生带领香港航空青年团一行120多人来东区,与内地学生开展普及航空知识大型文化交流活动。期间,香港航空青年团表演了步操、风笛和遥控模型飞机飞行等节目。内地参与汇演的学生表演了武术、鼓号队花样操、军体拳、航模表演等节目。
【白沙湾工业园区文化广场】为丰富外来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归属感,东区投资200万元,在白沙湾工业园生活区内兴建大型文化广场。文化广场分室内活动中心和室外活动场两部分。室内活动中心设有多功能阅览室和多媒体室,是员工学习充电的好场所。室外活动场分别建有灯光舞台、溜冰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以及大型健身场等。文化广场的建成,给广大外来工提供了一个优良的文化娱乐场所。

附:2006年东区党工委、办事处领导班子成员名单
书 记:徐小路(11月止)郑汝安(11月起)
副书记:李磊坚(11月起)、李嘉颖、范桂方、黄顺欢(11月止)
主 任:郑汝安(11月止)、李磊坚(11月起)
副主任:李玉佳(11月止)、梁战文、梁钟华、郑凯旋、梁颖骧、林植濠(11月起)

新媒体
微信 微信 微信二维码
手机版 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中山市 中山市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