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圃镇谋定后动 再掀新农村建设新高潮
2006年中央下发1号文件,吹响了建设美丽、富裕、和谐新农村的进军号。黄圃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召开了有2400人参加的全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动员大会,出台了“十一五”期间黄圃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纲要,规划了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两年来,在党委政府统一号召下,全镇上下干群一心,奋发有为,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场面热火朝天,成效硕果累累。一是农村集体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2007年,村级集体纯收入达到4150万元,比2005年增长70%。全镇15个有农民集体经济的村(居),有6个村(居)集体经济年纯收入比2005年增幅50%以上,7个集体经济年纯收入低于100万元的经济欠发达村(居)全部实现“脱贫”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近万元,农民普遍过上富足、和谐的新生活;二是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黄圃镇通过实施“请进来拓展,走出去扩张”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策略,成功引入国家农业龙头企业深圳旭联公司建立8000亩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成功引入市水产进出口公司建立3300亩无公害水产养殖出口基地,在四川省乐山市建立生猪肉类供应基地,在广西南宁扶绥县建立5000亩夏威夷果生产供应基地,在湛江雷州市建立芥菜生产供应基地。目前,全镇拥有广东省农业类名牌产品7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家,占全市农业龙头企业的三分之一;三是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两年来,黄圃镇共投入1.85亿元大兴水利,重建和加固了48座水闸、泵闸,加固大堤54公里,投入3500万元完成了29条河涌清淤和14条河涌一河两岸建设,总长度达100公里。投入921万元完善农桥路网建设。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了12个村(居)文化广场、休闲公园。石军、团范、大雁、吴栏4个村成功创建为省卫生村。乡村四旁绿化跃上新台阶,绿化覆盖率达30.98%,达到创建市绿化先进镇的要求,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名镇;四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8%,人均报销额比2005年增加近830元,增长92%。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万人。建立了马安、大雁、横档等三个村级就业指导站和文明、吴栏、横档、永平等4个村(居)本地人车间,成功推荐2500多位农民实现就业;五是新农村建设经验初步形成。2007年,黄圃镇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试点)和中山市新农村建设试点镇,马安村被广东省建设厅和中山市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石军村被广东省农业厅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另外,黄圃镇建设新农村的经验做法作为成功案例选入中央政策研究室编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一书,马安村建设新农村做法和经验成为全市示范点的典型。
日前,黄圃镇召开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部署大会,提出了今年和下一阶段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目标:一是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实施基地带动农村发展战略。依托镇属三大工业基地,建立“企业带村、资源共用、利益向下、比例分成”的发展机制。鼓励各村(居)以合作形式统一在工业园区规划土地,采取“集中土地、统一规划、统筹资金、利益分成”的原则,高标准建设高层厂房出租,同时,鼓励各村(居)积极盘活闲置用地,增加集体收入。镇政府将设立新农村专项资金,对村组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设项目给予相关建设费用的减免。力争今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增长28%,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5%目标;二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农民后顾之忧。黄圃镇政府决心投入1.4亿元用于农村社保,今年内全面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三是加快推进村级统一核算改革。各村(居)要在今年内全面完成村级统一核算改革,为鼓励各村(居)顺利完成改革工作,黄圃镇出台了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扶持各村(居)发展经济,对于村集体兴建物业的,镇政府将按照项目投资额的10%给予一次性补贴,此外,给予每村(居)30万元资金补贴重点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四是加强农村规划建设,大力整治村容村貌。争取到2010年建设一批全国绿色小康村。同时,积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加快农村公用事业发展。镇政府加大财政投放力度,积极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向农村延伸,构筑系统化、网络化、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黄圃镇新一届农村干部对建设一个富裕、和谐、安康的新农村建设蓝图充满信心,士气高涨,并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强烈的使命感、真抓实干的作风、锐意创新的精神,扎实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再创黄圃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辉煌。
黄圃镇党政人大办
2008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