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以“四名工程”铸教育品牌
信息来源:教育局 发布日期:2008年10月25日
分享:

  女子军乐队一支高昂的迎宾曲,为昨日的全市中小学校长培训班拉开了序幕。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根楷一场纵论教育现代化的精彩报告,为广大中小学校长来了一次“集体充电”;一番激励中山教育人“全面实施‘四名工程’,全面打造中山优质基础教育品牌,增强教育核心竞争力”的谆谆重托,更为加快推进中山教育现代化奏响强音。这已是陈根楷第三次为全市中小学校长作报告。
  副市长唐颖主持昨日的培训。全市各镇区党政领导,分管教育的负责人和教科文卫办主任,市教育局副科以上干部,及全市各中小学校长共400多人参加培训班。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中山发展的新要求,我市基础教育要努力寻求新突破、跨上新高度、取得新成就。”陈根楷在高度评价中山教育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后一番鼓舞人心的鞭策寄语,牢牢抓住了在座各级党政领导、广大中山教育人的心。在接下来的报告中,陈根楷旁征博引、娓娓道来,纵论“四名工程”的深远意义,勾画平安和谐校园的美好蓝图,振奋人心,廓清了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基础教育取得长足进步,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办学体制活力增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良好进展,素质教育扎实推进。陈根楷对中山教育既有充分肯定,更有鞭策:建设“三个适宜”新型城市的目标定位,未来的长远发展,对中山教育现代化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据此,陈根楷强调,基础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必须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要通过着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质量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切实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当年我市实施的“三名工程”,成为打造中山教育品牌、造就教育领军人物、提升中山教育内在品质的重要手段。陈根楷指出,现在有必要将“三名工程”扩展为“四名工程”,除了名师、名校、名校长,还要增加“名学科”。通过全面实施“四名工程”,构建“和谐共生、竞争有序、多元发展、充满活力”的育人体系,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富有活力、精干高效、创新能力较强的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一批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一流、办学质量和效益显著、具有鲜明特色和良好声誉的各级各类名校,建设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和学科,全面打造中山优质基础教育品牌。
  一个好校长可以带出一所好学校,“名校长”建设是“四名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陈根楷动情寄语广大中小学校长:校长是学校的主心骨、学校的灵魂,责任重大,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首先,要认真学习温总理关于“教育家办学”的论述,努力成为业务过硬的教育专家。其次,要努力成为务实高效的管理专家,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
  “没有绿化的城市,是没有文化的城市,没有大树的城市,是没有历史的城市。”陈根楷从城市绿化切入校园文化建设。他强调,校园文化是学校健康发展的软实力,要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物性”品位;要优化师生形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人性”塑造;要凸显教育特色,充实校园文化的“特性”含量;要强化活动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的“活性”魅力。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生产力,今天教育的差距就是明天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差距,抓教育就是抓最大的发展工程、最好的民心工程!”谈到如何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时,陈根楷引用了省委书记汪洋的论断,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执政为民的高度,以对中山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摆在全局和战略的位置,切实履行好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职责。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教育目标任务的规划,抓教育投入的保障,抓教育政策措施的制定,抓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形成全社会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办好教育的良好局面。要牢固树立投入教育就是为根本投入、为长远投入、为未来投入的理念,建立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机制和制度,切实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求。
  高远的见识,生动的语言,两个小时的报告激励着广大中小学校长,“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教育书记”饱含激情的殷殷寄语,回响在中山教育人久久的掌声中。

新媒体
微信 微信 微信二维码
手机版 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中山市 中山市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