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2012年卫生工作回顾与2013年卫生工作意见
信息来源:中山市卫生局 发布日期:2013年03月22日

一、2012年卫生工作总结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省卫生厅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市卫生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惠民生、促和谐、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和美中山的核心任务,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根本方向,深入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三好一满意活动,全力推进三大提升工程,全市医疗卫生水平和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围绕上级下达的2012医改责任状目标,各项工作统筹推进、稳步落实一是基本药物制度落实成效明显。完善基药采购机制,实现基药全省统一招标采购和配送。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社区)卫生站(室)实现了全覆盖,全部执行零差率销售。2012年,全市社区门急诊诊疗人次为844.8万,较2011年增长3.8%;全年基药销售金额1.4亿元,为群众减负2千万元;次均药费20.9元,较201122.6元降低7%。二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目标任务按进度完成。居民健康档案,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等工作扎实推进。全市累计建立电子健康档案190多万份,电子建档率61%三是积极探索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珠三角九市三级医院、珠中江三市44家二级以上医院实施医学影像、检验结果互认。四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随着大部制改革,镇(区)建立了卫计局,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势头。重视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社区工作,实施对基层的帮扶、中医药进社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标准化建设等,增强了基层服务能力。创建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三乡)。全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含小榄人民医院)总诊疗量达2396.9万人次,占全市总诊疗量的73.5%五是积极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将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纳入医改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开展调研论证工作,完成了中山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实施方案报市政府审定。卫生局机关网站获评2012年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先进单位。六是深入研究论证医改策略。加强调查研究,参与顶层设计,市党政领导2012年重大调研课题中山市卫生事业架构管理研究结题,并向医改办提交成果,为理顺我市基层医疗卫生管理架构和推进新医改提供了创新思路和决策依据。

(二)医疗服务和学科人才建设显著增强。

一是医疗质量和服务管理持续改进。创建平安医院廉洁诚信医院,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加强医疗监管。推行临床路径、推广优质护理服务,优化诊疗流程、改善诊疗环境、推行预约诊疗、实施门诊一卡通自助服务、检查结果互认和志愿者服务等,提升医疗服务。成立市远程医疗中心,解放军总医院与市人民医院、与试点镇区联通实现远程会诊、影像诊断、远程培训等。市人民医院和小榄人民医院在全省优质护理服务亮点展示大赛上获一等奖;市中医院保健科被列为全国唯一地级市治未病中心试点合作单位二是学科人才建设成效显著。全科医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工作积极推进。全面推行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参与培训6.9万人次。科研立项初步实现网上申报和评审。2012年获卫生厅科研立项14项,中医药强省课题6项。市科技局立项185项、重大专项5项。卫生局立项300项,新技术新项目6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合作项目2项。同时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7项。重点专科建设有了较大发展,现有国家级重点专科4个、省重点专科26个。三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安全。健全和完善了药事管理架构和制度,继续推行阳光用药和实施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专项整治行动,加强临床用药的指导、分析和点评,实现了对用药全程的有效监控。全市的抗菌药物使用率继续下降,全部符合国家标准,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全市公立医院药比为35.32%四是无偿献血成绩突出。无偿献血100%满足临床用血需要,有效保障了全市医疗用血安全。我市连续六次被评为国家无偿献血先进城市五是三措并举创建无医闹城市。通过提高三医(医德医风医技)水平,从源头上减少医疗纠纷。制定细则和工作指引,主动引导沟通,成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依法调处纠纷。公安提前介入,防闹于未然。各医院与公安共同加强医院治安管理,确保正常诊疗秩序和执业安全。

(三)公共卫生服务和卫生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重大疾病有效防控,免疫规划扎实推进。有力控制登革热、手足口病、风疹、流行性腮腺炎、肾综出血热等急性传染病疫情。全面推进艾滋病、结核病、精神病及肿瘤等重大疾病防控工作。艾滋病防控工作连续3年位居全省地级市前列。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在治人数达500人。落实国家免疫规划,第一类疫苗继续保持95%以上的高接种率,脊灰疫苗应急免疫和麻疹疫苗查漏补种专项工作达到预期目标。全年我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较去年同期下降。二是妇幼保健有效开展。依法加强母婴保健技术监管,努力提升产儿科质量,保障母婴安全。切实做好婚前/孕前保健、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工作。继续实施为农村妇女增补叶酸和为农村孕产妇提供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继续开展免费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婴阻断项目,为58457名孕产妇提供免费筛查服务,对阳性病例全部落实阻断措施。产妇艾滋病、梅毒检测率均为80%以上。市博爱医院儿童心理专科成为全国妇幼保健100个优秀专科之一。开展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免费筛查达9.7万人次。2012年我市婴儿死亡率2.62‰(省3.63‰),孕产妇死亡率6.71/10万(省12.36/10万),出色完成珠三角规划纲要工作任务三是重大公共卫生基建项目按进度推进。第二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已奠基动工,第三人民医院扩建工程土地问题正在积极落实,市心理卫生中心前期工作已完成并进入装修阶段。四是卫生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加强。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性群体事件,有力保障重大会议活动顺利进行,获得市委市政府表彰。120指挥中心平均调度受理时间50秒,全市平均出车反应时间165秒,抢救成功率98%

(四)卫生监督和食品安全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卫生执法力度显著加大。按照三打两建工作部署,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和医疗欺诈专项整治行动,贯彻落实广东省医疗机构不良记分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暂缓校验规定。开展整治餐具集中清洗消毒单位、打击公共场所使用假冒伪劣日化用品行为、消毒产品专项整治行动、规范涉水产品生产销售企业经营行为等各项行动,有力净化了我市医疗服务市场,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环境安全。2012年市卫生监督所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市卫生局和市卫生监督所均获市三打专项行动先进集体。二是食品安全工作稳步推进。加强市镇两级食品安全机构和队伍建设,成立市食安办,实现机构、职能、人员、编制、经费五到位。实施全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开展食用水产品非法添加孔雀石绿等专项整治,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加强调查研究,开展食品检验检测能力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课题调研。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编印宣传册10万本,制作电视宣传片7集。全市食品安全事故和食物中毒发生率同比下降,未发生较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

(五)中医药特色和服务基层的能力不断加强。

中医三名三进治未病健康工程有力推进。举办中医临床优培项目、西学中班、护理中医研究生班、经方研修班、省市名老中医师带徒班等,有效带动全市中医临床队伍建设。市中医院成立治未病中心,推出治未病服务系统。中医药适宜技术进一步推广,所有镇区医院设有中医科,黄圃人民医院获评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市中医院获评全国中医药文化先进单位、广东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先进单位。

(六)爱国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绩。

一是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板芙、港口镇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镇,南头国家卫生镇顺利通过国家级复查,三角、阜沙镇启动了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市18个镇全部创建为广东省卫生镇,其中13个镇创建为国家卫生镇,全部行政村创建为广东省卫生村。二是健康教育全面铺开。健康教育进社区覆盖率达80%以上。全市建成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国家示范镇1个、省级示范镇2个,健康促进学校获银奖16间、铜奖22间。创新载体,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全年举办健康大讲堂”75场,健康短信通覆盖50万人。建立禁烟控烟联席会议制度,成效明显,在省暗访控烟工作评比中我市蝉联全省第一名。是干部医疗保健工作更注重以人为本。做好干部健康体检工作,全市干部体检率达89%,及时做好干部疾病跟踪治疗,开展保健知识宣教,加强干部保健基地建设。

(七)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有效推进。

一是精神文明建设和医德修身成效明显。强化卫生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弘扬广东医生精神。以五大行动、十大工程为主线,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修身行动。卫生系统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如中国好人社区医生邝周平、“9元爱心姐收费员陈宝莹、中山好人莫占占、市十杰青年伍中庆、黄红星等,心灵守护者护士吴雪获评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何艳君医生获评2012感动中山年度人物。我局大医精诚、医德修身活动获市特色修身项目表彰。二是行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取得实效。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责任制。推进三重一大事项管理等干部监督制度建设。引入外部监督,与纪委、检察院共同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和惩治腐败体系建设。建立阳光用药阳光采购医德考评院务公开等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药品招标采购行为。三是济困助医志愿活动常态化。积极开展千个党支部帮扶困难家庭活动。义诊、济困助医、扶贫结对等志愿服务经常化、制度化。对新疆、广西、清远、汕尾等医疗卫生的对口帮扶扎实开展。四是积极配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认真制定创文工作方案,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管,规范窗口服务行为。我局获2012年度中山市创建文明城市突出贡献奖。

(八)党建群团和信访宣传工作不断强化。

通过党建带三建(工、青、妇),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促进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一是加强党委自身建设。完善党委工作制度,加强理论学习和政策研究,构建学习型党组织;设立卫生系统党代表工作室,实施党委委员挂点联系直属单位工作。二是提高干部选拔任用科学化水平。开展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一线干部培养选拔链书记项目,积极推行竞争性干部选拔。2012年,卫生系统通过公开选拔产生了处级领导干部1名、科级干部5名。三是重视信访工作。全年受理信访1121起,事事有登记,件件有回复,办结率100%四是坚持党群共建。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全面开展党员示范岗、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四岗联创活动。成功创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4个、4个,国家级优秀职工之家1个、省级3个,国家级职工书屋2个、省级3个,国家级巾帼文明岗1个、2个;省级工人先锋号1个;省级三八红旗手1个。市中医院获评全国中医药系统和全省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先进集体。五是强化卫生宣传工作。办好《中山卫生》报。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渠道,健全了卫生宣传工作新机制。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我市卫生事业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医改进入深水区,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性改革还未取得实效。二是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三是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的改变导致居民疾病谱的变化,医疗服务需求显著增大。四是重大传染病防控、职业卫生和食品安全压力巨大,医疗卫生服务面临严峻挑战。这些问题需要在下一步改革和发展中逐步解决。

二、2013年卫生工作意见

2013年我市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坚持预防为主、以基层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以三大提升工程为抓手,加快形成人民群众病有良医的制度保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一)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2013年,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完成相关医改重点任务。一是大力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在我市已建成的医院管理、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移动办公信息系统等基础上,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卫生资源有效协同、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加快推进12320卫生热线服务平台建设。二是理顺我市基层卫生管理架构。市长课题的基础上,落实政府文件,尽快建立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明确其与镇区医院、卫计服务中心等机构间的职能划分和业务协作,建立起相应的人事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和补偿机制。加强对基层医院技术和管理的同步支援,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三是规划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和探索试点医联体模式。进一步细化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积极筹划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提升片区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探索试点医联体模式,由大型医疗机构联合一定区域内的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医疗联合体,居民选择就近联合体签约就医,推进基层转变服务模式,推行全科医生团队分片负责的网络化健康管理服务。四是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继续扶持民营医院发展,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和新建公立医院。深化便民惠民服务长效机制。五是切实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坚持预防为主,落实政府投入政策,规范项目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绩效考核,加强公卫机构能力建设,有效控制重大疾病。

(二)进一步强化医疗服务管理和学科人才建设。

一是全面推进三大提升工程加强医疗机构准入及日常监管,探索建立满意度评价体系,推行医疗机构不良行为记分制度。加强医疗机构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继续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加强采供血服务和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和利用互助献血买卖血液行为。加强医疗机构内部治安管理,落实医疗纠纷处置联席会议制度。促进市民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医务人员对医疗执业环境的满意度双提高。二是强化学科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快科研评审信息化建设。抓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不断完善全科医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为医务人员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引领,以紧缺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重点,实施名医培训计划强基培训计划,提升卫生人才队伍素质,为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进一步增强公共卫生服务和卫生应急保障能力。

一是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特别是甲乙类传染病防治、妇幼保健、120医疗急救系统、重型精神病人群管理等专项投入。二是加强疾病防控和妇幼保健体系建设。做好艾滋病、结核病、精神疾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工作。落实常规免疫规划,加强异常反应病例监测和补偿工作。强化妇幼保健两个系统管理,强化对导致孕产妇、婴儿死亡和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干预,落实出生缺陷三级综合防治措施。三是加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对自然灾害、灾难事故、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处置和保障能力。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做好信息发布和风险沟通,继续开展卫生应急演练,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四是抓紧抓实卫生民生工程建设,积极改善就医环境。加快第二人民医院二期工程、第三人民医院住院大楼扩建工程、市心理卫生中心的政府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加快市中心血站和卫生监督所新大楼装修工程建设。改善市属大医院周边交通配套环境和停车场建设,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建立市镇两级投入机制,加快区域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软硬件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三级诊疗网络。

(四)进一步强化卫生监督和食品安全工作。

一是强化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卫生执法专项治理。抓好卫生监督、职业病防治机构建设项目,着力推进镇区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及时总结卫生系统三打两建工作经验,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二是增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能力。开展食品安全领域两建工作,加快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强化食品安全各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开展食品安全应急演练,提高快速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五)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发展。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重大疾病防治方面的优势。做好名老中医师带徒、经验传承工作,加强技术骨干和中医人才培训,加快启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继续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总结试点经验,持续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快中医药进基层,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100%镇区医院设置中医科、中药房,80%以上社区开展中医药服务。

(六)进一步加强爱国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继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支持、指导三角、阜沙镇开展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指导东凤、黄圃2个国家卫生镇和民众、横栏、神湾3个省卫生镇迎接国家和省的复查。二是扎实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进一步推进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和控烟行动,加强健教队伍建设。打造健康网络信息平台。三是着力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建设健康城市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医疗卫生行业是健康城市建设的主力军,要探索健康城市建设目标和路径,以建立和完善两个体系(健康城市指标体系,健康资源开发利用体系)为抓手,促进培育健康人群,营造健康环境,优化健康服务,构建健康社会,发展健康产业五方面的协调发展

(七)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和行风建设。

一是加强反腐倡廉和卫生纠风工作。将行风评议、三好一满意活动与全民修身行动紧密结合,开展廉洁诚信医院创建年活动。进一步规范药品招标采购行为。深化制度建设与执行力落实。二是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医德医风建设。大力弘扬广东医生精神、广泛开展大医精诚医德修身行动,积极推进助人为乐的志愿服务。树立白衣天使良好形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八)进一步统筹推进各项卫生工作齐头并进。

一是加强党建和群团组织建设。发挥民主党派作用,创新人才和干部选拔培养体制机制,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二是加强卫生法制和新闻宣传工作。加大普法工作力度,开展法律进医院活动。抓实卫生新闻宣传工作,办好《中山卫生》专刊,推动普及卫生政策法规和健康知识。三是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服务能力。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创建五型机关五好班子,持续提高服务基层的能力。认真贯彻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形成简明、务实、高效的机关工作风气。四是做好医疗援助和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双到扶贫开发和援疆任务。积极推进《珠三角规划纲要》目标任务落实。扎实做好信访、干保、工青妇、老干、人力资源和档案管理等工作。

新的一年,卫生系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凝心聚力促改革、求真务实谋发展,为开创我市医疗卫生工作新局面、建设幸福和美中山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新媒体
微信 微信 微信二维码
手机版 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中山市 中山市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