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阳风电设备远程运维服务成国家智造试点示范项目,让风力发电“迎风而上”
我市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已达20个,龙头骨干企业通过智造,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我市一批龙头骨干企业通过"智造",提质增效成效显著,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开栏语
2017年,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有条不紊地推进落实中,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有力推动了充满创新活力的和美宜居城市的建设。本报今天起推出“增强获得感提升幸福感——2017 年《政府工作报告》回头看”系列报道,充分展示近一年来我市取得的新成绩,以及给市民生活工作带来的新变化等。敬请关注。
全国三四百个风场,七八千台风机,运作情况都在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巨幕”墙上记录着。昨日,该风电设备远程运维服务项目的首席技术官张启应自豪地告诉记者,今年“天鸽”珠海桂山的发电站不仅不用“避风头”,相反“迎风上”,多发了电。该项目因其全球领先水平,最近成为国家2017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是中山首个国家级智造项目。
该项目用“智慧生产”破解风力发电生产波动性大等难题,系统不仅记录实时风能情况,还能预测未来10天风能资源情况,风场生产能力可预判,生产和用能的需求变得可对接。据张启应介绍,今年台风“天鸽”到来前,大数据中心不仅准确记录台风生成路径,并远程调整好风叶“姿势”等风来。“以往台风前后,要关掉风机;现在台风风力11级以下,风机可正常运转,将巨大风能加以利用,来一次台风相当增加50个小时的发电量。”
通过大数据中心,每台风机还有“个人”健康档案,哪台风机“亚健康”了,工作人员可获得预警,远程通知人员维护。大数据还让风场每台风机工作能力一目了然,利于工作人员实地考察。目前,明阳风电整体发电量提升20%,运维成本降低20%,综合发电成本大大降低。“大数据”中心80名工作人员,一半是专家团队和研发人员,不仅远程运维数千台风机,更融入世界技术潮流,不断更新换代。
“‘智慧生产’将广泛运用在风能、光伏发电,我们正在参与的是新能源深度运用的人类课题。”张启应说。
2017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发展高端、高质、高新制造业,打造“智”造强市。据市经信局介绍,通过鼓励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我市已有20个项目被认定为市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其中5个被评为省级示范项目,国家级示范项目实现零突破。一批龙头骨干企业通过“智造”,提质增效成效显著,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联合光电用“无人注塑车间”生产高端光学镜片,产品竞争力提升;木林森实施LED 智能制造信息应用工程,累计节省资金3.86 亿元,良品率升至99.2%。另外,市经信局牵头搭建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中小民营企业,两年来已服务600多家企业,提供1000多套智能化解决方案。今年前三季度,该平台营业收入突破1.95亿元,是2016年近2.5倍。全市企业智造蔚然成风。
数说中山智造成效
技术改造热情高涨
2012年至2016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607.2 亿元,年均增长 17.4%,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由31.7%提高至62.4%。
2017年1-9月,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75.73亿元,年均增长11.7%。技改投资有力推动了企业优化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智造"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全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5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其中,2017年全市31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认定数量创历年之最,排名全省第三,占全省新认定总数的11.7%。
拥有2 个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古镇轻工(灯饰)、火炬开发区生物医药。拥有2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示范区(建设试点):古镇灯饰、中山美居。拥有3个省级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大涌红木家具、小榄制锁、阜沙淋浴房。
明阳智慧能源风电设备远程运维服务项目被评为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乐心医疗、东菱威力等5家企业被评为广东省智能制造示范试点。
产业政策扶持不断加码
2015-2017年,市财政安排6亿元技术改造专项资金,3 亿元工作母机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工业企业开展的增资扩产、机器换人、自动化生产线、智能车间、两化融合和先进制造模式项目和购买市内工作母机补贴。专项资金实行年度滚动扶持,扶持方式采用股权投资、贷款贴息、无偿补助以及多种方式组合等。
3年来,中山共安排国家、省、市技术改造扶持资金近 20 亿元,扶持技改项目超7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