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吸引技能人才安家乐业
信息来源:中山商报 发布日期:2008年12月10日
分享:

    面对金融危机,普通市民最关心的莫过于自己的 “饭碗”了。经济不景气,就意味着失业率增加吗?记者调查发现,一批优质的、强壮的企业在“寒冬”中凸显实力,人才需求并未减弱。而政府部门正积极出台政策措施,重点加快建设适应我市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队伍。
    生产企业大浪淘沙
    在一些小企业关门歇业的同时,沙溪的通伟服装有限公司反而生意更好了。前日,董事长邝活源刚从台湾回到中山,就翻看报纸关注市政府新出台的“十二项措施”。
    邝活源把目前的经济形势比喻为一场“淘汰赛”,他笑言:“现在一些小型企业倒闭,客户反而不敢找他们下订单,而主动上门找我们了。”显然,已有20年历史的“通伟”,在金融危机面前显得淡定从容。
    出口形势不甚乐观,“通伟”便把市场逐步转向内销。早在2004年初,沙溪镇政府就引导企业“两条腿”走路――在确保出口稳定的同时,开拓内销市场。 2004年,通伟制衣开始拓展国内市场,此前出口产品占八成,到2006年出口和内销各占一半,今年内销预计占八成。明年,还准备在全国范围内推出自主品牌“东方儿女”。
    “企业目前没有裁员,仍有2000多员工在工作。”邝活源对来年的形势依然表示乐观,他希望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集中资源打一场“硬仗”。不过,对于许多出口企业都开始转战内销市场,邝活源希望政府部门可以做一些整体推广活动,打造中山制造业的品牌形象 。“在这个关口,政府的政策切不可冒险,要做好服务,协助企业平稳过渡。”邝活源说。
    中山赚钱回老家创业
    中山市雅立洁具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从事自主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淋浴房、蒸汽房、按摩缸等相关配套产品的专业化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经理陈明表示,企业仍在物色成熟的安装和制造工人。
    “很多技术工人都是在企业成长起来,因此忠诚度较高,一般不会轻易跳槽。”陈明自信地表示,淋浴房产业在中山的迅猛发展更让他们对工作充满信心。“随着产业的扩大发展,一方面要苦练内功;另一方面要留住人才,只要有人才在,什么都不怕。”陈明表示。不过,员工的去留,很多时候也在企业的预料之外。
    邓福平在“雅立”整整10年了,从一个普通工人干到现在的市场部产品经理,硕果累累。不过,他已经敲打着回老家湖南郴州创业的算盘了。邓福平用在中山打工积累的20多万元,在老家买了一层140多平方米的房子。“现在两个孩子在中山的民办学校念书,每人每学期的费用需要2000元,一家四口还一直租房,可能回老家更能找到归属感吧。”邓福平笑呵呵地说。不过,他更希望在老家开一家卖洁具的店子,把在中山积累的资源都带回老家去。
    “这代表了一部分打工者的心态,但更多的人还是希望有机会留下来的。”陈明坦言,去年准备结婚的他,就非常强烈地希望把户口迁到中山来。但因为企业没有集体户口,必须挂在五桂山公共人才库,要交2万元以上的保证金不说,手续还相当繁琐。最后,他放弃了这个想法。
    留住人才是个难题
    对于个体工商户来说,人才的需求也不小。刘洪照两年前在西区悦和路的穗兴市场开了一家照相馆,去年年底,得到了西区扶持创业资金的支持,获得3万元两年期的免息贷款。刘洪照用这3万元购置了新设备、新电脑,业务蒸蒸日上。“现在连港口、小榄的客人都找我给他们拍照。”昨日,刘洪照自豪地对记者说,不过,脸上也露出了淡淡的忧愁。
    原来,2名员工这几天先后辞职了。一个是回家结婚了,一个回湖南老家过年了。刘洪照不解地说:“员工工资达1600~1800元/月,不算低了,为何还留不住人呢?”现在,他正着急地寻找电脑方面的人才。
    引进人才将有新措施
    面对不容乐观的经济和就业形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正积极调研,制定引进技能人才的新办法。局长梁润明表示,2005年,我市就在全省率先出台高级技能人才的落户政策,下一步会和市政府探讨出台更加宽松、更具人性化的措施。
    据悉,全市目前有各类技能人才65万人,其中本市占50%,本省外市占15%,外省占
    35%。但高层次技能人才比较短
    缺,2005年以来,全市已经为
    400多名高级技工办理了入户
    手续。
    梁润明认为,对于引进和
    留住人才,要有几个方面的综
    合考虑:一是要有好的营商环
    境,让工人看到发展空间;二是
    要有比较合理的待遇,薪水和
    周边的城市对比具有竞争力;
    三是要有比较好的社会保障机
    制;四是要有好的维权机制。
    下一步,劳动保障部门拟
    推动企业作为申请入户的主
    体,完善技能人才的保障机制,
    重点加快建设适应我市产业发
    展需要的技能人才队伍。同时,
    鼓励支持全民就业创业,建立
    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社会
    保障机制。

新媒体
微信 微信 微信二维码
手机版 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中山市 中山市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