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周末的闹钟被多数人按下暂停键时,南头镇的街头已响起消杀喷雾器的嗡鸣。8月3日,这场与基孔肯雅热的较量没有因休息日减速,全镇用最扎实的“实招硬功”——地毯式消杀、面对面宣传、逐户排查等“招式”,啃下防疫硬骨头,让防控成效看得见、摸得着。 截至8月3日,爱国卫生运动累计发动党员干部、志愿者18931人次,清理积水33491处,清理垃圾4707处共743.9吨,累计共派发宣传单张100500份,发放驱蚊花露水、蚊香、杀虫气雾剂等家用防蚊物资共4万余瓶(盒)。
跟蚊虫“抢时间”:从黎明到日暮的消杀接力
8月3日早上,消杀队员已背着设备出发。“蚊虫活跃在晨昏,我们就得跟它们比谁起得早”这支队伍用最“实在”的办法:不留死角、不漏点,把农贸市场的排水沟、小区的花盆底、工地的积水洼都纳入“清算名单”。
高温天里,队员们背着设备在街巷间穿梭,没走多远就浑身湿透,汗水顺着衣服的缝隙往下滴。从清晨到日暮,一轮接一轮的消杀持续推进,那些容易滋生蚊虫的角落被反复清理,这种不间断的攻坚,让前期的防控成效不断巩固,曾经蚊虫聚集的区域,如今已难见蚊影,居民路过时都忍不住说一句:“这下踏实多了。”
把防疫讲进“心坎里”:从“要我防”到“我要防”的转变
“不是发张传单就完事了。”志愿者们走“串门子”路线,他们帮独居老人倒掉阳台积水,指导商户给垃圾桶套紧袋子,蹲在路边跟下棋的大爷们唠“蚊子的危害”。
这种“接地气”的宣传,让防控知识从纸上走到生活里。当天就有多户居民主动清理了房前屋后的积水,社区群里“求支招”的少了,“我家这样弄对不对”的分享多了——群众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筑牢疫情防控防线。
网格里的“找茬队”:隐患不过夜的较真劲儿
网格员们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各种“不起眼的细节”:楼道角落的积水、未盖严的垃圾桶、花盆底的存水……这些别人眼里的“小事”,在他们这儿都是必须立刻解决的“大事”。“哪怕漏过一处,都可能埋下隐患。”他们挨家挨户上门走访,仔细询问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当场就整改。
当天排查的千家万户中,所有排查出的积水隐患都一一处理完毕。正是这种对每个细节都“抠得细、抓得紧”的态度,让防控的大网越织越密。就像一位网格员说的:“我们多上点心,居民就能更安心。”
没有花哨的手段,南头镇用最扎实的行动证明:疫情防控没有捷径,把每一件“小事”做到位,就是打赢硬仗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