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 >

南头镇 “蚊” 题新解 巧出新招筑牢基孔肯雅热防控屏障

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5-08-02 分享:

  当前,南头镇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正处在集中攻坚的关键期。连日来,南头镇发动 “蚊” 题新解,巧出新招筑牢基孔肯雅热防控屏障,党员干部、各行各业、每家每户以防蚊灭蚊为重点全覆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截至7月31日,累计已出动13481人次参与其中。在 “人防” 之外,近日,南头镇更是运用 “新力量”,多维度筑牢蚊媒传染病防控屏障。

  “纱” 出重围 物理隔蚊织 “密” 防护网

  为全力阻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传播链条,南头镇各社区组建队伍,昼夜不停为困难家庭及易积水区域住宅加装防蚊网,并积极引导居民自主安装。“既要保障特殊群体,更要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全民参与。”穗西社区党委书记梁臻盛介绍,如今不少居民主动咨询纱窗安装方式、采购渠道,防蚊意识显著提升。这种物理阻隔方式既能从源头阻断蚊虫入侵,又避免化学消杀副作用,一次安装长效防护,成了居民家中的 “健康屏障”。

  防蚊的热潮,不只在将军社区、穗西社区。民安社区发动房东安装;南城社区的志愿者挨家挨户送纱窗、教方法……南头镇渐渐织成一张“全民参与、共同防控”的大网。

  而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南头镇连下水道也穿上了 “防护衣”。看似不起眼的下水道,也是蚊虫繁殖的“隐形温床”。在烈日下,志愿者和网格员们分工合作,量度尺寸、裁剪纱布......南头镇网格和大数据事务中心主任张文聪表示“为下水道装上‘纱窗’,既能阻止外界蚊子飞入下水道产卵,又防止下水道内部已孳生的蚊子向外扩散,从源头掐断蚊虫的孳生传播路径,从源头掐断孳生链。”

  生态调控 泥鳅军团开辟绿色灭蚊战场

  “扑通扑通”,一群泥鳅苗被投入坑塘,搅动的水波里藏着南头镇的灭蚊巧思。泥鳅是杂食性动物,主要摄食水中浮游生物、藻类等,能有效捕食水体中的蚊虫幼虫,是天然的 “灭蚊小能手”。同时,泥鳅的游动还会扰动水底环境,破坏蚊虫幼虫的栖息场所,大幅降低了幼虫存活率。

  “智” 绘防线 科技让防控更高效

  科技的力量正为南头打赢基孔肯雅热疫情歼灭战助力。中山市南头镇网格和大数据事务中心的办公室里,实时更新的电子地图正动态追踪着全镇防控动态——红色标注着出租屋,蓝色代表厂企,绿色是“三小场所”,每个光点旁都悬浮着一串数据:房屋面积、居住人数、最近消杀时间......这是南头镇网格化管理的“数据库地图”,也是疫情防控的“智慧大脑”。

  网格和大数据事务中心主任张文聪介绍,早在防控初期,南头镇就启动了“数据上图”工程:网格员在厂企、出租屋、“三小场所”和住宅等场所的基础上,挨家挨户采集房屋积水、边角地、卫生黑点等情况,这些都被录入“粤平安”综合网格系统,最终转化为地图上可追溯、可分析的光点。通过这一系统,只需15分钟就可以锁定感染患者居住的楼栋。系统同步调度了网格员、消杀队和医护人员,半小时内完成入户排查、环境消杀和密接人员管控,把疫情扩散风险降到了最低。

  这个“数据库地图”,正让南头镇的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效率大幅提升。从“人找数据”到“数据找人”,从“经验判断”到“科学决策”,南头镇用数据库为网格化管理插上了翅膀。

  此外,南头镇还启用了“空中侦察兵”。清除积水、阻断蚊虫孳生是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的核心,部分居民楼和出租屋的楼顶、暗巷等区域,因位置隐蔽,人工巡查难度大,往往成为防控盲区。使用无人机航拍“扫楼”能快速识别出楼顶积水、卫生死角等蚊媒孳生地,让南头镇防控网络更加立体。

  如今,南头镇的这三套防蚊 “新招式” 已初见成效,科技的精准、物理的严密、生态的绿色,为南头防蚊灭蚊工作注入新动力。接下来,南头镇将持续创新优化防控举措,不断巩固防控成果,凝聚全民之力,坚决打赢这场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攻坚战,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