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奋勇争先
打造最具魅力的中心城区
——南区2013年工作总结暨2014年工作安排
陈淑梅
(2014年1月24日)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努力下,我区坚持从实际出发,聚焦发展和民生两大主题,区域业态生态均衡发展,标准不降,干劲不松,各项工作稳中有进,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稳居全市前五位,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7.1亿元,比增15.9%,增速排位全市第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亿元,比增26.4%,增速排位全市第2;固定资产投资40.5亿元,比增23.1%,增速排位全市第5;国地两税收入14.49亿元,比增18%,增速排位全市第4。
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繁荣南区增添活力
——工业经济聚势上扬。一是“一中心两基地”(即中心商务区、国家火炬计划中山电梯特色产业基地、中山航天北斗物联网产业基地)发展平台初具规模。在2013年区“3·18”招商经贸洽谈会签订项目17个,总金额达32 .8亿元。油气管道智能内检测与三维定位系统开发项目成功签约,成为落户北斗基地的首批优质项目之一,并计划于2014年上半年将北京企业总部迁至南区,预计建成后占国内市场份额30%以上,占国际市场份额的10%。
二是“新三百”战略进展顺利。中海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贸易公司、蒂森电梯公司申报百亿级企业;鹰唛食品公司申报十亿级企业;电梯产业集群申报百亿级产业集群。理丹电器公司被认定为省级工程研发中心,奥美森工业公司获得“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称号及市级专利金奖等。区内企业申请国家专利646项,获国家专利授权190项,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区域产业层次和规模得到有效提升。
——项目建设成绩斐然。一是重点项目统筹推进。17个重点项目全部启动,其中14个项目完成前期工作,2个项目动工,1个项目投产。中环路竣工通车;市属工程中,分花水至白溪“断头路”全面完工,金域路道路建设基本完成,永安二路完成拓宽改造并通车,附属工程可望2014年春节前完成,沿江路、日华路、恒和街、先施一路、马恒河整治工程、城南一路至西环路交通设施改造等市属工程扎实推进;区属工程中,金溪党员活动中心,健身广场绿化改造,北台地质灾害点整治,金叶新村永久供电、消防及电力线路改造,区属路灯节能改造工程及绿道二期建设等全面完工。
二是闲置土地整合盘活。上报市“三旧”办26宗,面积约22.8万㎡,审批手续正逐项推进,为项目落地提供了用地保障。中山积水潭骨科医院、恒大绿洲房地产、广东烟草中山物流配送中心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中心商务区商业氛围日趋浓厚,以永安皇冠假日酒店为中心的核心商圈初具规模,形成了餐饮、旅业、商贸、办公等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红星美凯龙中山兴南商场列入市服务业重大投资项目,万科城市风景、越秀星汇云锦、永安新城花园、恒大绿洲、中澳滨河湾、悦盈新城、新光天地等地产楼盘项目陆续建设,新城市中心的聚合效应日益强大,人气不断集聚,商业氛围日渐浓厚。
二、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幸福南区彰显魅力
——城市建设日臻完善。在《中山市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制订《南区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草案,中心区扩容预计超1/3。马岭片区、悦秀片区、沙岗片区控规调整方案编制工作顺利进行,其中悦秀片区控规调整方案已获市政府批准。以创建宜居社区、生态示范村、秀美村庄为着力点,投入70万元编制村庄规划方案,并以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景观综合整治为重点,大力开展创建活动,完成了7个社区的宜居社区创建工作。完成10个片区雨污分流工程支管到户摸查工作。城南路北、马恒河东及马恒河西片区已完成支管到户安装,马恒河南片区已完成90%。投入绿化专项资金148万元,重点投入全民健身广场绿化改造工程等项目,城南路、西环路、兴福路等干道两旁的环境保持常态化整治。对良都文化公园,北台、金溪、寮后等社区公园进行绿化改造,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逐渐形成。
——民生实事有效落实。一是教育事业均衡发展。2013年教育支出3990万元。投入专项经费95万元落实户籍幼儿生均定额补助、加强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创建等级幼儿园、开展教研科研等。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规划通过市政府专项督查。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青少年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毕业率均达100%,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100%。中考取得历史性突破,获2012-2013年学年度初中教学质量评价先进镇区一等奖。
二是卫生事业巩固发展。中山积水潭骨科医院项目进度加快,完成主体封顶、内部初装修、基础管线预埋、弱电工程等。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卫生监督执法、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扎实开展。人口计生工作实现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等任务目标。并积极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筛查率达103%。
三是文体事业稳健发展。在机关、学校、厂企全面开展“中国梦”宣讲活动达27场次,参加人数达1万多人次;组织策划南区宣传片《崛起新南区》,制作新闻视频144条,接待各地媒体230人次,“中山南区”政务官方微博定期发布南区新闻及各项便民政策188条。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巡演、“五一国际劳动节职工文艺大赛”、“睦邻之家”、“爱国歌曲大家唱”、“企业杯”男子篮球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16项416场次,参与市民近11万人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10个社区文化室按达标等级文化室高标准推进。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一是围绕解决居民就业做工作。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053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8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6人、劳动者自主创业310人次,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平均控制在2%以下。二是围绕社会养老保险做工作。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农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门诊医疗保险比率稳步上升,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三是围绕弱势群体利益做工作。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兑现军属、烈属、残疾军人群众优待金68万元,为2户低保家庭进行了危房改造,为61户低保和低收入家庭办理了入住最低保障房申请,为60人发放临时困难救济金14万元,发放红十字会救助金73万元。
三、执政能力不断提升,和谐南区激活民力
——社会管理实现精细化。一是城市管理能力得到提升。重点围绕“市容环境、交通秩序、文化市场”开展十个专项整治行动,处理各类城市管理违法案件7608宗。举办首次市区联合安全大演练,预防和处理圣奇亚液氨泄漏事故等几起安全事故。开展了“职业卫生专项治理”、“清明期间烟花爆竹专项整治”、“餐饮场所燃气安全专项治理”、“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督查”、“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安全生产专项检查”等16个专项整治行动,从根本上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城市管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社会参与范围进一步拓宽,城市管理运行能力得到提升。
二是社会建设不断突破。经市政府批准,现有9个社区合并为城南、良都、北溪3个社区,马岭社区保持不变,调整后4个社区分别设立综合服务中心。原城南社区和马岭社区被市社工委列为全市社区“2+8+N”模式建设观察点。增设西环片社工服务中心。2个社工服务中心范围覆盖全区各社区和6所中小学校,“社工+志愿者(义工)”联动机制逐步完善,全区持证专业社工增至53人,志愿者队伍14支共1842多人。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取得突破,南区青年社区学院成立并成功开设两期共7门专业10个班次,丰富了青年业余文化生活。先后在北台社区、越秀星汇云锦小区创建了儿童友好社区,越秀星汇云锦小区成为全市首个商住楼盘儿童友好示范社区。
——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着力开展“平安南区”、“平安细胞”创建活动,利用开展“书记大下访”、社区换届选举等契机深入社区指导,信访秩序明显好转。全年群众来信来访68宗,同比下降37%,结案率97.1%。区长信箱、网络问政平台、政务投诉处理平台等网络信访共受理咨询(投诉)390件,办结率100%。深化“全民治安”各项措施,有效降低了重点部位的发案情况。全区刑事和治安有效警情数分别为1508起和2218起,同比分别下降45.52%和21.9%。有效防范和处理邪教,被认定为“无邪教镇区”。
——自身建设得到加强。一是推进和创新实施“书记项目”,修订了“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积分制办法”,全区中层以上干部带领各自工作组深入基层,累计开展调研达330次、群众谈心3425次、企业走访1500多次。《实施党员“活力细胞”工程,创新党员服务社会管理工作》作为2013年新增书记项目,密切了党群关系,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展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推进作风建设基层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为切入点,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干部廉政、勤政意识明显增强。三是不断强化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加强对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管,排查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廉政风险点,及时制定防控措施,做到预防为先、关口前移。实现廉政风险防控全覆盖。
同志们,过去一年,我们面临巨大的困难,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这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体干部职工的担当奉献,得益于全区群众和各类组织的信任理解。在此,我谨代表区党工委、办事处,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南区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朋友们、同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南区步伐,容不得有丝毫懈怠,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汇集全区人民的智慧,鼓起干劲,攻坚克难,建设最具魅力的侨乡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