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机遇和挑战并存。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干部群众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了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社会保持安全稳定,群众生活日益改善,迈出了科学发展的坚实步伐。2015年,我区实现生产总值84.43亿元,比增8.8%;第三产业增加值43亿元,比增8.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55亿元,比增10.8%;固定资产投资37.42亿元,比增3.7%,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完成5.66亿元,增速排位全市第2;国地两税收入19.03亿元,比增16.1%,增速排位全市第3。
一、围绕科学转型抓经济发展,发展势头迅猛强劲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8:48.3:50.9;先进制造业增加值25.49亿元,比增9.3
%,占规上工业增加值76%。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4.03亿元,增长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55.9%;“一中心两基地”不断升级。2015年2月,中山航天北斗物联网产业基地被认定为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广东省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超30个企业、项目已经或正在入驻。8月,我区被认定为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电梯)。对外贸易、旅游开发、金融平台、电子商务等四大板块不断丰富。南区金融服务中心正式运营,奥美森智能科技成功在“新三板”挂牌。“悦盈新城•互联网+园”签约入园项目达21个。
——科技创新驱动体系明确。鹰唛食品、博创精密五金等17家企业纳入市技术改造企业库,协助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技改投资备案16家。年内,工业技改投资完成5.66亿元,增速排位全市第2。推进创新驱动四大抓手。年内5家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高企倍增。悦盈新城•互联网+园”被认定为市级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实现“中山航天北斗物联网产业孵化中心”和“悦盈新城•互联网+园”孵化器双轮驱动。点石塑胶被认定为市级新型研发机构。新增省级工程研发中心2家,市级工程研发中心3家。区内企业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全年,申请国家专利919项,比增37.99%;授权国家专利共309项,比增42.4%。点石塑胶获得市专利金奖。
——投资兴业服务模式完善。“3•28”签订内资项目5个,投资总额5亿元。柏天尼不锈钢、东日电梯等7个“马上办”项目已取得施工许可证并动工建设。唐盛国际、蒂森新工厂等4个亿元以上非房地产项目完成入库申报。制定实施鼓励扶持企业政策文件7份,年内落实区级扶持政策奖励资金超276万元。实行“一对一”惠企政策制度。年内,新增“四上”企业16家。协助企业申报项目超140项,获得上级扶持资金达1600万元。
二、围绕健康城市建设抓城乡一体,区容区貌更加优美
——区域规划布局科学完善。配合市委、市政府开展中山市总规修编工作和“三规合一”编制工作,做好生态控制线划定及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调整编制工作。目前,《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南区部分)》规划方案已完成并上报,中心片区、马岭片区、北溪片区、西环片区已全面启动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中山市南区沙涌村秀美村庄示范村建设规划》完成规划编制。地理信息系统更新工作进入试运行阶段。
——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年度市人大“1号议案”农路硬底化建设项目,修建里程1500米。实施基础设施工程54项。沿江路、日华路等道路工程、城南一路至西环路交通设施改造工程有序推进。落实好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完成新建、改建村级公路项目15个,里程约6.95公里。积水潭医院主体及普通区域装饰装修基本完工。茶亭路道路改造、良都中学扩建、竹秀园中心小学迁建、良都小学校舍安全隐患整改、悦永街道路等工程有序推进。
——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抓好绿色南区生态建设工程,完成北台森林公园建设并实现对外开放,完成曹边和上塘休闲公园建设。抓好企业技改减排工作,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年度控制计划,共检查污染源企业958间次。完成福涌垃圾中转站交接工作及4个露天垃圾收集站清理工作。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全区14个经联社及20个物管小区全面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年内共清理明渠下水道约1650米,清理卫生死角160处,面积约1350平方米,清理乱张贴约15830多处,除“四害”面积约249万平方米。
三、围绕民生改善抓成果共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加快
——社保就业保障力度扩大。全年发放低保金共43.5万元。慰问困难家庭948户次,发放慰问金36.36万元。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35024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9858人,参加门诊医疗保险20703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任务189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5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6人。营造良好就业环境,提供3700个就业岗位。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驻创业孵化园的微型企业达50家,吸纳就业100余人。
——教育文化事业巩固发展。2015年区义务教育拨款6773.44万元,教育经费增长率48.58%。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含民办学校)100%达到广东省标准化学校。年内顺利通过中山市义务教育发展均衡镇(区)评估。6所中小学校通过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落实《振兴初中行动计划》,中考成绩再创新高。继续落实户籍幼儿生均定额补助,保持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100%。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建设,公共文明引导尝试服务外包并取得初步成效。全媒体对外宣传,摄制播出《周末去哪儿》2期,摄制《味道南区》1期,着手拍摄侨房宣传片;“中山南区”政务微信“新媒体指数”位列全市各镇区前茅。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践,市民广泛参与“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20个生活小区(社区、经联社)制定发布《邻里公约》。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改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以公立医院改革为创新点,提高基本药物使用,严格控制贵重、进口药品的采购和使用,对使用量多、金额大的前10位药品及时发出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大处方现象进行严厉处罚。定期召开监督员座谈会和患者及家属座谈会,患者满意度为96.1%。稳步推进婴幼儿配方乳粉电子追溯平台应用。开展“全民参与创建无假药城市”工作。完善计划生育工作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和例会制度。计生利益导向机制不断完善和创新,全年发放各项计生奖励金约195.4万元;加大对计生特殊家庭救助和慰问;实施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保险。全区户籍出生人口性别比105.45,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内。年内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232对夫妇,免费产前优生健康检查241人。发挥食品快速筛查支撑体系作用。年内抽检蔬菜样本8821个,合格率99.88%。抽检水产样本140个,合格率100%。
四、围绕社会管理抓和谐善治,治理能力逐步提升
——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制定实施《南区2015年城市管理日常工作方案》,发挥综合执法合力,加大对辖区违法建设的查处和防控力度,加强源头预防。积极开展“两违”整治工作,加强对辖区户外广告(招牌)的规范管理。加强环城市场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开展“六区二镇”联合开展无照流动经营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辖区主次干道、集贸市场、商场、公园、车站等周边的无照流动经营行为,查处利用机动车进行无照流动摆卖行为和“马路”市场。一年来,组织专项整治行动47次,处理城管各类案件共计3758宗,已处理3757宗,办结率为99.97%。
——农村管理模式不断规范。抓好年度农业扶持项目的申报工作,共计申报农业扶持项目3项,项目投资总额230万元。强化“三资”监管力度。年内通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进行立项的交易宗数343宗,标的总额约9979万元。启用修订完善后的《南区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管理制度》和《南区农村合同管理制度》,农村管理达到预期效果。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做好竹秀园经联社确权试点的准备工作。
——社会防控体系不断健全。年内成立南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加强欠薪逃匿预警监控,开展3次针对工资支付的专项检查。以“3+2专项”为抓手,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强化措施,开展“平安细胞”建设,推进规模以上厂企、市场创建率100%。在全区推广“门禁+视频”的出租屋管理模式,规模以上出租屋安装率达52.34%。强化城市安全底线,进一步突出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744份,深入开展职业卫生安全健康监管,完善规范管理制度,扩大科技信息运用,织密筑牢网格化监管网络。落实“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建立覆盖全区4个社区的法律服务顾问双向联系机制。实现政府法律顾问聘请率100%,村居法律顾问聘请率100%。年内群众来信来访共49宗,下降14%;“12345”服务热线和“区长信箱”两个网络平台受理案件总数972宗,办结率均100%。
——全民公益效果初显。启动“益动良都•与爱同行”2015年南区首届公益文化节,通过全民公益篇、社区公益篇、企业公益篇和校园公益篇等4个篇章36场公益活动,带动全民参与公益。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稳步推进良都全民公益园建设,逐步形成服务群众的项目集群,社会资源共享、功能设施集中、服务对象互容、信息交流相通的社会服务综合体,把公益园打造成社会服务的“信息中心”、“资源中心”和“创新中心”。编制《南区公益事业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通过科学分析南区社会服务需求,调动社会资源,孵化社会组织、培育服务项目、构建结构完整、功能齐全、服务精细的南区社会服务体系。
五、围绕自身建设抓工作保障,干部队伍建设明显提升
——集中开展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线索排查活动。制定《南区开展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线索集中排查领导分片督导工作方案》,成立了南区开展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线索集中排查督导组,结合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要求各驻点团队负起集中排查工作的主体责任,对4个社区15个经联(济)社的线索集中排查情况实行分片督导,对重大线索进行重点督办。对14个经联社、1个经济社2014年的资产、负债、经营收益等情况进行了审计,提出审计建议43条。2015年,针对8名领导干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分别发出《函询通知书》2份、《提醒通知书》6份和《诫勉通知书》2份。受理村务管理、不担当不作为等线索34条,立案7宗(立案调查1宗,撤案1宗,结案5宗,其中3人被开除党籍、2人被党内严重警告),了结27宗,震慑力很大,效果明显。
——干部员工队伍不断优化。实施干部能上能下任用机制,开展中层领导空缺职位竞争上岗工作,择优选拔任用机关正职1名、副职1名,事业单位中层领导3名;免去行政职务1人,不断推进干部任用的科学性和民主化;公开招录公务员5名、事业编制工作人员6名,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合同制工作人员58名,选拔优秀大学生到社区基层锻炼6人。实施试行合同制工作人员职级晋升机制,打通合同制员工的晋升通道,进一步激发员工队伍工作积极性。通过强化民主监督,择优选人用人,进一步充实领导干部人员配置、强化基层队伍建设。
2015年,各职能部门紧紧围绕党工委、办事处的中心工作,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民武装、安全生产、妇女儿童、老龄、残联、物价、统计、保密、档案、方志等工作都有新的进步。
前进的历程极不寻常,取得的成绩实属不易。这些成绩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凝聚着全区人民的汗水和心血,也离不开机关全体干部员工的努力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党工委、办事处向全区人民和所有关心、支持侨乡南区改革、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