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发展为先,综合实力提档进位
——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37.47亿元,比增12.4%,增速排位全市第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75亿元,比增6.8%;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1.57亿元,比增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1.39亿元,比增3.4%;国地两税收入10.72亿元,比增17.6%,增速排位全市第6;固定资产投资21.89亿元,比增15.7%,总量排位第14,增速排位第14。
——创新驱动战略目标明确。上半年,企业实施技改项目投入达1.5亿元,获得政策资金支持达360万元。截至6月底,区内企业申请国家专利233项,其中发明专利51项,实用新型92项,外观设计90项;授权国家专利共172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48项,外观设计102项。组织点石塑胶申报省级新型研发机构;邦达、美怡乐等5家企业申报省级工程中心。
——项目服务模式逐步完善。“3·23”期间,共签订内外资项目5个,华颢豪庭和新光天地花园(三期、四期、五期)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广东东日电梯项目、欧亚电梯项目、高性能导热复合新材料项目、森德电器有限公司项目等4个项目已完工并投产。我区4个省市重点项目中,蒂森电梯配件生产之电梯试验塔项目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额6655万元,完成全年计划投资的95.07%;广东烟草中山市有限责任公司卷烟物流配送中心项目通过国家烟草局行业规划方案的论证和审批,并完成规划报建、项目立项及节能登记、施工图、监理招标等手续。
二、以环境为上,城市面貌不断优化
——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今年起,南区非城区片区纳入中心城区管理,实行中心城区统一的管理模式。《南区中心区控规调整》目前已完成调整论证报告。《南区马岭片区控规》、《南区西环片区控规》及《南区北溪片区控规》等3个控规调整已进入论证报告编制阶段。
——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进。6条“最后一公里”道路建设项目已完成施工招标。先施一路已完成项目立项;沿江路东段已完成可研评估并报市发改局申请立项,沿江路金水湾段及沿江路碧堤湾段已纳入基建预备库;城南一路至西环路交通设施改造工程目前正在安装交通设备;日华路(含秤钩湾水循环)雨水管基本完成。南区道路(环村西路、环村南路、文华街路段)加装消防栓工程已完成。情景路侧河涌覆盖工程已完成;情景路北侧河涌整治工程的清淤工程施工图设计和水循环工程方案设计均已完成。
——城市环境建设卓有成效。首批垃圾屋改造完善试点的2个项目在竹秀园建成,并准备投入使用。全方位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实现登革热联防联控。组织开展多部门联动的市场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引导流动商贩进入墟场疏导点内经营。上半年,查处城管各类违法案件4508宗,处理率为100%。开展各类专项行动26次,处理乱摆乱卖、占道经营、非法广告、违法建设等达1000多宗,区容村貌得到大幅改善。部署开展 “美在良都·全民行动”大型公益项目,探索组建“美在良都”志愿服务队伍,推动绿化工作全民化、常规化发展。
三、以民生为重,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社会就业保障力度扩大。截至6月底,发放低保金共30多万元。慰问困难家庭264户次,发放慰问金20多万元。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35271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50402人,参加门诊医疗保险20768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任务82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2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8人。召开全区各大中型企业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2825个,成功招聘700多人。举办“中山市南区2016年度青年创业集市活动”,提供创业摊位69个。
——文教事业健康发展。提升文化服务质量,以城南社区为试点率先建设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举办首届社区文化公益创投活动,拓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途径和范围。教育经费大幅度提高,2016年区财政性教育预算经费8992.85万元,增长49.18%。推进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全区公益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70%以上。良都中学改扩建工程已进入施工阶段,已完成食堂、1#宿舍楼、2#宿舍楼、行政楼等4栋的基础工程。竹秀园中心小学迁建工程重新立项已获市发改局批复,已启动勘察设计工作;良都小学校舍安全隐患整改工程已完成室外工程95%,并开展室内工程设计。
——严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上半年,接到群众来信来访50宗;受理22宗,已调处结案21宗,结案率95.5%;网络信件共受理533宗,其中,“12345服务热线”受理441宗,“区长信箱”受理92宗,办结网络信件共501宗,规定时限内办结率均为100%。
——稳步推进放心食品和健康惠民工程。全年无发生重特大食品药品违法案件及安全生产事故;建立健全南区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构建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机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完成重点人群签约700多份。攻坚克难,解决中山积水潭骨科医院筹建过程中的各项困难,督促各承建单位于9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
四、以统筹为要,社会建设全面巩固
——探索建立侨乡公益品牌。良都全民公益园于3月30日正式向市民开放。在全市率先成立良都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围绕“智慧、系统、多元、专业”的建设理念,凝聚分散的公益力量形成合力,激发全民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和公益修养。
——推进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全面铺开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整合建立二级公共服务平台。依托“1+5+4”(1个主中心,5个分中心,4个社区服务中心)模式,衔接基层公共服务功能;完善社区行政事务准入制度工作,社区行政事务准入事项由原来的79项调整为84项。
五、以效能为本,执政能力逐步提升
——加强作风建设,提升干部队伍凝聚力。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区党员中开展“学《中国共产党章程》、强党性,做合格党员”活动,通过读《中国共产党章程》、专题讨论、抄《中国共产党章程》,引导全区党员学习党章党规,坚定理想信念;开展中层领导空缺职位竞争上岗工作,择优选拔任用事业单位中层副职3名。择优录用合同制工作人员38名;上半年共有44个部门771人次参与谈心谈话或谈话提醒活动。收到47条意见建议、39条苗头性问题,谈话人给予工作建议238条。通过实地走访、检查督导督办等方式,对4个社区15个经联(济)社进行违纪违法线索集中排查。上半年受理、核查线索共15条,其中立案2宗,正在初核6条,办结7条,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抓换届风气监督,确保换届风清气正。多渠道掌握换届期间的风气、舆情等信息,及时应对突发情况,抓好查处问责,协同参与处理换届过程中出现的涉及换届风气的突发性事件。建立快速查核机制。对违反换届纪律问题的举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快查快结,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截至目前,未收到换届风气问题信访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