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您当前的位置: > >

南区办事处2019年工作安排

信息来源:中山市人民政府南区办事处 发布日期:2019-02-03 分享: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立足“三个定位”,坚持“五头并进”,全力建设“创新活力,生态宜居,文化兴盛”的新南区。

       一、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根本,合力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系列重要批示指示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各班子成员要带头宣传宣讲、带头贯彻落实,带领驻点团队深入社区基层一线开展宣传、督导和学习。持续抓好分级分类培训,坚持依托南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机关学习讲堂、南区党校、远程教育、两新学堂以及各党群服务中心、站点等平台,推动各级党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不断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

      二是持续推进,深入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完善南区党校建设,优化区级讲师团设置,培育一批精品课程,扩大宣讲覆盖面和针对性,用群众喜欢的语言和喜欢的方式开展宣传宣讲,持续营造浓厚舆论氛围,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社区、进网站。围绕破解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继续抓好抓实党工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目标,积极开展专题辅导报告会、中心组(扩大)学习会、集体研讨,完善第一议题学习,深入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把学习成果体现在改革发展成效上。

      二、坚持问题导向,强力推进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落细落实

      一是紧盯问题不放松,进一步强化指导、严格监督,坚持分类施策。对已经完成的整改任务,适时组织开展“回头看”,巩固提升整改效果;对至今未完成整改的21项问题,要紧盯不放、一鼓作气,加大力度、加快进度,以钉钉子精神抓紧整改到位;对长期坚持的整改任务,要做好后续工作安排,持续跟踪督办落实,建立健全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南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程,抓好“头雁”工程,推进良都社区,以及恒美经联社和渡头经联社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在打牢基础、补齐短板上狠下功夫,努力把基层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

      二是稳妥推进机构改革,做好人员选配、机构衔接、人员思想等工作。严把选人用人关,突出政治标准,切实把党管干部原则和好干部标准贯穿全过程,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最大限度防止干部出问题,最大限度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持续推进基层正风反腐三年行动,以2019年为重点整治期,围绕8项重点整治任务,对问题突出的10个职能部门以及4个社区、15个经联(济)社开展重点整治,把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最后一公里”。

      三、坚持以经济提质增效为动力,强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抢抓机遇,招引高新项目入驻。广泛利用粤港澳大湾区资源,促成跨界、跨境的产业和项目落户南区,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工作“请进来”和“走出去”方式相结合。攻坚克难,搭建平台,着力引进更多稀缺、特有、新型的高端资源落户。加强沟通协调,全力推动招引项目落地投产。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电子营业执照营业、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多证合一”改革。积极探索创新市场准入模式,着力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

      二是加强引导,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梳理支持科技创新的系列政策措施,让政策红利惠及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力量,力争年内入库20家企业,申报高新企业15家以上。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及工程中心培育库,鼓励企业申报工程中心,力争新增市级工程中心2家。

      三是优化服务,做大做强现有企业。继续推进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加快“四上企业”培育,进一步优化布局、强化扶持、扩大规模、提升层次。在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基础上,巩固完善党政班子领导走访“四上”企业与入库培育企业的联系工作。深入挖掘培育库企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上规增收,着力解决潜质企业“升级”问题,在奖励扶持、优惠政策、跟踪服务上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优惠,壮大“四上”企业队伍。积极培育“三有”母机企业,设立工作团队加强研发。主动承接深港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围绕电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区内重点产业,促进现有产业提档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电梯产业基地从产业集聚向产业中心转变。着眼进一步培优做强,充分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新引擎、新动能作用。积极推进青年创新创业园建设,在资金、资源、政策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加速科技产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发展,打造多层次众创空间。

      四、坚持以城乡互融为目标,强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积极争取市级层面认可和支持,在全市和大湾区大格局下谋划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紧密结合深化机构改革,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使“一区一制”的体制改革真正体现在政策支持、产业扶持和财政划拨上,打破区域分割和城乡差别,建立统筹城乡发展长效机制,实现区域一体、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发挥南区在中心组团差异化发展格局中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中心组团统一规划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标准,使南区经济发展特色更加鲜明、产业聚集度显著提高、主体功能区作用充分发挥,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开放包容、生态宜居、充满人文魅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二是推进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控规调整,启动大信新都会商业广场前期工作。推进南区第二工业区、恒美园山仔工业区、环城市场、沙涌工业用地“三旧”改造。跟踪沿江路、恒和街、河浦6号路等市属工程项目,抓好大南路工程、竹秀园小学迁建工程、马岭小学装修工程等区属工程项目管理,以现有的树木园、金钟湖公园、北台森林公园、良都文化公园为基础,规划中环路休闲公园等生态公园和主题公园,打造马岭茶亭公园、樟树林公园、北台公园、长坑尾公园等9个村级公园,打造三级公园体系。

      三是优化城市环境品质。继续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及督察整改等重点工作,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和蓝天保卫战。严格把关环保审批,加强环境执法监察力度和重信重访案件处理力度。开展北台牌坊侧地质灾害整治工程。推进雨污分流支管到户工作,协助推进23条内河涌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提升)工程。实施森林提质增效工程,做好林分改造和中幼林抚育工作。

      加大城市更新力度,推进城市精细管理,深入开展市容环境、无照流动经营、畜禽养殖禁养区、黑臭河涌两旁违建整治等专项工作。全面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治理三年行动,完成清拆存量违法建设总面积30%的目标任务。

      五、坚持以乡村振兴为战略,强力推进农村农业优先发展

      一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大农业发展扶持力度,聚焦高端农产品产出,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在符合国家土地相关法律法规前提下,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游,鼓励村民开设农庄、农家乐等生态旅游项目,直接参与旅游业发展。以“三旧”改造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将原有的产出低下、土地利用效率低、税收少的工业旧厂房转型升级为符合南区发展实际和趋势的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补齐短板优化产业结构。

      二是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在上塘、龙环、寮后、树涌、沙田5个经联社开展区级美丽宜居村试点工作。开展“三整治”“三清理”“三拆除”工作,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野草遍地、垃圾围村、污水横流等突出问题,加强村旁、宅旁、水旁、路旁,荒地、闲地、闲宅基地、集体土地等“四旁四地”绿化工作,全面治理村内河渠、坑塘,实现渠塘“洁、净、畅”,推进“厕所革命”,集中解决农村公厕脏、乱、差、偏、少的突出问题,年内实现马岭社区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良都社区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北溪社区达到特色精品村标准。全面推进社区、经联(济)社、危旧道路和桥梁改造,通村道路及村内主干道实现硬底化,建设乡村旅游公路和绿色公路。

      三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教育、医疗、养老、保险、危房改造等扶贫政策。加快产业扶贫项目建设,推进大门坑村茶叶加工厂项目、东明村青梅加工厂项目、湖岭村茶叶种植产业项目。做好企业对接工作,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培养特色农业产业和致富“带头人”,提高“造血”能力,确保脱贫质量。在总体思路上,坚持统筹兼顾,均衡发展,善抓难点,突出重点,打造示范点。在具体思路上,各个村要结合实际情况,打造特色产业和特色品牌,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

      六、坚持以文化振兴为抓手,强力提升区域软实力

      一是依托专业力量,为文化发展定位导航。依托羊城晚报集团、广州美术学院以及省文化促进会等省级文化企业、高校、行业协会等资源,与羊城晚报智库共同制订《南区华侨历史文化资源深调研暨专题研讨会实施方案》。委托广东省文化产业促进会承担《中山市南区文化发展规划》编制,为南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把脉定向、提供扶持。与中山电视台深度合作,活化保育一批侨房古建筑,携手推进一批文旅项目。

 

      二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软实力。以修订志书、印发刊物为依托,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构建区级方志馆和村级村史馆二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让区域历史“立”起来、传统文化“活”起来。全力推进良都方志馆建设,力争3月30日对外开放。以方志馆为中心,辐射带动村级文化工程,打造马岭、龙环、曹边3个村史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深挖文化精髓,彰显南区人的文化自信。主动发掘“四大百货”粤商文化和华侨精神瑰宝,改造升级马公纪念堂、沛勋堂等区内著名景点,与省华侨博物馆共建南区华侨文化展。对历史文化街区、古旧侨房等实施保护性开发,尽快形成特色突出、文化深厚、资源丰富的全域旅游示范区。扎实推进岐澳古道(南区段)保护活化利用工作,积极探索南区段岐澳古道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优化沙涌、曹边侨界人文社区建设,加强与广东华侨博物馆合作,谋划在沙涌马公纪念堂南源堂设立华侨历史文化固定陈列展,弘扬粤侨文化,推动华侨文物保护工作。建设曹边侨苑,完善南区公共为侨服务体系。

      七、坚持以共建共享为目的,强力推进民生事业发展

      一是推进优质教育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推进悦盈新城、中澳滨河湾2所公建配套公办幼儿园建设,力争公益性普惠幼儿园覆盖率达80%。实施教育“三提升”工程,积极与华南师范大学开展合作,依托高校的教科力量和人才培养优势,联合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实践,探索集团化办学,推动基础教育发展。加大教师培训及教学科研经费投入,实施“强师计划”,优化区校两级教师全员培训模式,让教师多“走出去”“学进来”。大力发展特色教育,推进“一校一品”建设。

      二是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址建设,继续配合做好中山积水潭骨科医院开业后续工作,扎实推进医联体建设,打造高端医疗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做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颐老院日常管理工作,增设北溪社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午间托养和助餐服务,推进医养结合改革和颐老院升级改造。做好高龄津贴、居家养老补贴发放、老人IC卡及爱心铃办理工作,继续开展贫困人员基本医疗保险代缴服务,加大兜底保障力度,实现老有所养、弱有所扶。

      三是推进平安南区建设。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工作成果,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回头看”和平安出租屋建设,深入“智慧公安”信息化基础建设,重点部位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和高清视频监控,形成智感防护网。加强行业场所治安管理、涉危涉爆物品安全管理,开展社区警务建设,进一步增强群众安全感。着力强化市场监管执法,强化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网络市场、合同欺诈、广告市场、商标侵权、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等专项监管力度。强化宣传教育,提升全民安全素质。把排查风险、治理隐患作为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抓。继续强化巩固文明城市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消费维权、质量强区等工作。

      四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以良都社区服务综合体为试点,行政服务中心为抓手,按照党群资源共享最大化、政务服务最优化、文化服务最广化和公益服务多元化的“四化”要求,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进一步强化对综合体的再研究、再提炼,对取得成效多提炼、多加工、多宣传。各部门和社区要进一步开动脑筋,开阔思路,走出一条既有良都社区模式,又具自己特色的工作模式,为全区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机制体制创新带好头、起好步,全面提升南区居民的安全感、舒适度和便利性。

      同志们,实干书写精彩答卷,奋斗开创幸福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携手并肩、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勇往直前,把南区建设成大湾区创新、活力、安全、美丽的宜居宜业新城,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和省委赋予的“三个定位”,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