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 >政府工作报告

港口镇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2-02-14 分享:

  2021年,我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牢把握法治港口建设正确方向,围绕“1+6+N”发展战略,真抓实干,争先创优,努力实现港口更好更快更高发展。现将港口镇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央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等重要法治建设指导思想文件的情况

  (一)及时召开党委会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我镇本年度安排1次第一议题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安排1次党委会专题研究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及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要求,安排1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暨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

  (二)严格学习贯彻落实“一规划两纲要”、市2021年依法治市工作要点及依法行政工作要点。今年安排2次党委会第一议题学习贯彻“一规划两纲要”。按照市依法治市办的部署,出台《港口镇2021年全面依法治镇工作要点》《港口镇2021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落实落细。

  (三)学习宣传本年度新施行、新修订法律法规情况。2021年5月安排行政执法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共计70人次参加。下发《中山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至各机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2021年7月针对新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展1期专题普法讲座。

  二、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一)做好疫情防控相关行政管理措施和政策性文件的制定工作。制定《港口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方案(2021年第2版)》,根据形势调整设立10个工作组、12个工作专班。制订《大型活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全员核酸工作方案》,确保全镇疫情“零发生”。出台镇防控疫情工作简报71期,制定5个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工作方案,开展2次大型全员核酸。

  (二)全面推行清单管理制度。在广东政务服务网港口办事站进行动态更新,目前该系统公示实施清单3682个事项,其中954项可在线申办。按照《中山市实行告知承诺制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第一批)》要求,共计办理256个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事项。

  (三)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分级分类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对3851项政务服务事项(含行政许可、行政确认、其他行政权力等)进行80多次维护。政务服务大厅进驻的单位数量比例达90%以上。落实市政数局有关政务服务“四免”优化工作。调用电子证照103310次,提升为群众服务效率。实施了科劲、华伟、丽淦、日宏等一批“放管服”项目,涉及改造面积达到500亩。

  (四)创新监管方式。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我镇针对市场监督、卫生健康、食品药品、生态环境保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领域开展426宗“双随机、一公开”检查。

  (五)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我镇稳扎稳打推行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接诉即办”快速响应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投诉处理原则。主要举措有:1.加强部门联动,建立I类紧急工单应急人员信息库。2.畅通沟通渠道,在镇政府值班室推行I类紧急工单“应急联系机制”。3.压实主体责任,建立部门一把手负责、调处人责任明确、分管领导批处的三级负责体系。4.推进全面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

  (六)全面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建立多元合作机制,按照《中山市政务服务“全城通办”事项清单(2021年版第一批)》实现450个事项实行“全城通办”。5月至12月共办理相关事项21378件。粤商通注册率94.78%,镇街排名第九位。

  (七)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主要举措:1.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和兑现力度。组织企业申报各类惠企扶持资金达3800万元。2.深化政银企交流机制。促进银企需求对接。“3·28”投资经贸洽谈会期间与工商、农行、中行、广发四家银行共签约200亿授信额度。3.创新服务企业形式。建立领导干部挂点联系服务企业提供“管家式”服务的模式,评为市稳企安商入选案例。将全镇72家重点企业,分配给14名镇领导挂点帮扶,每位领导挂点5至6家重点企业,打造“马上办办公室”和“24小时服务办公室”,全天候做好企业服务。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21年“3·28”招商洽谈会签约项目共26个,投资总额近100亿元,预计总产值89亿元。5.强化规范性文件公平竞争审查。对我镇8份现行的规范性文件进行风险评估。6.力推低效工业园改造。组织党政代表团到顺德容桂街道开展专题调研。推动利特隆旧改项目验收提速获评市稳企安商优秀案例,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系统化工作模式。

  三、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依法行政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同向发力,通力合作,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部门联动、社会组织与群众多方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才能够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迈向新台阶。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的主要举措有:

  (一)配合政府立法调研工作。组织人大办、司法所参与《中山市2022-2026年地方性法规制定规划》的调研,扩大立法调研项目参与度,实现以良法促进善治。

  (二)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我镇无出台规范性文件,审查涉规范性文件3份,出具内部审查意见3份。

  (三)健全动态清理工作机制。按照市工作部署,开展4次规范性文件动态清理。开展1次涉及新修订行政处罚法等的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

  (四)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我镇法律顾问参与文件审查146份,出具法律意见11份,签发律师函14份,参加党委会4次。加强行政决策执行和评估,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镇领导针对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开展2次调研。修订完善《港口镇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案件办理制度》《港口镇综合行政执法服装管理制度》。

  (二)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加大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劳动保障、医疗保障、交通运输、金融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我镇共计开展受理行政许可4083宗;办理行政强制案件21宗;行政处罚共立案370宗,其中包括警告49宗,罚款288宗,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29宗,责令停产停业4宗,罚没金额4119307.94元。

  (三)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持续提升扫黑除恶法治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我镇共立涉黑涉恶案件18宗,破案27宗,刑事拘留37人,逮捕28人,移送起诉40人,打掉4个涉恶团伙,成功认定涉网络黑恶团伙1个,有力打击涉黑涉恶违法犯罪行为。目前,暂未查处到公职人员涉黑涉恶“保护伞”案件线索。

  (四)提高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我镇邀请法律顾问就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向行政执法人员开展1场专题培训。开展4期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知识考前培训,目前培训科目内容囊括考试范围的75%以上。

  (五)加强对行政执法制约和监督。持续推进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结合法治中山建设评估要求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

  (六)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持续做好“双随机、一公开”平台与市行政执法“两平台”录入公示工作。在省行政执法公示平台公示5331宗行政执法信息。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风险防范工作,推行包容审慎行政执法,柔性执法。

  (七)强化重大突发事件依法处置。我镇疫情防控指挥部联合针对集中隔离场所开展综合应急救援演练。开展农贸市场和进口冷链疫情防控应急演练,着力检验提升应急队伍的快速反应和应对处置能力。

  五、加强社会矛盾纠纷行政预防调处化解

  (一)健全依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坤哥调解室”调解案件总数为281件,成功调解案件总数为274件,调解成功率为97.5%。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交通损害赔偿、治安管理、医疗纠纷、环境污染、社会保障、房屋土地征收、知识产权等方面行政调解,及时妥善化解矛盾纠纷。

  (二)加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我镇9个村(社区)与广东国融律师事务所签订法律服务合同,同时推动新成立的新港社区沟通法律服务采购事项。5月,根据市司法局要求,我镇选取西街社区作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示范项目的试点实施社区,共计开展1次推进会议,2场专题宣传活动,5场次法治讲座,审改合同5份。

  (三)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我镇开展5场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宣传,印刷3000本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手册派发群众,提升行政复议知晓率。

  (四)有序推进行政裁决工作。我镇办结1宗行政裁决申请,申请执行2宗涉农村股权行政裁决,出具6份涉市政府行政裁决文件回复意见。

  (五)加强和规范行政应诉工作。我镇无发生拒绝履行法院生效裁判的情况,安排5次机关负责人出庭,执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收到1份检察建议书,2宗检察监督案件,均在办理期内按时答复,做好司法建议落实、反馈工作,维护司法权威。

  六、增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一是形成监督合力。通过行政执法信息公示、政务信息公开、政策文件解读、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人大接访日、12345政务热线投诉处理等形式全方位接受各类监督。二是全面主动落实政务公开。我镇政府网站公开1162条政务信息,解读政策文件18份,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受理26份,已办结26份。

  七、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法治政府建设各方面、全过程。安排2次第一议题学习,1次法治专题研究,1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

  (二)配合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积极协助市健全以法治中山建设评估为抓手的综合督察机制,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督察工作。严格执行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制度,并按时向社会公开。

  (三)全面加强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建设。组织全镇358名领导干部、国家工作人员通过广东普法平台开展国家工作人员专题学考,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传月活动、执法人员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普法宣讲暨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

  八、法治建设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工作经验亮点不足、制度化建设不强。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是机构改革后的重点工作,需要进一步理顺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明确综合行政执法局的角色定位以及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

  (二)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建设不足。完善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工作亮点成效不够显著,缺少系列报道和典型案例,缺乏构建体系工作的统筹规划。

  (三)行政审批效能需要进一步提升。在村镇低效工业园升级改造推进中,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相互配合有待提升。数字政府建设工作有待加强,未来将进一步加快实现数据对接,强化信息认证,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程序。

  九、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强党政主要负责人对法治建设工作的领导。加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二)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集体讨论决定相结合的民主科学决策机制。进一步健全民主科学决策程序规则。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决策实施过程监督,严格责任追究。

  (三)健全行政监督机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行政机关各部门要自觉接受镇人大的监督,要创新社会监督机制,健全行政执法网上投诉监督处理机制,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

  (四)畅通权利救济渠道,依法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推动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积极引导群众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纠纷。

  (五)健全法律咨询服务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加强并深化政府法律顾问、法律援助服务和法律咨询服务力度,建立法治宣传、调解工作、法律服务三结合的法律服务体系。

  (六)压实事先法律论证责任。推动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落实上报市政府请示件的事先论证责任,强化内部法律审查工作开展。利用内部审查与外部法律顾问审查相结合的形式,进一步规范行政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