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见证中山招商引资和人才发展辉煌的第31届中山“3.28”招商经贸洽谈会及人才节,将在市会议中心隆重启动,中山翠亨新区将有6个重大龙头产业项目登台签约,涵盖高端制造业、生物医药以及现代服务业,成为活动的重头戏。
回望历史,2013年3月25日,踞于中山东部临海区域、承载着中山从江河文明走向海洋文明梦想的中山翠亨新区,在“3.28”前夕正式挂牌成立,开启了出海远航的新征程。
2020年3月,恰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一周年,经过7年耕耘的翠亨新区,以优越的区位优势、良好的滨海亲水生态环境、日臻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高端产业、人才集聚,接过省委赋予中山“三个定位”的历史使命,成为中山参与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和中山“东承”“西接”功能的重要载体,依托深中通道登陆珠江西岸桥头堡的重大红利,打造珠江东西两岸要素交汇枢纽。
这个枢纽角色被赋予什么内涵?中山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明确,翠亨新区按照“百年大计、国家一流”新区要求建设,具体标准是“六个一流”,即一流的生态环境、一流的城市基础设施、一流的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一流的产业和龙头项目、一流的公共服务配套、一流的创新创业人才,最终目标是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新中心”。
环视大湾区,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东莞滨海湾,区内城市纷纷环湾向海发展,千帆竞发,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集提升发展能级的竞技场。在大湾区格局中,翠亨新区不仅将引领中山、成为中山参与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也必将在促进珠江东西两岸一体化、推动粤港澳竞合发展中,展现自身风采,谱写新时代华丽篇章。
1、中山城市新名片
在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以专业镇经济为主要路径的中山完成了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历程,但在产城融合和科研平台的建设上,是被相对忽视的维度。在翠亨新区设立之前,中山的“城市客厅”和“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新中心”的概念是相对模糊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山将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新中心、打造面向大湾区的城市客厅和窗口门户的希望,放在了翠亨新区上。
从区位价值来说,翠亨新区接过这个新使命,是历史的必然。
纵观世界湾区发展,向海而生是一个普遍规律。在人类文明史上,大江大河的出海口一直有着特殊的地位。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区域,世界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地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在《空间经济学》中通过论证破解了世界大城市发展规律:因为无可替代的枢纽作用,世界大城市几乎都是(或者曾经是)主要的港口。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翠亨新区的位置得天独厚。
深中通道跨过珠江,成为拥有7000多万人口的粤港澳大湾区内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大动脉。建成后,从深圳快速直达中山,通勤时间大幅缩减至30分钟。
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认为,深中通道是未来大湾区东西两岸最高效连接的通道,对未来湾区的区域价值重构起到关键作用,“通道东岸就是目前大湾区经济最活跃、最强大的深圳,周边还有国际化大都市香港、工业明星东莞,以深中通道建设为契机,这些强大的城市必然会把经济触角延伸到西岸。”宋丁说。中山民营经济发达,特别是在创新成果转化,产业配套方面有独特优势,作为通道的西岸出口,翠亨新区成为与深圳等东岸城市产业体系深度融合的首选地和重要载体。
2、和前海一起跑起来
无论是产业空间的重组、再塑和延伸,还是创新载体的布局、规划和呼应,都从侧面说明,交通网络对于湾区创新要素流动所带来的促进效用,是明显而高效的;而这种红利所带来的集聚效应,也是不可低估的。
世界著名工程咨询集团——林同棪国际的专家罗伯特•萨金特曾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交通网络对于链接湾区城市以及湾区城市内部的重要性不可取代。以旧金山湾区为例,可以发现,在旧金山湾区南湾地区硅谷公司集聚的地方,修建了一批轻轨以后,一些大公司比如Google就倾向于把诸如Google学院这样的机构,设在靠近交通轻轨枢纽和站点的地方。
我们也观察到,深中通道在改写深中速度的同时,也在重塑中山尤其是翠亨新区的区位优势。一个重要标志是,深中通道立项前后三个月内,中山周边城市主动与中山市签署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协议,并积极参与协调跨区域干线路网对接事宜。
在深中通道建设进入第三个年头,它两端连接点都提出了建设新城市新中心计划——
2019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也透露出加大“西协”步伐的信号,提出要打造国际一流的时代精品、城市杰作。其中,前海城市新中心、宝安中心区等片区的规划建设,就位于深中通道东侧。
无独有偶,中山市也提出推进城市环湾布局向东发展,在东部沿海片区努力打造国际一流、湾区顶尖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其中最受关注的举措,就是中山对深中通道西岸登陆点翠亨新区的规划调整。
分析翠亨新区规划调整的最大倾向,就是强化对珠江东岸尤其是深圳前海的联系。从提升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诉求来看,翠亨新区甚至隐含了“对标”前海推进城市建设,形成隔江眺望、“比翼双飞”的格局。
跟着前海,翠亨新区如何跑起来?
当前,一个新的区域快捷交通网络正在翠亨新区形成——在建的深中通道、中开高速、中山东部外环高速、中山港澳码头,以及规划中的广珠澳高铁等交通设施,将加快推进翠亨新区融入大湾区城际“1小时通勤圈”,未来可以通过多种交通方式实现一小时达到深圳前海、广州南沙、香港机场、澳门、珠海等核心地区,并依托一流的滨海亲水生态环境和科技、产业、人才聚集成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的重要部分。
自此,一个新的城市空间和产业平台的宏伟蓝图在翠亨新区铺开——经过国际咨询形成的“双心、一轴、多廊、六区”的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将沿茅龙涌水道两侧打造多元功能的城市综合发展轴,布局提升发展区、北部综合服务区、健康产业集聚区、先进智造区、客运码头商业商务区、生态休闲区等六个功能区,将重塑翠亨新区起步区马鞍岛建设发展格局。
综合中山市近年来在片区发展、土地政策调整等重大规划、政策和行动来看,翠亨新区被作为该市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前沿阵地,产城空间的规划建设将深圳前海作为对标对象,利用与珠江东岸更为密切的产城互动,打造珠江西岸城市新中心。
这,也是珠江口“A”字型中间,珠江西岸对中间一横的重大平台载体最有力的一笔补充。
新一届的“3.28”即将来临,在中山重振虎威号角吹响之际,在深中通道进入通车倒计时之时,走到崭新的历史交汇点,承载着中山人湾区大开发大建设时代梦想与荣光的翠亨新区,将如何铺开建设的蓝图,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