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您当前的位置: > >政务动态

汇集“百千万工程”智慧力量|关于板芙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及建议

信息来源:中山+APP 发布日期:2024-01-15 分享:

  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做好的一篇文章。板芙是农业大镇,近年来,该镇积极探索“反承包”改革,以村租代管模式破解土地碎片问题,推动农业集约集群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土地资源利用低效的现状未能根本扭转,农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局面依然存在,乡村产业振兴仍任重道远。

  农村土地流转及经营现状

  (一)土地使用方面:发包农地地块普遍“小碎散”。板芙镇共有农业用地3.7万亩,主要通过股份合作方式由村民小组(组级经济合作社)分散管理、自主经营。此外,自然山体、河流及道路、房屋等阻隔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连片开发利用的难度。根据三资系统数据显示,目前该镇发包的农地面积在50亩以下的占七成以上,呈现出“小碎散”的特点。

  (二)业态发展方面:业态多元缺乏特色品牌。板芙镇主要有作物种植、水产养殖、休闲农业等多种农业业态,其中花卉苗木和水产养殖业较为发达,有佳骏、汇宏等水产养殖基地和恒昌园林、南粤园林等大型花木种植企业。但因各养殖场(农场)分属不同主体,未形成有力合作,至今未能培育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农业品牌。

  (三)经营主体方面:农地经营者满足于小规模经营。据了解,该镇目前承租农地的多为小微个体,大中型项目公司缺乏。受农地产权分散、基础条件薄弱、营利空间偏窄等因素影响,农地经营者对扩大经营规模信心不足,不愿承担额外投资风险,而更倾向于小规模经营,造成农业经营规模普遍较小。

  (四)农地条件方面: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二次承租。板芙镇大部分农地未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地块小且不平整,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以水产养殖业为例,一般需要配备增氧、投饲、排灌、清塘等配套设施,但经营主体承包到期后,往往会将设备带走或转卖他人,新承租的经营主体需要重新投入资金购买设备,增加经营成本,影响投资或增资扩产信心。

  土地流转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土地流转不规范,历史遗留问题多。部分组级经济合作社的土地在多年前已发包,由于当时“三资”管理和“四议两公开”制度还不完善,村民法治意识不够强,造成部分土地流转合同比较粗糙,且存在超长租约问题。若推进土地连片开发,村(组)集体与承租方一旦发生纠纷,往往处于被动,调解难度较大。

  (二)利益分配制度不完善,群众存在较大顾虑。村民一方面普遍欢迎招引好项目、大项目,且愿意与承租方提前终止租约,但希望由政府承担提前终止租约的经济补偿;另一方面又担心出租土地不能进行科学的资产评估及制定合理的分配方案,自身补偿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导致出现观望、犹疑态度,对土地再次流转比较谨慎。

  (三)村集体经济薄弱,统筹建设能力不足。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各村公益设施维护、环卫保洁、绿化养护等刚性支出大幅增加,给村集体带来较大负担,甚至部分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没有能力再安排资金用于农路维修、水利工程建设等农业基础设施工程。

  (四)用地指标限制,地块开发受影响。板芙镇大部分土地为永久基本农田,且部分地块位于二级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导致土地开发受限,不利于农业优质项目投资建设。例如,某村500多亩连片集体土地位于西江边,由于受到二级水资源保护区政策限制,不具备开发条件,影响高效利用。

  意见建议

  (一)健全纠纷协调机制,高位统筹产业发展。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推动群众更好了解历史合同存在的法律风险,主动参与调处工作。另一方面,建议市级层面组建一支汇聚发改、农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职能部门及相关专家的联合指导队伍,统筹编制各镇街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助力宜农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高质量发展。

  (二)创新要素合作方式,激发多元主体参与。积极借鉴四川蒲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两统一分”发展模式,制定完善“多元主体+多位要素+多种形式”合作机制,培育“政府主导、龙头企业提供品牌和资金、农科院所提供生产技术、农村经济合作社提供整合好的连片土地、农民提供劳动力”的“一主导四提供”的产业联合体,推动实现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多方共赢。

  (三)完善农地流转服务,保护流转双方权益。搭建网络化的农地流转中介服务体系,健全农地资源普查、流转信息收集发布、流转农地定级估价及建档备案等功能,推动农地流转有序进行。鼓励保险公司结合农地流转主体的实际需求,推出不同种类的农业保险,帮助利益主体有效进行风险规避,因势因时所需开展土地流转和增资扩产。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打通项目落地梗阻。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制定设施农用地指标管理政策,允许在保障基本农田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可以按照占补平衡或(粮食)总量不少的原则,给予用地指标,保障优质农业项目推进,更好释放土地利用潜力。同时,加快研究制定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担保、融资等规范意见,优化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