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总结公报 > 部门工作报告

市林业局2007年工作总结

信息来源:林业局 发布日期:2007年12月30日

  2007年,我市林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林业生态建设、创建“广东省林业生态市”为中心,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提高整体绿化水平的意见》,全局上下开拓进取,团结协作,求真务实,扎实工作,顺利通过了“广东省林业生态市”检查验收。检查数据显示:与三年前(即2004年)相比,全市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5.2%,提高了2.6个百分点;各镇区建成区绿地率提高到30.5%,提高了7.9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到11.3m2,提高了5.1平方米;村庄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1.79%。全市整体绿化水平显著提高,进一步改善了生态环境,林业建设取得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做法和措施是:
  一、领导高度重视,为创建林业生态市提供组织和资金保证
  市委、市政府把进一步提高绿化水平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中山,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等一系列文件。2005年,市政府又以2号文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整体绿化水平的意见》。同年,进一步调整了市绿委组成人员,由市长担任市绿委主任,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担任副主任,林业、建设、规划、交通、公路、教育、财政、共青团、宣传等有关部门一把手任成员,进一步强化了市绿委和市绿委办的全市绿化组织协调、宏观指导的职能。各镇区相应成立了绿化管理机构。为确保创建“广东省林业生态市”工作的顺利开展,2005年5月成立了创建领导组和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和解决在创建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年来,每年初均在镇区召开全市绿化工作现场会,广泛发动,周密部署年度绿化工作。特别是2007年,是三年创建工作总的冲刺阶段,是最关键的一年。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推进,认真落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根楷在检查指导基层工作时,要求各镇区把绿化工作抓紧抓好。在上半年到我局调研时,高度肯定了我市的植树绿化工作,并再次强调:林业事业是一项事关生态中山、繁荣中山和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的公益事业。要求我局以创建“广东省林业生态市”为契机,抓住机遇,加大投入,突出重点,加快全市绿化工作的步伐,把全市绿化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各镇区积极响应,认真配合创建工作。镇区一把手亲自抓,把绿化工作作为一项改善居住环境和民生建设的重点工程来抓。港口镇对绿化建设有独到的见解,提出“港口可以没有山,但不能没有林”的口号,采取有效措施扎扎实实地推进绿化生态建设;小榄镇主要领导针对绿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召开现场会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古镇镇积极发动村委会规划出绿地,建设镇级公园;沙溪镇将上百亩的商业用地用来建设绿化广场,改善居民休闲健身环境;等等。
  三年创建以来,市镇两级财政逐年加大绿化资金投入,2005~2007年分别投入1.8、2.2、2.5亿元,全面推进、突出重点、营造亮点,使整体绿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二、突出重点工程,为创建林业生态市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是抓好“四旁”绿化工作。各镇区为实现“整体绿化水平提高一个档次”的目标,严格按照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加大投入和管护力度,完善相关制度,高标准、高起点开展绿化工作。全年完成绿化折算长度512公里,完成年度任务的106.6%,种下落羽杉、阴香、樟树等10余种优质苗木50多万株。港口镇起点高、投入大,投资1095万元用于兴港路、中江高速出口等绿化,并种植一批大景观树点缀城区主要道路和重点地段,成为绿化新亮点;火炬开发区在新规划建设的沿江大道两侧高标准开展绿化工作,种植了5排15米宽的林带,提升了绿化档次,在全市新建道路绿化上起到了样板作用;东升镇投资1500余万元,大规模改造东升公园、旭日公园,大大提升镇区绿化档次;阜沙镇迎头赶上,通过建设浮墟山公园,全镇绿化水平得以迅速提高。
  二是抓好公共绿地建设工作。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偏低是我市绿化建设的两大难点。为此,积极引导镇区有针对性地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大力开展森林公园、生态公园、休闲绿化广场等公共绿化建设。积极组织有关镇区和部门外出取经,先后参观了东莞等珠三角城市以及湖北襄樊、四川成都等森林公园和城市绿地建设,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扩大我市公共绿地的建设模式,确立了以兴建森林公园和城市绿化休闲公园(广场)为主的建设思路。目前,南朗云梯山、大涌卓旗山市级森林公园已立项,正在高起点编制和建设中;黄圃花果山公园、神湾菠萝山公园等综合公园建设已初具规模;东升旭日广场、沙溪中心公园等休闲绿化广场已投入使用。公共绿地的迅速扩大,为我市创建林业生态市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三是抓好村庄绿化美化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结合村旁风水林保护及河涌综合整治,积极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加快村庄绿化美化,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全年投入市级绿化专项资金410万元,对黄圃镇马安村、东升镇高沙社区,坦洲镇七村社区,沙溪镇龙瑞村、港口镇胜隆社区等19个村(社区)进行直接专项补助,大力推动村庄绿化工作。多数试点或先行村(社区)建设动作快、标准高、配套投入大,有特色,效果显著。依托古树名木、风水林、河塘两岸、中心广场进行景观绿化,建设休闲游园,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如东升镇按照建好城区、辐射近郊、带动农村的思路,大搞绿化建设,特别是村庄绿化起色明显,整体实现了绿化、美化、亮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有机结合;黄圃镇马安村结合内河环境整治,以村内2株古树名木保护为切入点,建成小型村旁公园——华盈园;西区隆平社区拆除3公里沿河猪舍、杂房等建筑物,建设一河两岸绿化带,改善和美化了村庄环境。
  四是抓好林相改造工程。全年共投入资金1400余万元(其中市财政1000万元,镇区配套400余万元),在五桂山、三乡、板芙、南区等4个镇区完成改造面积12500亩,种植土沉香、降香黄檀、灰木莲、山桂花等37个乡土及引进的优良阔叶树种200多万株。同时,完成了抚育施肥任务37533亩,施肥865.4吨。经检查验收,有关镇区各标段苗木种植、补植任务完成质量高,苗木成活率达95%以上。其中三乡镇标段在林业站人员大力配合下,对工程及时检查、监督和反馈信息,优质准时完成各项施工任务,在各标段中质量最好。在各镇区的积极配合下,我市森林正逐步演化更替,逐渐形成多树种、多色彩、多功能,具有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景观特色的森林体系。
  五是抓好红树林种植工程。全年共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在南朗镇、板芙镇和坦洲镇等滩涂完成红树林种植1218亩。并在南朗镇等有条件的区域进行了抛石蓄淤工程,着手进一步扩大红树林种植范围。经三年的努力,我市人工红树林造林面积已达到3000余亩,超额完成了2005年市政府提出的“三年在沿海宜林滩涂种植红树林3000亩”的任务。经市财政局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绩效评价,我局组织实施的红树林种植工程较好地完成了滩涂绿化任务,红树林苗木保存率达90%以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为全市红树林的进一步恢复和保护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项目整体评价为优。
  六是抓好机关、校园等企事业单位绿化建设工作。一改过去单纯景观建设模式,转向具有生态型、文化型的绿化建设。2007年,配合镇区绿化高潮,市财政直接投入市级资金近800万元,支持民众中学、市二中等8间学校和卫生局、体育局、公安局、武警中山支队、法警基地等13个市属有关单位、部门进行了大规模绿化改造和建设。积极发挥绿化指导职能,引导绿化改造和建设上规模、上档次。如民众中学、市二中等建设成绿树成荫、休闲清雅的校园环境;卫生局等建设成幽静的办公环境,法警基地、武警中山支队营房等建设成健康活泼、生机盎然的训练活动环境。切实从学生抓起,从国家工作人员抓起,从企事业单位抓起,通过绿化水平的提升,学习、办公、生活环境的改善,逐渐营造“爱护自然、爱护绿化”的社会氛围,全面提高绿化生态意识,将绿化事业代代相传,越做越好。
  经过三年的努力,各镇区绿化建设速度快,贯彻力度大,措施得力有效,绿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经评比,镇区得分都在90分以上。其中古镇、小榄、东升、火炬区等镇区继续保持绿化先进,横栏、阜沙、神湾等镇区迎头赶上,全市上下呈现出你追我赶、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2007年全市共有18个镇区成绩显著,荣获绿化考核一等奖。
  三、强化资源管护,为创建林业生态市提供良好的法治和社会环境
  近年来,在市政府的领导下,森林资源保护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省林业局推荐我市为广东省接受国家林政资源管理检查的单位,在检查中得到国家林业局驻海口专员的高度称赞。我们主要抓住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了森林防火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扑灭”的方针,通过加强森林防火巡查和宣传,强化护林员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火灾隐患排查等措施,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2007年,全市共发生山火17宗,仅五桂山发生1宗森林火灾,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神湾镇、市林场工作扎实,自实施考核以来,连续四年无山火;南朗镇、南区通过一年来的努力,迎头赶上,实现了全年无山火的目标。同时,积极完成防火林带扩宽工程630公里及76.5公里扑火通道的建设任务,提高了森林火灾防控能力。并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方法,在三乡、市林场等地兴建扑火小径、山塘蓄水池等工程项目,摸索可行经验,为出台全市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做好准备。经年终考核,全市共有南朗、南区、市林场等6个镇区(单位)工作突出,获得2007年度防火工作特等奖。
  二是加强了林业执法力度。通过开展 “春剑”、“绿盾二号”、“禁种铲毒”等一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及森林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严厉处罚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有效地震慑违法犯罪分子,维护了林区社会秩序的稳定。据统计,共出警300余人次,执行全市执法检查20余次,共立刑事案件6宗,刑事拘留8人,逮捕3人,起诉3人;查处林业行政案件9宗,行政处罚12人次;接收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樟树11株和土沉香木块37.5公斤;接收或收缴野生动物240多只,放生野生动物100多只;没收木材近1000立方米;收缴罚款2万多元。
  三是加强了行政窗口服务。我局以提升服务水平为着力点,以强化林业形象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窗口及行业行风建设工作。认真实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制度,要求工作人员文明用语,礼貌待人,主动为用户排忧解难。据统计,截止12月27日,行政许可服务窗口共办理征占用林地42宗,面积121.9公顷(1828.5亩);批准林木砍伐申请49宗,出材量2594.5立方米;为我市3000多间家具厂、木材加工厂办理木材运输证11904份,放行材积157669立方米;为近10万亩的花卉苗木基地办理植物检疫证11407份;新发放木材经营许可证501个,许可证变更48份,许可证注销27份。通过提供各种优质服务,实现行政提速,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四是加强了五桂山生态保护区协调管理工作。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局在规划、资源调查、管理等方面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做好保护区管委会筹备工作;积极配合规划部门,协助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认真落实保护区暂行管理规定,抓好保护区内森林资源管护工作。
  五是加强了风水林保护。经过两个多月的全面调查,较准确地摸清了我市风水林的分布状况、现状和保育情况。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市的风水林分布于南朗、三乡、五桂山等9个镇区的63个自然村,共计66个,面积达269.85公顷,分别占我市林地面积和国土面积的8.4‰和1.5‰;具有很高的科研和保育价值。此次调查,为启动风水林保护工作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
  六是加强了森林病虫害防治。积极贯彻实施“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突出工作重点,狠抓了重要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油茶尺蠖、薇甘菊、松材线虫病、棕榈科害虫、刺桐姬小蜂等重要林业有害生物的测报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积极探索科学防控措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各项指标均达到省局下达的目标要求。
  七是加强了涉林信访案件处理。今年来,我局共接到各类来电、来信、来访、群众求助30起,其中来信2件、来访7次共16人次。对于所有群众来电、来信和来访所反映的情况均派人查处落实,群众来电、来信留有回复方式的均予以了回复。对来访群众热情接待,认真倾听其所反映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就马上拍板定案,并安排有关人员跟踪,对一些暂不能解决的问题,则耐心说服解释工作,消除误解,取得上访人员的谅解。确保了全年未出现涉及林业部门重大信访事件的发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八是加强了中山树木园建设。树木园作为一个以森林生态示范建设为中心,集科研、推广、科普、科教、种质资源基因保存、苗木培育和生态林建设示范、生态观光、休闲健身等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性专题园,是我市林业工作的又一新亮点。2007年,完成树木园大门、综合楼的规划和设计,并通过了专家评审。同时加快了人工湖、环山路及登山小径的修建工作,完善了竹园(40亩)和濒危树种培育区(近50亩)的规划和建设等。一年来,树木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省、市领导经常前来视察指导工作。12月24日,由徐萍华局长带队,省林业局现职及离退休副厅级以上领导20余人考察了树木园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此  外,2007年我局还在党的建设、机关队伍建设、廉政建设、公务员登记、财务管理、“十百千万”干部驻村工作等多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广东省林业生态市”创建工作。
  回顾过去的一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林业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林业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为中山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一是基层单位和部分人员林业法律知识薄弱,生态保护意识有待提高。特别是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乱砍乱伐、乱捕滥猎等触犯林业法律、法规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设备不够完善配套。三是在学习交流上存在薄弱环节,视野不够开阔,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市县和上级科研院校的交流。对于存在的薄弱环节,有待今后工作加以改善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