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下称省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全局,积极践行科学监管理念,建立完善科学监管机制,切实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构建和谐中山作出了积极贡献。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第三次现场会上,对我局创建“无假药社区”的做法给予了肯定。省政府佟星副省长,国家局邵明立局长、吴浈副局长对我局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国家局惠鲁生副局长在首批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南片区)现场会上,要求与会人员认真学习我市小榄镇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市(镇)的做法与经验。
一、2007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班子率先垂范,强化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的执行力
加强班子建设,发挥核心作用。以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核心,坚持党组中心组每周学习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为筹备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单位暨专项整治行动现场会、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第三次现场会、第二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等大型会议及活动,陈豪鑫局长均主持召开党组会议进行认真研究,发挥班子的集体智慧,形成班子集体决策、成员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尤其是在开展药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中,班子成员分片包干,深入全市整治第一线指导整治工作;受检企业确定之后,班子成员又分头进驻企业,现场指导企业做好迎检的各项准备,为全市受检企业赢得检查组的高度评价奠定了基础。
加强业务建设,提升监管能力。以打造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为重点,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组织干部分期分批到西安行政学院、中国药科大学参加专题学习;邀请美国药学专家牛洪森博士、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专家委员会董关鹏博士等专家学者前来开设高端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举办了“行政执法”、“优化执行过程”、“执行力中的战略”等10个专题培训,拓展了干部队伍的知识视野,强化了业务素质,提升了依法监管能力。
加强作风建设,打造廉洁形象。以保障队伍安全为主线,通过“三服务一满意”基层评议机关作风、治理商业贿赂等活动,全面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创造性地将纪检监察工作融入日常监督检查、“两P”(GMP、GSP)认证、药品注册核查、稽查执法、人事任免考核等日常工作中,实现纪检监察关口前移,打造食品药品监管新形象。我局被市政府评为2007年度中山市行政审批事项上网先进部门,成为受表彰的10 个先进单位之一,并以较高票数再度被评为机关作风“满意单位”。
(二)科学谋划监管,创新长效机制,保障“三品一械”安全有效
突出重点,药品专项整治结硕果。科学统筹专项整规和专项整治行动,紧扣药品研制、注册、流通和使用环节,突出重点品种、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牵头协调药品整治业务组各方力量,合力推进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至目前止,共出动执法人员5500人次,检查涉药单位4000多家次,查处案件500多宗,涉案货值70多万元。对照国务院提出的整治要求,我们提前实现了“四个100%”:100%完成了药品注册现场核查专项工作,100%建成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等特殊药品监控信息网络,100%解决了挂靠、超方式和超范围经营药品问题,100%取缔了以公众人物、专家名义证明疗效的违法药品广告。
创新思路,长效监管机制获突破。以专项整治为契机,坚持纠建并举,着力构建科学监管长效机制。一是以创建“无假药社区”为载体,形成群防群治监督机制。根据“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区负责、群众参与、打防结合”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小榄镇创建“无假药社区”的试点工作,推动该镇政府义务培训涉药人员800多人次,免费发放宣传资料3000多份;逐一排查该镇15个社区所有涉药单位,户户签订了不经营使用假劣药品、医疗器械《承诺书》,悬挂《监管责任卡》;先后聘请了97名协管员,制定完善了培训制度、奖励办法等,初步建立起社区广泛参与的立体药品监控网络,实现了政府、企业、群众三方满意。二是构建镇区联合监管机制,推动地方政府负总责。主要通过与各镇(区)联合部署、联合宣传发动、联合执法检查、联合培训教育等“四个联合”,构建了强大的监管合力,为今后镇(区)加强对药品安全监督打下基础。三是打造部门联合打假机制。利用整规办和药品整治业务组等全新平台,加强与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沟通联系,整合药品监管力量,提高执法水平和效率,先后与工商部门联合取缔了7个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的现场促销活动,向公安机关移送了9宗涉嫌犯罪案件。四是健全企业联合检测打假机制。将市药检所设在药品企业较为集中的国家级健康产业基地,并与广东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签订检验合作协议,为企业提供优质检验检测服务;与联邦制药中山分公司等一批生产企业建立协作打假平台,互通信息,联合开展跨区域打假行动。五是创设医药行业诚信建设机制。组织药品经营企业负责人签定《中山市药品经营企业不销售假劣药械承诺书》,承诺拒绝销售假劣药械。
(三)积极主动作为,加强沟通协调,当好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抓手”
食品安全示范镇(县)创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主动作为,积极推动全市食品安全示范镇(县)创建工作。小榄镇在全省率先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评选为全国首批食品安全示范镇(县)。10月,省政府在我市召开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现场会,我市应邀在上介绍了经验,佟星副省长对我市创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食品安全责任立体网络基本建成。全市已建立起市、镇、村三级食品安全责任网,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机制。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制逐步完善。牵头协调相关部门成立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专家组,成功举行全市Ⅲ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建立健全突发事故监测和预警预报等机制,提高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协调能力和实战能力,完善了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制。
食品安全良好宣传氛围更加浓厚。联合市教育部门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向镇区、防保所、社区等发放《正确选购食品》、《正确加工处理食品》10000多本,张贴食品安全宣传海报近30000幅,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提高了广大市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四)转变监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健康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以发展壮大地方健康支柱产业为己任,充分运用监管手段扶正祛邪,力促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等健康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健康产业发展软环境不断优化。全面完善行政许可网上受理,为行政监管对象提供公开、公正、透明的服务,2007年受理行政许可申请1500多件,100%在规定时限内办结;引导扶持行业协会发展,先后成立了药学会、医药行业协会、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成为企业之间互通信息、规范发展的良好平台。
健康产业发展的素质不断提高。 继续加大对健康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今年共培训涉药从业人员近4000人次;邀请有关健康产业专家学者举行了多场高规格讲座,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争创名牌,涌现了曼秀雷敦、乐敦、什果冰等一批国际品牌形象,全年健康产业工业产值超100亿元。
健康产业呈现新的增长极。以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为中心,运用监管手段和政策信息等优势,协助政府加快推进华南现代中医药城和亚太医药配送中心建设;主动“穿针引线”,协助政府申请国家级“化妆品之都”工作;积极协助政府和省局办好第二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提升中山健康产业的关注度,推动国家健康医药基地做大做强。
二、2008年主要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完善机构队伍建设,夯实食品药品监管基础
一要抓好直属分局组建工作。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尽快解决拟建分局的办公场所问题。继续争取省局倾斜扶持,落实新建分局的人员、资金,确保顺利完成两个分局的组建工作,壮大我市食品药品监管力量,逐步实现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重心下移。
二要抓好综合大楼兴建工作。争取在当地党委、政府和省局的关心和支持下,加快落实建设用地、资金,促使综合大楼早立项、早兴建、早投入使用,改善我局办公条件,为依法监管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三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监管理念,致力构建和谐食品药监;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国家局“八条禁令”,保障干部队伍依法行政、廉政执法;深入开展干部队伍培训工作,健全培训制度,创新培训形式,充实培训内容,强化培训成效,提高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执行力。
(二)进一步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一要继续加强“三品一械”监管工作。认真贯彻执行《特别规定》,及时总结专项整治工作经验,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积极探索现代科学监管手段,建立投诉举报计算机自动受理系统、执法案件网上管理和调阅系统,利用网络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推进监管工作网络化、实时性,从根本上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创新监管方式,与骨干企业搭建药品检验、稽查打假全新合作平台;积极推进“无假药社区”创建工作,力争在全市全面铺开。
二要继续加强食品综合监管工作。抓住宣传贯彻《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有利时机,主动作为,当好政府食品安全监督工作的“抓手”;推动政府启动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镇工作,加强小榄镇创建工作,促使其顺利通过国家的综合评价验收;协调各部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努力完善食品安全应急机制;继续加大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力度。
三要提高药品检验技术水平。加大检验硬件的投入,拓宽检验服务项目,争取在药包材、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检验迈出跨越性的一步,为科学监管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健康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要为健康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环境。继续完善行政许可网上受理,规范行政审批,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服务;协助中山市政府和省局办好下一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及其他专题论坛,提升健康产业发展层次,推动医药企业做大做强;指导药学会、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技术服务。
二要提高我市健康产业发展的素质。指导广东中山医药技能培训中心继续加大对健康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和驻店药师的继续教育工作;邀请有关健康产业方面的专家学者,为我市监管对象负责人举行高端讲座,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增强健康产业各个协会的凝聚力;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行业自律,推进诚信建设。
三要主动协助当地政府打造健康产业新的增长极。充分运用监管手段和政策信息优势,协助政府加快推进华南现代中医药城和亚太医药配送中心建设;发挥监管部门资源优势,力促申请国家级“化妆品之都”工作顺利完成;实施名牌带动战略,鼓励我市健康产业企业争创名牌。
(四)进一步优化内外两个环境,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效能
一要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内部环境。修订完善局机关各项办公制度,规范办公流程,促使日常办公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真正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健全落实岗位工作责任制,探索实行岗位职责量化管理、精细化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完善OA系统,推行无纸化办公,提高机关办公效率。
二要加强宣传沟通,优化外部环境。加快组建信息员队伍,制订信息管理制度,落实信息报送责任,精心策划各个专题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党委政府信息刊物、互联网等信息载体,全方位宣传我们系统的监管成效和服务举措;抓住向当地党委、政府领导汇报工作的机会,及时反映我们的工作进度、工作成效和面临的困难问题,争取领导的理解和支持;继续加强与公安、检察、工商、卫生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的衔接机制,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完善药品打假举报奖励制度,提高群众举报假劣药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社会营造“关注食品药品安全,共创健康美好生活”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