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反映]
我市新增27家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近日,我市华帝燃具股份公司等27家企业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成为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据悉,我市已签订标准化评审服务合同的企业有106家,其中53家已完成标准化评核,包括5家标准化二级企业、48家标准化三级企业。为做好标准化创建工作,市安监局始终把冶金等工贸行业标准化作为长期性重点基础工作,加大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建材、有色金属等行业标准化推广力度,联合镇区做好宣传指导工作,督促符合申报条件、规模较大、基础较好的企业完成标准化创建工作。主要做法:一是以市安委会名义编发《中山市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镇区根据实际制定工作实施方案。二是制定评审工作流程、指南和管理制度,编印《中山市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文件资料》,在门户网站开设安全生产标准化专栏,实施全方位宣传,引导企业开展工作。三是组织镇区安监分局领导和企业负责人召开分片区会议,布置标准化建设相关工作,并邀请评审单位为企业就如何进行安全标准化评审工作进行辅导和培训。 (市安监局)
中山海关大力推进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2012年11月底,中山海关启动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试点工作。截至2013年1月6日,我市已签约通关作业无纸化的企业91家,其中已采用无纸化模式报关的33家,无纸化报关单共1342份。主要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两次召开关长办公会议研究工作,制定下发工作方案。各办事处成立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工作小组,确保完成总关既定的无纸化报关单量任务。二是走访政企积极引导。制定拟推广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企业名单共88家,充分利用“关企面对面”宣讲会、互联网及报刊渠道、“关企e线通”系统、作业现场宣传和派发宣传手册等形式宣传,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三是加强培训,确保业务顺畅。邀请监管通关处、数据分中心和拱北报关协会等部门对一线关员和进出口企业及专业报关公司人员全面加强培训,做好人员岗位调整、作业窗口和排队叫号系统的设置工作,确保现场关员熟练掌握操作,无纸化通关作业流程顺畅。四是紧密跟进,及时沟通反馈。紧密跟进已签约企业无纸化通关情况和本口岸无纸化报关单量情况,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加强与总关职能部门、业务现场和进出口企业沟通,收集企业通关作业无纸化遇到的问题并加以研究解决。 (中山海关)
[镇区动态]
西区优化功能布局打造城市客厅。一是以“三旧改造”筑起核心平台。以占地1800亩的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作为“三旧”改造龙头,择优选择投资主体,做好德宝大厦、美银国际等项目服务工作。广泛征集意见,确定征收补偿方案,完善规划方案,启动安置房建设。二是推进两翼商圈建设。以中山一路、翠景道为轴,打造富华道两翼商圈。以喜来登、国际、富华酒店连片发展为基础,培育高端酒店集聚商圈。以天悦广场、剑桥郡、麦德龙和迪卡侬为龙头,打造集娱乐、购物、休闲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商圈。定期召开重点项目推进座谈会,做好企业帮扶协调,加快建设进度。三是改造升级专业市场。以西区汽车街改造为契机,于2012年11月举办首届汽车博览会,收到良好效果。展会期间吸引宾客15.1万人次,销售汽车1663台,成交额2.36亿元,带动全区汽贸行业转型升级。引入大润发、丽特百货等大卖场,推动批发零售业向高端发展。四是推进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推进普洛斯中山物流中心、北大荒(中山)农产品仓储物流基地建设,建设现代物流基地。开展国际葡萄酒及烈酒(中山)交易中心、电子商务服务研发基地、中山市旅游文化中心等规划项目的前期调研,为项目建设奠定基础。 (西区办事处)
东升镇开局面对面提升执行力。近日,该镇召开“2013开局面对面”电视访谈工作动员会,部署对全镇13个村、社区及文体教育局、经济发展和科技信息局、农业和农村工作局、社会事务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管执法分局、人社分局等部门“一把手”进行电视访谈,增强工作透明度,提高工作执行力,实现2013年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电视访谈首期节目将于1月底播出,访谈内容包括简要概况2012年工作完成情况,侧重介绍2013年主要工作目标和计划,特别是具体工作措施和实施的主要项目;7月份开展年中“回头看”报道,由受访人向全镇人民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措施;12月份再开展年终“回头看”采访,通过电视向全镇人民公开盘点全年工作完成情况,村、社区工作情况将纳入年度考核。 (东升镇政府)
板芙镇将民生工程选择权交给群众。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惠民利民政策,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调动群众参与和美家园建设的积极性,板芙镇将2013年度民生工程的选择权交给群众,让群众选出自己心仪的民生工程。列出社会创新工程、全民安居工程、优质医疗工程等15个2013年度民生工程选项,通过政府政务网站、镇有线电视网络发布,发动全镇群众参与投票,该镇党委政府将根据得票情况最后确定年度十大民生工程。2012年,该镇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买单”的方式确定当年的民生工程,开了全市的先河,得到基层组织和群众的广泛好评,大大提高了民生工程的针对性,有效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和认同感。今年该镇继续去年良好做法,进一步创新思维,动员群众公开票选民生工程,努力将“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 (板芙镇政府)
南头镇建三大文化品牌促和谐善治。一是培育青年文化。成立南头镇青年社区学院(修身学院)、青年就业创业组织孵化基地、青年文化组织孵化基地,为广大青年提供修身充电、创业就业服务。目前,参与活动人数1千多人,共为40多名青年提供实践创业机会。率先在广东长虹公司设立中山市企业“妇女之家”和“健康快乐营”,以学习修身、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减压活动为主要服务内容,共开展健康讲座6场、义诊活动3次,服务群众近千人。二是推广修身文化。在社区、企业、学校等修建修身学堂9间,开展修身活动12场次,参与群众约3千人。创建一批修身示范基地,在将军、南城、北帝等社区,长虹、超人等企业和学校建立修身学堂,通过举办社区文化周、修身学堂授课、文艺汇演等活动,促进群众参与全民修身,该镇被评为全市修身学堂示范点。打造一批特色修身项目,形成以南头公园文化广场为中心的“十分钟修身文化圈”。在全市首创农村党员修身网络学院,运用农村网络党总支平台,加强与外耕农党员和镇内各社区党员修身联系。三是夯实基层文化。开展群众文艺活动,组建老年秧歌队、广场健身舞体操队等队伍。完善镇内文化设施建设,完成6个社区文化室规划和建设工作。南头图书馆升级为市图书馆南头分馆,馆内面积达500多平米,拥有图书超过6万册,并与市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筹建灯酒协会,传承习俗,凝聚乡情。做好篮球场灯光改造工程,丰富群众健身场所。 (南头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