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 > 期刊选摘

《政务动态》--〔2012〕第115期(总第1084期)

信息来源: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10日

[情况反映] 
  前8月我市利用外资完成任务进度居珠三角前列。今年二季度以来,我市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两项指标逆势上扬,实现超预期大幅增长,排名跃居全省前列。1—8月全市累计实现合同利用外资总额8.31亿美元,比增19.7%,在全省排名第5;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83亿美元,比增34.02%,在全省排名第4。主要措施:一是拓宽利用外资渠道。推动内资企业境外上市和外资企业境内上市,建立内外资企业上市项目库,引导准备境外上市内资企业将境外募集资金投放中山,或在我市设立投资性公司。初步估算,我市明年将可通过企业境外上市募集资金达数十亿港元。积极引入风投,鼓励并购。联合镇区寻找一批有潜力的中小企业,鼓励其通过被境外基金并购进行发展。二是加强服务协调。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和土地储备资料库,掌握有关情况,积极引进企业来我市考察投资。重点服务好5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促进大项目尽快履约落实。上半年引进世界500强和境外大型企业投资设立企业4家,已完成省下达全年目标任务。三是推进服务业利用外资。上半年协助投资7412.16万美元的并购项目中山花园酒店项目通过商务部备案,摩根大通期货有限公司顺利完成增资2300万美元。1-8月,服务业利用外资2.28亿美元,占全市利用外资总额的35.68%。四是力争如实反映统计数据。加强与省有关部门沟通,梳理外资历史存量,将未反映的利用外资历史统计数据,如实反映到今年的数据统计上来。 (市外经贸局办公室)

  市国税局推广应用网上办税成效明显。该局近年来大力推广应用网上办税,建立起由省、市两级模块组成的网上办税系统,应用效果良好。主要成效:一是提供多元化的在线办税服务。目前已开通的网上办税业务包括税务登记类、CA数字证书认证类、纳税申报类等五大类。截至6月底,全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中99.11%采取网上申报方式,93.39%开通网上抄报税。1-6月共受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网上申报13.78万户次、网上抄报税12.33万户次;受理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网上申报1.97万户次。仅申报一项累计减少纳税人上门近50万户次,大大减轻纳税人上门办税负担和办税服务厅前台窗口工作量。二是减少了纸质资料报送量。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中推广应用CA认证数字证书,开通该应用的企业从2011年1月起免收网上申报的纸质资料。截至6月底,18708户一般纳税人开通CA认证数字证书,开通率达77.51%。1-6月,共免收纸质资料12.49万份,大幅减轻纳税人申报成本。三是密切了税企沟通。将建设征纳双方的信息交换平台纳入网上办税系统,率先在全省开发应用依托互联网的“税企通”平台,业务范围包括通知邮件收发、第三方数据采集等。通过该平台向纳税人发布最新税收政策和日常通知等涉税信息,纳税人也可向税务部门报送有关数据资或反馈信息。1-6月,通过“税企通”平台共下发各类邮件和通知44.65万份。 (市国税局办公室)

[镇区动态]
  南区着力打造“文化盛区”。一是以文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出台文化产业配套扶持政策,引导本土文化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注入文化内涵,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大岸美术馆、明清建筑家居木雕艺术馆等为龙头,扶持打造一批产业项目,推动手模制作工艺、文化传播、创意设计等重点文化产业发展。二是以文化提升区域形象。制定该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并将其融入区域总体规划中。通过用四大百货之先施、永安等对原东环路等道路重新命名,深化沙涌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等举措,营造浓厚侨乡文化氛围。投资2500万元建成良都文化公园,收集各社区具有侨乡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建筑素材作为景观要素,展现南区侨乡特色。坚持绿化与文化并重,高标准抓好兴南路、康南路、日华路、先施一路等区内主干道重点绿化改造。三是以文化人培育现代侨乡人。借助“孙中山文化周”、全民修身行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契机,举办中国四大百货论坛、良都文化公园奠基典礼、城市价值论坛等活动,吸引海内外侨亲关注和参与,提升侨乡文化品牌。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组织开展文学、书画、摄影等文艺创作,努力推出更多文化精品。创作的全市第一首修身主题歌《我们修身来》,在大型活动及各大修身讲堂唱响。出版《侨乡中山南区余韵》侨房画册,并举办画册首发式暨侨乡历史建筑文化研讨会等。 (南区党政办)

  东凤镇全力推动第四季度经济增长。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针对当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出口持续低迷等情况,成立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保经济平稳增长领导小组,细化工作任务,突出抓好着力点。加强经济部门信息互通,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工作。二是强化企业服务。派出工作组主动深入企业加强沟通,尤其对税收、出口重点大户,以及“滑坡”明显企业,建立企业分类制度,实施台账式管理,切实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做好与企业对口联系和服务等工作,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针对个别大企业税源外流现象,加大税源流动监测管理,加强税收服务和管理创新,确保税源稳定。三是强化项目发展。加快推进“3•28”签约重点项目的建设,争取早日投产。积极清理并盘活闲置工业用地、优先安排优质企业增资扩产项目用地,加快项目审批立项,调动企业加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积极性,推动工业项目加快建设。四是强化服务业发展。做好名扬世纪广场、汉莎文化产业基地等在建服务业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推动大益商场等即将上马项目建设。主动加强与房地产项目的沟通,做好万科二期等重点项目的配套服务工作,力促项目尽快上马。 (东凤镇党政办)

  古镇镇四举措强化社会人才平台建设。一是搭建孵化平台。组建古镇镇青年创业孵化基地,规范创业孵化基地运作机制,完善《灯都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等制度。利用镇有线电视台、宣传栏及开展现场咨询会等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出台优惠政策,为入孵企业提供优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如为企业提供小额创业贷款。目前已完成两期创业孵化工作,进驻的创业团队共17家。二是创建培训教育平台。发挥镇人社分局劳动就业人才培训主渠道作用,并成立古镇社区学院,创新教育培训新模式。今年开展劳动力双转移培训班11期,培训人数达1500多人次。2011年至今,社区学院共招收固定学员2051人,听课一次或以上人数共6091人,其中结业学员848人。三是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平台。重点推进灯饰配套产业的培训工作,提高灯饰产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开展知识产权知识培训、产品质量培训、技术研讨及咨询服务,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意识、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放宽人才入户政策,健全学历职称入户、技术技能入户、投资纳税入户、政策性入户等政策。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推进网上人才市场建设,研究建立专业人才市场。 (古镇镇党政办)

  三角镇“五个完善”确保消防整治资金投入。今年3月,三角镇被列为全省第四批火灾隐患重点地区。该镇投入整治经费2200多万元,为整治火灾隐患提供有力保障。重点做到“五个完善”:一是完善整治办公室建设。投入150万元作为整治办办公经费,将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的原计生办整幢大楼改装为火灾隐患整治办公场所。二是完善专职消防队建设。投入320万购置一台32米登高平台消防车和随车装备。划出15亩土地,投入1500万建设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消防大队、中队营房营区。三是完善农村消防站和示范街建设。共投入267.8万元改造全镇7个农村消防站,购置1台小型消防车及6台全地形消防摩托车,全面升级农村消防站的“两库两室”和装备水平。先期从财政拨款200万元从技防改造、人员培训、标识上墙等方面加强示范街整改。四是完善市政消防栓建设。共投入118万元增设市政消火栓234个、维修翻新市政消火栓109个。在各河涌增设消防车取水口、消防水泵取水点共计380个。五是完善各类场所的技防改造。通过技防改造,社会共投入整治资金约1000万元,确保火灾隐患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三角镇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