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反映]
市科技局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资金支持超亿元。今年以来,市科技局加强项目筹备策划,发掘优质项目申报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带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素质提升。我市获省级以上科技计划立项或奖励项目91项,扶持资金约1.08亿元。主要成效:一是高端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育取得突破,成功争取高端光刻设备创新科研团队和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团队入选省级创新科研团队。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欧普照明和华艺灯饰LED研发项目纳入第三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汇和药业“广东华南新药中试基地建设”等3个项目纳入省重大科技专项,有力推动LED新光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发展。三是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争取省高新区发展专项资金780万元,支持火炬区留学生创业园等7个项目建设。我市成为省第一批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示范市,东升、南头、南区成为示范专业镇,带动松德机械等11个项目获省科技厅900万元支持。争取通宇通讯等4个项目成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企业技术创新载体建设进一步完善。四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获得有力支持。15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030万元支持,有力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复审管理,新增2家省级创新型企业、4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市科技局)
我市创新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一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建成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共14个,建设面积4.7万亩,园区年度产值7.61亿元,平均土地亩产值1.62万元。培育发展花木、香蕉、火龙果等特色效益农业,经济效益显著增强。2011年实现水果总产27.55万吨,现价收入9.7亿元;花卉苗木面积11万亩,产值20亿元,产业优势突出。二是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2%。推广适用先进技术,全市共实施农业科技项目56个,引进农业新品种397个,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80多项。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低压微喷灌等机械设施应用近14万亩。通过教育培训、职称评定、科技下乡等形式,加快培育新型农民,近年来共培训近19万人次。三是发展现代农业物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流通加工业,培育流通专业协作组织,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全市农产品流通总额71.55亿元,农产品加工额16.47亿元,形成水产、花卉等6大类主要流通农产品和腊味、水产品等6大类加工行业。通过培育大龙头、建设大基地、发展大加工、打造大品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市共有32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基地面积43.5万亩,带动面积74.7万亩,带动农户9.24万户,年销售收入57.73亿元。加快农业向外拓展步伐,通过举办绿博会、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经贸洽谈会,提升产品知名度。 (市农业局)
[镇区动态]
坦洲镇“五着力”促经济稳步增长。一是着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围绕新能源、信息产业、健康医药等新兴产业,全力引进优质项目。今年“3•28”招商中,完成境外投资项目9个,投资总额7561万美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3.6%。二是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三产蓬勃发展。打造坦洲商贸新区,完善合胜商业广场建设。成功申报“广东特色水果之乡”,大力发展“小水果”特色旅游,加快全镇旅游服务业和特色餐饮业发展。三是着力提高节能降耗水平,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监察服务,淘汰落后产能。开展全镇重点耗能企业调查工作,对企业节能工作进行考核。引导企业改造传统工业,优化用能结构,如协助日星电气公司申报市节能和清洁生产资助项目;跟进有关单位做好LED照明推进及改造工作。四是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为重点,出台扶持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争创名牌名标,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全镇13家非法人资格来料加工企业全部完成转型。截至8月份,全镇共完成专利申请量112件,发明专利申请量18件。五是着力增强企业经营活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积极落实企业帮扶措施,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在实施党政领导成员挂靠联系规模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开展规模以下企业调研工作,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现状,制定针对性扶持政策。组织辖区400余家企业召开中小微企业政策宣讲会,编辑扶持企业发展政策汇编册子,传达省、市各级政府扶持措施,扩大企业知晓面。 (坦洲镇政府)
阜沙镇全面促进经济企稳回升。截至9月底,全镇实际利用外资1147万美元,增长129.4%;出口总值2.2亿美元,增长18%;增速居全市前列。主要措施:一是促项目动工投产。按照“工作有目标、审批有时限、经费有保障、问题有解决、进度有跟踪”要求,切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尽快动工。目前,全镇在建企业28家,同比上升21.4%;已落实投资总额17亿元,投产后可新增年产值120亿元、税收2亿元。二是促“一区一带一基地”建设。推进南头阜沙经济协作区建设,引入全镇首个工业地产项目,已落实投资3亿元。完善淋浴房“一站五中心”建设,促进基地由做生产向做品牌、做服务转变。规划发展东阜路经济带,以点带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三是促出口快速增长。引导来料加工型企业转变为生产型出口企业,帮助2家市“三个一百”项目企业完成就地转型升级。加强与海关、进出口公司沟通,鼓励企业增资扩产、扩大出口。四是促三产拓展提升。开发原川婷电器“三旧”改造厂房及周边用地,打造阜沙新地标和新商圈。加快建设镇废旧物资回收市场,规范提升传统产业。上半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56亿元,增长20%,增速全市第一。五是促闲置地开发利用。实施《阜沙镇促进企业加快开发厂区内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和“点对点”招商等措施,盘活闲置工业用地175亩,新引入美国空气化工公司等优质项目6个,总投资额5亿元,预计增加产值14.5亿元、税收6200万元。 (阜沙镇政府)
南头镇切实加强盘活闲置低效用地。该镇通过“六个一”机制,边调查、边清理、边盘活,共盘活闲置低效用地300多亩,落实10多家企业扩建项目,取得明显效果。主要做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六个一”机制。成立闲置土地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加强国土、经信、住建、规划、资产公司和各社区的协调联动。建立“一企一宗一卡一图一表一书”机制,开展拉网式排查,逐家企业上门调查,对每宗土地的详细情况以卡、图、表形式登记造册。对需要盘活土地的企业,签订意向协议书,建立翔实的数据库。共登记疑似闲置土地236宗,面积3100多亩。二是加强跟踪督办,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将10月份定为“项目执行攻坚月”,围绕“促项目动工、盘活土地、处置资产”等工作重心,狠抓年底冲刺阶段的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加强督办倒逼机制,已落实奥马、TCL、爱迪、EMC实验室建设项目等10多家优质企业的扩建用地。三是加强资源整合,提高土地产出效益。规范闲置土地清理程序,集中清理未能履行合同企业的闲置土地和厂房,通过收回、批准转让等方式,促使闲置低效土地向优质项目转移配置。例如,整合全镇和社区的公有物业,盘活闲置用地,扶持樱达电器、集华模具、宏基管桩等优质企业增资扩产,预计带动投资6.8亿元,大大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南头镇政府)
沙溪镇“三个一”助推企业转型升级。一是推动一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建立技术项目信息库,全面掌握全镇企业技改项目信息,筛选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大的项目重点扶持。建立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制度,协助企业争取省市技改创新补助资金。完善激励制度,对获技改补助的企业,镇财政再补贴补助额的10%,提高企业积极性。近3年,全镇共引进先进设备3000多台,新一代制衣设备在较大规模服装企业已得到应用;带动企业技改项目总投资达6亿元,帮助企业争取奖励补贴1000多万元。二是完善一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对中山市休闲服装工程研发中心的软硬件投入,联合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等高校,以及吉林化纤集团等企业,多方以资金投入、智力投入、资质投入为纽带,共同打造纺织服装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目前,研发中心已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服装CAD、CAM设计工作站,切实为休闲服装行业内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技术支撑、产业信息、技术咨询、检测认证、市场推广、人才培训等服务。产业集群内中小微企业受惠,显著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三是构建一个技能培训平台。根据企业需要,与研发中心合作,免费开设服装设计与营销、电脑辅助设计等培训班,为企业输送各类技术人才,累计培训人次达3000人。目前,正大力支持沙溪理工学校与中山职院合作成立沙溪纺织服装学院,开设服装设计、服装精益生产、服装工艺制版等专业人才技能培训,为服装产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沙溪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