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 > 期刊选摘

《政务动态》--〔2012〕第94期(总第1063期)

信息来源: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2年08月02日

[情况反映]
  我市两个创新科研团队获省5000万元资金资助。日前,我市高端光刻设备创新科研团队和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团队正式入选省引进第三批创新科研团队,省财政分别给予3000万元和200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支持,我市也将相应提供配套资金。高端光刻设备创新科研团队由中山新诺科技公司引进,已研发第一代无掩模光刻设备样机,获国内外2000多万元订单,吸引风险投资近亿元,今年产值预计可达7500万元。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团队由广东明阳风电公司引进,研发提供国内近海风场大规模发电整套技术和设备解决方案,填补国内多项空白,申请核心专利达88项。预计5年内可增加销售收入146亿元,节约20%风场开发成本。近年来,我市加大扶持力度,出台专门政策,提出用5-10年时间,重点引进扶持100个拥有国内外前沿研发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创新科研团队,争取10家左右入选省级创新科研团队,加快实现“中山制造”向“中山创造”转变。 (市科技局办公室)

  我市重大产业项目获国家和省173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今年以来,市发改局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重大项目建设,多个项目获国家和省173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一是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公司农产品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获国家资源节约重大示范项目20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00万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可资源化利用酱油渣7.2万吨,节水2.16万吨。二是明阳集团广东省风电技术工程实验室,获2012年度广东省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100万元,该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建设期为2年,建设适用于我国风况的兆瓦级风力发电工程实验室,打造风电技术研发平台。三是宏昌物流中心二、三期仓储项目,获中央预算内投资400万元,该项目将以点带面推动我市物流业延伸发展。四是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获2012年度广东省低碳发展专项资金30万元,该项目将分析低碳可持续发展实现途径的贡献度和投入产出效益,在镇一级层面总结低碳可持续发展实践经验。五是3个项目成功纳入国家2012年电子信息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投资计划,获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中央预算资金扶持。 (市发改局办公室)

[镇区动态]
  火炬区与板芙镇启动共建经济协作区。近日,火炬区管委会和板芙镇政府签署协议,共同建立经济协作区,这是我市启动的第3个经济协作区,也是首次由两个不相邻的镇区共建经济协作区。根据协议,从板芙镇河西新中心区划出1000亩(首期300亩)土地作为经济协作区,由双方专责领导小组合作招商。火炬区管委会专责领导小组负责招商引资工作,板芙镇政府负责土地征用、园区建设、办理土地证、工程报建验收办证、安全及治安管理、工商外经办理等属地管理工作。经济协作区将争取市政府“一级财政”政策扶持,由火炬开发区引入合作项目,项目运营所产生的税收,扣除上缴国家和省以外的,全部留给协作区分配。目前,招商政策、合作条件、企业扶持政策、激励机制等有关政策正加紧制订中。入区企业审批的初步标准已明确,即招商对象必须是污染小、示范效应强、带动作用大的企业,最低标准为投资强度应350万/亩、注册资本100万/亩、单位产值600万/亩、税收30万/亩、利润50万/亩。 (火炬区管委办、板芙镇党政办)

  古镇镇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一是加快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每年拨付1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产品质量检测,科技及市场情报,新光源、新工艺、新设计、新技术研发等服务,至今惠及中小微企业超过1500家。二是密切校企合作,创新产学研结合运作模式。与中山大学合作设立技术创新联盟、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高端研发载体,引进现代服务交易中心等新型服务模式。加强与欧普照明、华艺灯饰等企业合作,深化镇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三是构建知识产权服务支撑体系。设立中国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目前为全镇企业申请专利授权1215件,调解侵权纠纷166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约350万,间接损失约1200万。成立知识产权展示交易中心,有效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本对接。四是加强金融创新。与光大金控公司合作成立古镇全球灯饰照明产业基金,第一期募集规模8亿元,重点支持灯饰产业升级重大项目和企业发展总部商务、上市融资。组建古镇灯都小额贷款公司、恒丰担保公司和古镇南粤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加强对重点项目和科技型、成长性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五是培育行业人才后备军。设立创业孵化基地,选录23个大学生团队入孵开展灯饰设计、电子商务等创业活动。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筹建灯饰职业学院,培养行业技术人才。 (古镇镇党政办)

  三角镇积极推进全民治安工作。一是搭建“三网络”,夯实全民治安工作基础。着力科技促防,完善“天网”。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视频,筹措资金500多万元在全镇7个行政村全部建立视频监控中心。着力发动群众,织牢“地网”。组建义务治安巡逻队、护校队、“三员”义务治安队等群防群治组织。着力屯警街面,强化“专网”。推行“街面警务”,建立以派出所、巡防大队为主,机关民警、交警为辅的专业巡防网络。二是创新“四模式”,探索全民治安工作路径。试点探索网格化管理模式。以高平村为试点,将其划分为17个网格化单元,实行责任包干,由村委负责人、辖区民警主控,片长、生产队长及治安积极分子配合,加强网格区域治安管理。该村4-5月份刑事警情同比下降54.2%,治安案件数下降21.1%。创新出租屋管理模式。通过“四个三”举措加强出租屋管理:推行放心户、一般户、重点户等三色登记;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三防措施;实行旅业式、业主式、动态式等三式管理;完善登记管理、二级管理、税收管理等三项制度。试行高平电镀工业区治安防控模式,在主要路口建立2个治安岗亭,安装6个活动铁马、112条防撞柱、2套遥控道闸,招聘13名治安员。5月以来,园区路面实现零发案。试行信宜新村治安防控模式,实行半封闭式管理,发动治安积极分子50多人,组建一支义务治安巡逻队。3月以来,该村实现零发案。 (三角镇党政办)

  沙溪镇“四个一”开展雨污分流工程。一是成立一个领导机构,提供组织保障。成立由镇长任组长,主管副镇长、党委委员为副组长,成员包括住建局、综合执法局、财政分局、国土分局、规划分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工作领导小组,为雨污分流工程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形成一个工作机制,提供制度支持。把组成建成区的行政村划分成片,建立片长负责制。由领导组单位负责人担任片长,负责推进该片区工作。建立每月汇报机制,各片区联络专员定期将项目进展、资金使用、下阶段工作计划以及项目建设存在问题等情况报送至领导小组办公室。三是做好一个总体方案,指导工程有序推进。制定雨污分流工作实施方案,为雨污分流工程提供科学指导。建立倒逼机制,根据前阶段目标实现情况,及时调整后续目标完成时限和工作要求,对未完成任务的责任单位进行问责,限期制定加速方案,确保工程按时有序推进。四是选好一个试点,突出示范效应。将具有较好雨污分流基础的元亨里村作为实施试点,目前该村雨污分流工程已进入施工图细化阶段。在设计审查、概算审核、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方面,该镇将优化审批流程,争取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沙溪镇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