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反映]
市财政推进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我市财政安排5300万元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推进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主要措施:一是探索建立以中小微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金融管理服务新体制。发挥800万元融资担保风险准备金作用,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引导金融机构向镇区延伸,完善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大力培育小额信贷组织,鼓励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组建小额贷款和融资担保行业协会,探索针对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监管模式。二是开拓中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新模式。计划推出多项措施:推出“区域集优”中小企业票据融资模式,市镇共同出资5000万元设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专项资金,并安排贴息资金,帮助企业开拓新融资渠道。创新抵质押模式,以火炬区为平台探索开展知识产权抵质押试点工作;探索开展农村集体用地使用权质押等新型贷款担保模式。探索推进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为小微企业、农户和城乡创业者解决小额贷款需求。三是创新信用体系建设。市财政安排350万元专项资金,依托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和相关业务,整合公共服务平台和资源,构建中山市征信和金融服务一体化系统,形成集企业融资申请、企业信用评级、银行产品展示、贷款需求撮合等功能于一体的银企对接平台,为中小微企业创造良好融资环境。四是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体系和农业灾害风险分散机制。市财政安排300万元风险补助金,支持农业风险互助协会逐步开展农机风险互助、花卉苗木种植风险互助等试点,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险种。
(市财政局、金融局)
我市强化技能人才培养引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近日,我市举行中山•广西技能人才专项合作交流签约仪式,广西工业技师学校等11家技工院校分别与火炬开发区等5个镇区及中山金港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预计本次签约院校每年可输送技能人才超过1.5万名,将有力缓解我市技能人才紧缺的局面,并为有关镇区及企业提供更灵活的人才培养方式:一是按我市镇区、企业需求供应专业对口的技校毕业生。二是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三是共建实训、生产中心,强化预订学生的上岗前训练。四是安排学生到企业开展顶岗实习。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市人社局将通过促进“两个转变”、搭建“两个平台”、强化“一站式”服务,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能人才支撑保障:一是创新技能人才培养引进思路,促进工作“两个转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工作由政府主导向政府指导转变,发挥市场和用人单位主体作用,推进校镇合作、校企合作,使人才供需双方建立直接合作关系,及时解决用工问题。指导镇区、企业在人力资源丰富地区建立长期的技能人才培养和输送基地。生产工人引进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省际、市际合作由偏重劳动力输入转变为人力资源全面合作,优化产业工人素质结构。二是搭建技能人才培养引进和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市技师学院建设,加强对民办技工学校、定点培训机构、见习基地的指导。加强政府间合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指导在我市务工人员较多的地区建立人力资源工作站,协助做好人才培养引进和维权服务等工作。三是强化“一站式”服务。完善市、镇区、企业三级用工信息网络,及时掌握企业用工信息。加强人力资源办服务窗口建设和人才政策宣传,为企业和人才提供简捷高效的服务。 (市人社局办公室)
[镇区动态]
黄圃镇着力推进水利工作。一是着力完善设施。先后投入2亿多元,加固重建文明围江头涌泵站等一批水利设施,完成横石围等75.6公里大堤达标加固工程,对全镇五大联围共50多公里长的大堤进行防渗灌浆。今年对大雁围全堤段11公里大堤实施混凝土路面浇筑,投入500万元对大岑村大雁桥上下游堤段等进行抛石加固处理。二是着力管养堤防。每月定期对辖区内堤防进行检查评比,做好堤围养护、除蚁灭鼠、巡堤查险报险等日常管理养护,堤容堤貌得到明显改善。三是着力管理水闸。按照涨潮退潮情况及时开闸换水,确保围内河涌水环境清洁。配合农时季节农户种养需要合理放水与排水。洪水期间采取先开闸放水满足农田生产及种养需要,后开排灌站排渍水的措施,确保低洼农田不受浸。四是着力落实“三防”。做好防洪工程安全检查,确保水利工程防洪能力。做好防汛抢险物资、人员、预案落实,今年储备编织袋10万多个,砂石料13000多立方米等一批物资。抓好防汛责任制落实,汛期前召开全镇三防工作会议部署工作,确保全镇安全度汛。五是着力维护秩序。加强河道堤防巡查监管,清理违章建筑物。加强河道采砂监管,确保河堤安全。六是着力整治河涌。先后投入专项整治资金5000多万元,整治内河涌30多条,总长90多公里。率先实施活水循环工程,对鳗沥涌进行整治,有效解决河涌淤积和污染问题。投入1400万元建设管网,引入企业造纸冷却水对文明涌进行活水循环。 (黄圃镇党政办)
东凤镇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显成效。近年来,东凤镇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镇拥有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个,国家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个;全镇企业累计参与制订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等各类标准22项,重点产业主要工业产品采标认证达62项。主要做法: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加强标准化知识的普及宣传。以“质量月”和“世界标准日”为契机,会同经信、质监等部门到各工业园区开展集中宣传,增强全社会标准化意识。二是开展技术标准试点。探索技术标准工作推进模式和运行机制,在镇内具有影响力的小家电、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和玻璃建材业等产业集群,选择并重点支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技术优势、科研能力的企业开展标准化试点工作,4家企业成功创建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发挥示范企业带动作用,提高整个产业行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科技进步。三是加强政策扶持。鼓励各类技术委员会落户,制定扶持办法,对本地企业参与标准化活动进行资助奖励。对申报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的企业给予经费补贴,并安排专项资金扶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今年对获科学技术奖和牵头制定产业集群联盟标准行业的企业给予1万至10万元不等的奖励,进一步提高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 (东凤镇党政办)
南朗镇“五个到位”构筑安全发展防线。一季度,全镇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没有发生工矿商企业、水上交通和火灾事故,为全镇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良好的安全环境。主要做法:一是投入保障到位。将相关工作经费纳入镇级财政预算,加强应急救援体系、执法装备、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提升特种作业人员业务水平。二是安全监管到位。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建设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开展多次联合执法,共检查企业19家次,查出并责令整改隐患2项。坚持重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实行“动态分类排查、动态评审挂牌、动态整改销号”管理机制。三是应急管理到位。高危行业企业依法建立专(兼)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完善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事故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安全文化建设到位。以“安全生产年”为载体,广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安全宣传栏、安全宣传画廊、安全文化广场,宣传安全知识。推进“安全社区”建设活动,开展应急抢险救援预案实战操演。五是考核奖惩到位。完善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强化指标实绩和工作绩效考核,加大较大事故的考核权重。梳理归纳隐患分布情况,采取约谈单位负责人、注册安全主任,签订整改承诺书等方式,加快整治步伐。(南朗镇党政办)
坦洲镇提前完成“个转企”年度工作任务。坦洲镇深入推进“个转企”工作,全镇转型升级企业累计达468户,提前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全镇市场主体结构优化明显,转型升级后的企业生存情况总体良好。主要做法:一是加强调查摸底。通过实地走访辖区内的个体大户,将转型升级工作重点放在对存量个体工商户的转化上。把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确定为转型升级重点对象,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引导帮扶,推动其成功转型升级为企业。二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播放电视广告、张贴标语、派发传单等方式,大力宣传“个转企”优势,使广大个体工商户了解相关优惠政策,提高转型升级的积极性。三是加强服务扶持。设立专门辅助登记窗口负责发放、预审资料,由熟悉“个转企”相关政策及办理程序的人员提供转型升级咨询等服务。设立专门机构,提供上门咨询、上门办理等服务。对成功“个转企”的企业定期回访,加强跟踪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坦洲镇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