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反映]
我市财政积极推进公共医疗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低保户、城镇“三无人员”等困难群体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费个人缴费部分,由城乡基本医疗救助金或镇区财政支付;纳入扶贫助学范围的大中专学生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由市扶贫助学基金对个人缴费部分补助50%,有效扩大了社会医疗保险参保覆盖面。市、镇两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参保补助标准逐年提升,逐渐扩大报销范围,实现城乡居民门诊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全市近24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2011年,我市已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及外来务工者、灵活就业人员等人群纳入医保参保范围。二是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从2010年年底至今,全市所有政府办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参保人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参保人员门诊就医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并分类提升报销限额。2011年全市各级财政合计补助资金531万元,确保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先后出台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加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健全农村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已基本建成,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27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遍布城乡,建站覆盖率100%,城乡居民20分钟内能到达最近的医疗机构。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和镇区医院诊疗人次占全市医疗机构总诊疗量的70%。 (市财政局办公室)
市食药监局深化“三打两建”宣传工作。一是丰富宣传载体,扩大行动宣传。在该局网站设立“三打两建”专栏,及时向公众公开相关文件、重大活动、工作成效及进展等,增强工作透明度。在《中山日报》开设“三打两建特别报道”专版,集中报道餐饮食品药品专项行动等工作。积极推动“三打两建”进社区、进企业、进市场,在药品生产及药品流通企业中摆放工作展板,呼吁行业加强自律。编印“三打两建”工作简报,及时向领导和相关部门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加强部门联合执法。二是畅通举报渠道,严格投诉受理。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介加强宣传,公开24小时举报投诉电话,落实举报投诉值守制度,迅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制定投诉举报办理流程,对群众举报信息及时记录、核实受理。三是深入基层,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积极推动“三打两建”进社区工作,构建市、镇、社区的三级立体监管网络,重点深入基层社区开展宣传工作,广泛发动群众举报投诉,共同打击各种制假售假行为。在镇区开展“3•15消费者权益日”主题宣传活动,宣传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安全知识,发放自编宣传资料3000余份。 (市食药监局办公室)
[镇区动态]
石岐区推进岐江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一是狠抓禽畜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将全面整治岐江河两岸禽畜养殖场作为促进岐江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的一项重要工作,强力推进、以人为本,提前15天全面完成养殖场清拆整治任务。清拆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处理大小猪只5356头,实现“零”强拆、“零”上访目标。同时为防止禽畜养殖业污染“回潮”,建立以“土地所有者负责、职能部门联合监管、全社会监督”为“三道防线”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整治成效。二是狠抓重点污染源巡查。建立重点污染源监察制度和日常巡查制度,对有生产废水排放、废水治理设施的企业,坚持每月勘查。同时,对沿岸企业加强日常巡查,监督企业的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监督沿岸重点污染源的生产废水经治理后严格执行生产废水一级排放标准。此外,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通过搬迁污染企业,辖区企业从300多家减至100多家,大大减少了企业排污对岐江河水质的影响。三是狠抓雨污分流工作。在大部制改革后,该区迅速组建住建局人员,对雨污分流工作实行分片分责任操作,招标工作与社区宣传入户工作同时推进,并拟每年投入2000万元的建设经费,确保人、财、物安排到位,为雨污分流工作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提供有效保障。按照市关于雨污分流的工作要求,做好群众宣传发动工作,确保宣传到户;加快雨污分流收集管网建设,力争在中心城区率先实施雨污分流。 (石岐区党政办)
小榄镇“四个积极”推进平价商店建设。目前,全镇共建成农副产品平价商店13家和冷藏储备设施1家,实现稳价惠民的目标。主要做法:一是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专门成立推进平价商店建设工作小组,制定建设方案。召开平价商店创建工作会议,宣讲优惠政策,指导企业申报平价商店。镇农业、经贸、三产、食安、工商等部门为平价商店开“绿灯”,解决营业执照变更,理顺产销对接,给予水电价格优惠等,有力促进平价商店建设。二是积极构建平价商店网络。采取先试点后推广、先城区后覆盖周边社区、先建综合店后建专门店、先超市商店后农贸市场的“四先四后”工作思路,推进平价商店“横向”发展。目前,全镇15个社区已有9个社区建成平价商店。此外,着力构建“农场—商家—群众”的纵向销售网络,减少流通环节和费用,降低肉菜、水产、禽蛋等商品价格,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三是积极完善平价商店管理机制。依托社区价格监督站组成平价商店日常管理组,对平价商店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和指导服务,并加强平价商店采价人员的日常工作指导。定期召开平价商店工作交流会,研究解决问题困难。通过人性化、规范化管理,确保平价商品明码标价,专项监管到位。四是积极扩大平价商店影响力。通过网络和微博平台对全镇平价商店进行评议,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三项建设”知名度。 (小榄镇党政办)
黄圃镇“五注重”推动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建设。黄圃镇作为全市镇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试点镇,于2011年下半年启动中心筹建工作,预计今年6月份投入运营,在前期工作中坚持“五注重”:一是注重高起点谋划。领导重视,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科学定位,邀请省委党校专家多次到镇指导筹建工作。结合全镇发展规划,把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定位为集行政审批、资源配置、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行政服务平台。二是注重集约化建设。充分利用近100亩的原黄圃理工学校进行重新规划,设置综合政务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等功能区,打造全方位的行政审批、群众文化生活服务基地。三是注重多功能配套。采用新一代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标准,从单纯的行政审批向资源整合、公共管理服务、社会中介服务等领域拓展。提升行政审批效能,协调民政、工商、地税、规划等机构(部门)进驻,相关部门审批流程相互对接,实现“进一扇门,办全部事”。引入银行、电信、快递等服务机构,引导商会、个私协、驾协等社会团体进驻,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四是注重科学化管理。设计和优化服务流程,以并联审批、内外上下联动等为目标,建立优质便捷的服务流程。建设智慧化网上服务功能,建设好中心审批服务网站、智能服务功能等软件设施。实施绩效管理战略,引入绩效评估方法。五是注重服务广覆盖。将政务服务工作延伸至村和社区,是综合政务服务机构建设的一项重要环节。按照“以点带面,总体推进”要求,拟在大岑村、横档村等4个村和社区设立便民政务服窗口试点,打造村一级服务平台。 (黄圃镇党政办)
三乡镇大力实施富民惠民工程。一是突出实施一批民生重点工程。推进抗咸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咸潮”问题。加快完成桂山中学二期、中心幼儿园改建,让群众享受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推进茅湾涌蓄洪湖工程以及雨污分流工程建设,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内河涌黑臭问题。二是突出镇财政向“三农”工作倾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凡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同意的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均可向镇财政申请贷款贴息扶持。投入1000万元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开展竞争性投放。统筹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工作,加大农村治安经费补贴力度。三是突出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特定困难群体救助标准,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由350元/月提升至600元/月。每年配套安排困难群体救助专项资金,对特困退休干部职工、残疾人等进行专项救助。投入100万元设置妇女重大疾病救助基金,增强妇女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的能力。按照每个场地补贴2万元的标准,推进完善农村“851工程”:即每个村(社区)拥有一个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一间农家书屋等8个场地;组建一支体育队伍、一支传统民俗队伍等5支队伍;每年开展1次以上全民参与的文体活动。广泛开展全民修身活动,结合该镇外来人口多的特点,将外来员工修身行动作为全民修身的重点工作。 (三乡镇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