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镇加强义工队伍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三角镇党政办)
三角镇围绕“学雷锋,齐修身”主题和建设幸福和美三角目标,结合实际,率先行动,正式成立一支社会阶层全覆盖、服务工作全方位的义工总队,实现义工资源对接,把义工行动与创新社会管理结合起来。
一、积极整合原有资源,打造义工队伍新格局
(一)社会阶层全覆盖、服务工作全方位。通过“党团组织引领、机关(部门)单位统筹、村居跟踪落实、企业大力支持、社工专业指导、义工冲锋在前、全民共同参与”的模式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整合各社会组织资源,开创社会组织“大部制”格局。目前,该镇已成立以公务员、村居、企业和社会组织来划分的4支义工支队,各支队按照不同单位分别成立了32支下属义工服务队,登记注册的义工达600多人。
(二)探索“社工+义工”模式。积极探索“社工+义工”模式,通过社工“带”义工的方式,盘活义工资源,深挖义工潜力。三角社工站暨居家养老服务站于2011年11月成立,按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运作,辐射全镇居民,但社工站人员有限,远远不能满足该镇11万多居民的需求。通过“社工+义工”模式,社工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对义工进行培训,促进义工服务常态化发展;义工又可以帮助外来社工更好地融入社区,提供更加优质有效的服务,两者相互促进,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需求。
二、突出重点,规范管理,将义工服务落到实处
(一)健全组织建设。一是理顺机构设置。设立由党委书记任总队长,秘书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的义工总队,负责统筹推动全镇义工服务工作。二是建立志愿者工作考核机制。做好会员义工服务时间、服务项目、服务对象的统计工作,对会员义工进行晋级评定,对义工服务活动效果进行评估,要求每个义工1年义务服务时间不少于48小时。同时,把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作为创建文明镇区、文明村(居)考核的重要指标。
(二)加强制度建设。一是推动义工网络化管理。建立网络平台,规范义工网络注册、信息报送工作管理。通过义工注册后台管理系统,及时发布服务信息,让广大义工在平台上快速检索适合参与的服务项目以及上传反馈义工服务中的经验感受,提供一个社会了解三角义工事业的窗口和义工间交流学习的平台。二是完善信息报送制度。组织专人负责义工总队重大项目活动新闻通稿撰写、媒体沟通协调,及时组织信息报送。
(三)关注民生和弱势群体。一是关注民生和社区生活。如与旅游休闲、交友、亲子教育等活动相结合的户外活动;以培养礼仪情操和公益意识为目的的微文明、微环保、微慈善宣讲活动。二是关注弱势群体。义工队服务项目重点向特殊儿童、智障人士、孤寡老人、边缘青少年、残疾人、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与特殊群体倾斜。
三、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打造义工总队品牌
(一)加大社会宣传,倡导义工风尚。利用新三角报、电视台、文化广场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宣传载体,让社会充分了解义工、认知义工、接受义工。树立一批先进模范义工队和个人典型,通过提高义工活动的吸引力、义工典范的号召力,吸引更多人加入义工行列。义工总队在雷锋精神的引领下前进,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义工精神,并通过设置扎实长效的服务项目,将雷锋精神延伸在每一月、每一天,使义工活动从“自发到自觉”,壮大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一支新兴力量。
(二)深挖义工资源,发挥义工专长。坚持“社区所需、志愿者所能”的原则开发服务项目,总队骨干积极走访各社区,深入厂房店铺、田间地头开展调研工作,了解群众需求。以摸底调查为依据最终确立八大切实为群众、优先助弱势的服务项目。同时,充分利用义工资源,对义工进行分工,发挥其专长,如医护义工对孤寡老人进行家访体检保健,教师义工对成长障碍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等。
(三)扩展义工项目,开展主题服务。该镇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八项特色服务:一是启智项目,对特殊儿童、智障人士进行功课辅导、心理辅导、康复训练等。二是松柏项目,对退休、孤寡、有特殊困难的老人进行定期探访、家务料理、康复护理。三是助残项目,对残疾人进行“一帮一”结对帮扶。四是成长项目,对边缘青少年、行为偏差青少年进行教育性、训练性和康乐性的服务。五是活力项目,对社会群众开展有教育性意义的户外专题活动。六是微行动项目,开展微文明、微环保、微慈善等主题活动。七是艺术团项目,开展歌唱、舞蹈、手语操等丰富的文艺演出活动。八是帮扶项目,开展低保、低收入、较困难家庭的就业帮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