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区全力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内涵发展
(东区党政办)
近年来,东区走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之路,全力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内涵发展,努力打造我市素质教育高地、创建高品位教育名区,取得显著成绩。
一、高度重视,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建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党政领导与学校挂钩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管理责任制和任期考核制度,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一)优先解决教育问题。区党工委班子每年定期召开教育发展会议,研究解决教育建设用地征用、教育经费预算、教师待遇提高、学校内涵发展等重大问题。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学校,与校长、教师交流,开展专题调研,解决实际问题。
(二)优先规划教育发展。近年来,共投资约1.5亿元新建和优化水云轩小学、朗晴小学、远洋城学校等3所学校,整合教育布局和资源。今年计划投资4230万元新建东区中学高中部宿舍楼2幢,投资1800万元增建水云轩小学教学楼1幢,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东区公办小学优质资源的需求。
(三)优先安排教育投入。教育经费投入逐年持续大幅增长。2009-2011年区财政下拨教育经费分别为6581.4万元、8776.4万元、9555.4万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5%、33.3%、8.9%。3年来区财政累计投入教育经费约2.5亿。2012年东区教育财政预算经费为1.93亿元,接近去年全区可支配财力的三分之一。同时,设立学校项目经费,为各所学校的个性发展和特色发展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为顺利推进校安工程,东区全力承担民办学校校舍加固所有费用,一次性投入加固资金近200万元。
(四)优先提高教师待遇。多年来,教师工资都能按时足额发放,工资提升、各种补贴、慰问金、“两保”、住房公积金等全部落实。2011年该区教师年平均工资预算已经达到9.6万元。2012年,在进一步加大提高教师待遇和福利的同时,对在职教师体检费、工会活动费、节日补贴等均有较大幅度提升。同时,加大教育表彰奖励力度,今年全区奖教资金达317.5万元,同比增幅超过45%。
二、创新机制,促进区域教育内涵发展
(一)完善管理运行机制。自主研发由东区教育信息网、教育工作导航系统、督导评估系统、学生成长档案袋、新生登记平台五大系统构成的“东区教育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形成教育管理立体信息网。区教办及全区中小学、托幼园所等100多个单位实现办公无纸化、自动化,大大节省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创新教师培养机制。结合东区实际,对新教师招聘制度进行重大改革。成立以教办主任牵头各校校长直接负责的招聘工作小组,要求初次通过招聘考核的教师进行实习考核和教师招聘考试,从源头上保证新入职教师的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重点打造教师团队中新教师队伍、青年教师队伍、骨干教师队伍等三支队伍,制定培养和奖励方案。组建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十佳班主任工作室等三个工作室,促进教师名优团队发展。
(三)形成小学术科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从配足配齐高水平学科专业教师、严要求落实课程标准、全方位评价各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入手,逐步形成小学术科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在全市率先通过质量评价,推动体育、艺术、科技与信息等学科发展。近年来,东区各校术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在体育、音乐、美术、科学等领域获得更多发展机会,成长更均衡、更全面。
三、创新理念,推进区域教育多元发展
在近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东区教育逐步形成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其内涵为尊重生命、尊重教育和受教育的人,尊重其内心发展需求。
(一)形成多元化的发展策略。在整体规划、鼓励特色的框架下,力促各级各类学校在办学理念及办学策略方面多元发展。如东区雍景园小学以“上善若水,顺势而为”为教育理念,以“打造伙伴式家校关系”为切入点,彰显学校特色。
(二)拓展多样化的教育模式。着力推动区域内各学校形成多元的教育模式及教育特色。如在德育方面,推动“一校一特色、一班一亮点”的创新举措,柏苑小学的“女生教育”、雍景园小学的“家校合作”等独具特色;在艺术、体育等领域,水云轩小学的武术、松苑中学的气功操、朗晴小学的版画、竹苑小学的男子舞蹈等异彩纷呈,各校艺术教育特色逐渐形成。
(三)培育各具特色的学校文化。着力构建适合和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学校文化。如雍景园小学以“水文化”诠释教育,诠释生命;朗晴小学的四大主题园林景区与校园浑然一体;水云轩小学的“两廊”、“两庭”、“四园”和武术雕塑等渗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