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 > 期刊选摘

《政务动态》--〔2012〕第17期(总第986期)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2年02月10日

  编者按:当前,各镇区各部门狠抓经济工作开局落实,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确保经济社会建设各项工作实现开门红。现将有关措施选载如下,供参阅。

  我市16家企业获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11116万元。近期,我市16家企业喜获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扶持资金11116万元,计划投入资金325731万元,财政资金投入乘数效应达1:28,杠杆作用显著。其中,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政银企合作专项资金项目共14个,占市经信局推荐报送项目的82%,获省财政贴息补助资金8616万元,占全省补助金额的8.6%;第二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高端新型电子信息)项目共2个,占市经信局推荐报送项目的40%,获省财政补助资金2500万元。近年来,我市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努力做大做强新型产业,塑造区域品牌,为中山经济发展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机制,通过竞争性安排,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充分发挥财政投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引导金融及其他社会资金投入,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市经信局办公室)

  西区四举措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该区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7%,居全市第一。主要做法: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通过落实党工委“五联系”制度,由党政领导牵头召开座谈会、现场走访等形式了解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协助企业解决难题。如协助解决千叶电器用地,朗科包装、正派等企业道路占地赔偿,琪朗灯饰收地和道路建设等问题,促使上述企业在年内动工建设。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双转移”,淘汰生产技术落后、效益低下、污染严重的企业,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土地保障。2010年以来,共有10家劳动密集型低端企业转出,共转移劳动力2000人,腾出土地约200亩。三是落实1000万扶持资金工作。做好产业扶持资金宣传和落实工作,推进扶持资金在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研发、市场开拓、提升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11年,有11家企业技改项目申报69万元技改专项扶持资金,24家企业申报79万元参展补贴,22家企业获得出口扶持奖励283万元,对8家重点中小企业新增贷款贴息92万元。共发放扶持奖励金额500多万元。四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开展技术改造。2011年好来化工、大洋电机等13家企业进行了技改投入,大大提高生产力,改善生产条件。积极落实市有关技术改造项目资助的政策,协助大洋电机、日丰电缆组织省、市级技改项目申报。其中大洋电机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产业化项目获省财政补助额度1400万元。 (西区党政办)

  黄圃镇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促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启动横石路、鳌新路等镇内道路改造,全力配合江番高速、南沙疏港铁路等省市重点工程建设。二是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加强与知名企业互动,引进一批竞争优势明显的装备制造、智能家电、食品医药、新能源经济项目。紧跟粤台游艇、国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项目引进,签订投资协议。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强化效益评估,探索建立招商项目预期效益与实际效益相符的保障制度。三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传统产业,整合马新、大雁、大岑工业区资源,打造全国名牌家电生产基地和中国小家电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家电、食品行业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推动家电和食品产业升级核心技术研究。发展新兴产业,依托黄圃港建设“一区五园”,重点发展生产型服务业、船舶配件装备制造业等,建设中山北部新兴产业示范区和现代物流基地。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四大商圈,加快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四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落实市4亿元产业扶持专项资金政策,引导企业投向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领域研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孵化环节研发。筛选成长性较好的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鼓励企业争创名牌名标,扶持自主品牌企业做大做强。五是狠抓节能集约发展。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鼓励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强化集约节约发展理念,通过限期开发、调整使用、统筹招商、有偿收回等措施,盘活闲置用地,加强土地储备。六是加强企业服务。积极引进兴业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运用财政、税收等扶持手段,为镇内重点上规模企业提供政策支持,鼓励强优企业上市发展。 (黄圃镇党政办)

  南头镇力促经济开局良好。一是抓好企业转型升级。出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实施办法》,计划“十二五”期间投入1600万专项经费,用于鼓励企业在技术创新、改制上市、创名创优、集约发展等领域的新成果,加大对优质企业的扶持奖励力度。完善市家电创新中心平台,已落实中国质量认证中心EMC等系列实验室的建设投资计划。二是抓好企业招工用工。在年后举办一场大型招聘会,为企业招聘3000多名工人,有效解决用工难问题。利用友好县市资源,到湖南、江西及省内清远、韶关、阳江等地招工。目前镇内绝大部分企业招工情况良好,用工缺口逐步缩小。三是抓好企业上市。出台奖励政策鼓励企业上市,对已制订详细上市工作计划,完成改制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经中国证监会广东监管局辅导备案的,镇政府给予补助50万元。企业在国内或国外成功上市,募资金额5亿元以下的,再给予补助100万元;募资金额5亿元以上的(含5亿元),再给予补助150万元。四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华南家电城海雅项目将在今年3月份前动工建设。五是抓好服务业发展。利用家电企业众多、大型家电企业均拥有产品展示厅、交通便利、民俗文化丰富等优势,打造工业旅游。推动房地产合理开发,带动服务业发展。全镇共开发房地产项目19个,盘活旧楼盘3个,规划用地面积2167亩,规划建筑面积220.4万平方米。 (南头镇党政办)

  大涌镇积极推动红木家具产业升级。一是积极探寻红木家具产业“全域中山”升级之路。2011年12月将已在镇内举办四届的红木家具展移师中山博览中心举办,推动“大涌红木”向“中山红木”迈进。今年3月将与三乡镇、沙溪镇合办中国红木古典家具展览会,目前在全国各地展开地毯式推广,收效良好。二是筹建我市首个木材交易市场,从源头上控制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完善红木家具产业链。三是文化引领产业向高端发展。引导企业强化精品意识,对红木家具固有的文化元素进行深度开发,通过提升文化品味,提升产品附加值。四是整体推广红木品牌,降低宣传费用,提高传播效果。去年开始,该镇在京珠高速公路上打出“大涌牌”,对镇内企业进行整体推广。今年还将“大涌红木家具”品牌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五是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促企业实现资源共享。该镇已有市红木家具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等运作较成熟的平台。目前引进行内著名的家具设计公司,筹办一本家具杂志。“红木家具身份证”、“红木家具价格指数”等可实现全市红木家具企业共享。 (大涌镇党政办)

  坦洲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2011年,该镇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1亿元,增长22.2%;实现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32.25亿元,增长25.78%;完成制造业服务环节分离目标任务。主要措施:一是打造饮食服务重点集聚区。以德溪路为主体,对道路整体外观进行改造,打造中高档特色饮食街。二是抓好房地产重大项目。坚持适度发展房地产业,优化整合土地规划资源,围绕雅建房地产、敏捷地产国际花城等重大项目,集中打造高档住宅区,提升高端人才居住消费集聚度。三是加强重点企业扶持引进。做好上海惠普有限公司项目洽谈对接,争取在软件服务外包及人才培训发展上取得新进展。推进企业生产和服务业环节分离试点,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四是拓展特色产品销售渠道。推进镇特色产品展销区筹建,引导华泰电子、国信通科技等企业进驻,设立产品展销专柜,以旅游产品形式拓展销售推广渠道。五是落实扶持奖励措施。组织召开服务业发展座谈会,对市、镇服务业扶持政策进行专题讲解。鼓励企业开展制造业服务环节分离,激励服务业企业完善统计报送工作机制。出台《关于对2011年推进坦洲镇服务业发展的企业进行奖励的通知》,对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的企业进行奖励。 (坦洲镇党政办)

  港口镇加大游戏游艺产业扶持力度。一是完善游戏游艺基地规划,加强基地内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提升基地竞争力和辐射水平。二是成立游戏游艺创新基金,鼓励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游戏游艺和动漫科技企业成立研发中心。对研发中心通过市级认证的,配套奖励5万元;通过省级认证的,配套奖励10万元;通过国家级认证的,配套奖励100万元。三是鼓励游戏游艺企业转型升级。对在A股主板市场上市的游戏游艺企业奖励200万元,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奖励150万元,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奖励100万元。四是推进游戏游艺产业链和公共平台建设。目前正在争取国家质检总局支持,力争把全国游乐设施作业人员实操考核基地、无损检测基地和试验检测基地落户在港口,为我市游乐设施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便利。 (港口镇党政办)

  阜沙镇打造“五型”商会促经济社会发展。一是拓宽工作思路,打造“服务型商会”。商会专干定期深入各会员企业走访调研,帮助企业破解人才、资金等发展难题。3年来,在企业融资、土地、税收、供电、劳动用工等方面提出200多条次意见建议,大部分得到镇政府重视和采纳。鼓励会员参政议政,带领会员企业党员发挥模范作用,成立30多家两新组织党支部。配合交通部门,在24家企业成立“交通安全服务站”,加大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二是引领科技创新,打造“创新型商会”。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010年以来,会员企业共申报各项专利158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级高新企业1家。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促成榄菊实业、东菱威力等5家会员企业成为市“三个一百”政策扶持企业。三是履行社会责任,打造“公益型商会”。引导非公企业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投身公益慈善事业。2009年至今,会员企业为社会各界捐款超1200万元,捐助项目包括浮虚山公园建设、校园建设等重要民生工程。四是积极参与修身,打造“学习型商会”。通过企业修身,促进企业诚信经营、回报社会。先后举办劳动合同法、税务知识等培训讲座30多场次,企业参与6000人次以上,有效促进企业员工素质和生产管理水平提高。五是加强自身建设,打造“实干型商会”。完善商会管理机制,优化服务流程,提高专职干事知识水平。采取市场化运作,合理拓宽创收渠道,促进商会可持续发展。(阜沙镇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