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 > 期刊选摘

《政务动态》--〔2011〕第187期(总第966期)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1年12月23日

[情况反映]
  我市5项目获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5500万元。近日,明阳风电“6.0MW大型风机设计关键技术攻关”、汇和药业“抗耐药菌创新药物临床试验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等2个项目获第一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计划2500万元支持。木林森、达华智能、鸿宝电业等3个LED产业项目获第二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计划3000万元支持。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市科技局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导作用,以建设电动汽车产业和海上风电装备基地为切入点,重点在新能源、新光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上述5个获千万元级支持的项目代表海上风电装备、新药创制、LED新能源等产业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具有国际先进性水平高、自主知识产权独占性强、重大创新前瞻性优、经济收益性好等显著特点。目前我市已有119项目获国家、省科技立项或奖励,获国家、省科技经费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26亿元。国家、省市资金合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发大作用,预计将带动企业投入36亿元,新增产值230亿元。 (市科技局办公室)

  我市实现社会工作镇区全覆盖。目前,我市24个镇区全部设立社工综合服务中心(或社工站),实现全市社会工作镇区全覆盖,成为全省首个以社工综合服务中心(或社工站)形式实现全覆盖的地级市。主要做法:一是“一镇一品”推进,打造服务品牌化效应。各镇区和试点单位结合实际,有重点有步骤开展社会工作。东区花苑社工站重点开展老年人服务,为社区长者家建设和谐大“家”。南区社工中心主要开展社区服务、解决社区矛盾纠纷,维护邻里和谐,促进社区青年就业。二是社工义工共进,加快人才本土化培养。坚持本土培养为主,吸收引进相结合,全面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我市多所高校开设或研究设置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其中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校区已设立社会工作专业并招生就读。积极引进省内外有丰富服务和管理经验的社工机构入驻,目前已注册登记8家。探索培养社会工作员机制,实行社工综合服务中心服务队伍“5+3”模式,其中“5”为专业社工,“3”为本地社会工作员,主要面向当地具有大专或以上学历、热爱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才,特别是社区服务人员或优秀志愿者。鼓励优秀志愿者经专业培训,通过社工考试,转化为社会工作者。探索开展社会工作员认证培训,对社区工作者、青年志愿者进行系统培训,在结业后认可登记为社会工作员,并鼓励参加社工考试,转化为社会工作者。三是政府社会携手,推动社工社会化发展。探索借助公益慈善力量、企业等社会资源,推进社会工作社会化发展。三乡镇在本地大型企业设立社工站,面向企业务工人员服务,通过与企业共同探索社会工作介入,引导企业发展社工,借助专业促进和谐。 (市民政局办公室)

[镇区动态]
  石岐区全面完成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工作。近日,石岐区举行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发放仪式,为在两年半前贷款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1010名居民发放养老金存折,标志着该区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工作全面完成。主要措施:一是加大投入,实行分类推进。2005年底,经联社启动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共投入经联社社保补贴3000万元。至2007年9个经联社共8529人成功参保,实现经联社全员参保。2008年为解决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居民的养老问题,出台《石岐区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方案》。投入专项资金128万元,开展以“家庭户”为参保主体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共征缴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费5961人,实现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二是创新模式,引入贷款参保。2009年,出台《石岐区居民养老保险贷款方案》,以“政府担保,居民借贷,银行发贷,待遇还贷”的方式协助居民参保。该区办事处向城区农村信用合作社提供2650万元担保金,为未能筹措到参保资金的老人提供参保贷款担保。老人只要配合办好借贷手续,银行即放贷为老人缴交养老保险费,借贷期间的风险由该区办事处承担,老人或其家属不承担任何风险。三是以人为本,切实为民分忧。按照贷款参保当年退休金标准进行测算,老人还贷时间约需4年多。在贷款1年后,部分老人提出提前还贷要求。为满足老人“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收领退休金”的愿望,该区立即为167名贷款参保的老人办理提前还贷手续。 (石岐区党政办)

  南区提高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水平。一是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党政领导定期听取外来务工人员意见诉求制度。将稳定就业半年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全市统一管理,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健全企业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对用工情况实施动态管理。促进企业规范用工管理,做到“三抓一确保”,即抓入职备案关,抓制度建设关,抓劳动合同关,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二是开展专项排查。组织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工资支付情况”等专项行动,加强对租赁企业和建筑业的重点监管。组织用人单位开展自查工资支付情况,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方案。企业自查共300多家,涉及人数28368人,其中外来员工23568人。重点监察企业388家,立案查处有违法行为的用人单位243家,涉及人数23438人,其中外来员工21870人,涉及金额903万元。三是发挥诉前调解主导作用。落实领导干部基层接访、上门探访、领导包案等措施,健全基层网上信访、手机信访办理制度。通过协调及时解决劳资关系矛盾问题,实现诉调对接。集体合同制度覆盖率80%以上、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覆盖率60%以上。截至11月底,接待信访案件1651宗,涉及外来人员3861人,涉及金额924万元。成功调解1546宗,调解成功率93.64%,仲裁立案105宗,结案率100%。(南区党政办)

  神湾镇“五个强化”完成校舍安全工程。神湾镇预计年底将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其中“全国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的详细数据、单体建筑物基本数据、校园规划数据和单体建筑物数据均100%完成,在24个镇区中名列第二。主要做法:一是强化领导组织。成立由镇长任组长,财政、监察、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为成员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制定校安工程实施方案,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布置工作。二是强化排查检测。组织对4所中小学校选址和16栋建筑物安全进行调查摸底,确定5栋建筑物须进行抗震检测,并委托鉴定机构实施鉴定。三是强化资金投入。公办学校由镇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校安工程,共拨付神湾中学3栋教学楼抗震加固专项经费预算300万元。2所民办学校共筹措建设资金455万元,镇政府全额补贴抗震检测费用2宗共3万元。用好市级财政首批补助专项资金97.5万元,加快工程进度。四是强化工程设计。制定重建或加固方案,确保符合强制性指标。严格执行设计和招标规定,聘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工程设计和编制工程预算。五是强化施工质量。项目建设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按有关法定程序与中标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校安工程全程接受社会监督,技术标准、实施方案、工程进展和实施结果等向社会公布。安排专人跟踪施工过程,严格监督施工质量。 (神湾镇党政办)

  南头镇努力建好省特级综合文化站。南头镇积极推进文化强镇建设,巩固省特级综合文化站创建成果。主要措施:一是发展七大文化工程,做到文化发展有规划。制定实施家电产业文化工程、园林盆景文化工程、传统民俗文化工程、公共文化服务工程、特色饮食文化工程、弘扬名人文化工程、绿色生态文化工程等“七大文化工程”,打造文化品牌。二是建立优先保障机制,做到文化建设有抓手。落实人员、经费、政策等三个保障。文化系统在职员工16名,其中8人为事业编制。近年来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和完善文化公园、文体广场、活动中心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将传统文化工程、中心文化公园改造工程、文体设施建设工程纳入“十大民生工程”,为文化事业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三是推进公益文化服务,做到文化惠民有载体。依托青年培训平台,针对中小学生开展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文化艺术培训中心累计开办80多期青少年艺术培训班,参加人数达3000多人次。发挥诗歌协会、摄影协会、音乐协会等10多个文化社团组织作用,积极开展活动。加大公共图书馆、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力度,拓宽公益性免费开放覆盖面。加大社会艺术培训,为社区、企业免费培训舞蹈、乐器等文化骨干。 (南头镇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