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镇“六着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民众镇围绕“主攻优势工业,提升现代农业,迅速壮大三产,保护优化环境”的发展思路,集中资源在六方面着力,实现“六个提高”,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一、着力调结构促转型,综合实力不断提高
一是主动错位发展,打造优势产业。集中力量打造沿江能源仓储化工建材集聚区、沙仔综合化工区、生态环保产业园及中山保税物流中心发展优势产业。二是强化邀商选资,增强发展后劲。今年以来引入投资21亿元的国电热电冷多联供项目和投资30亿元的武船钢结构项目。7•13招商推介会上签约项目10个,总投资40.3亿元,预计投产后年税收6.57亿元。三是推动科技创新,扶持企业壮大。与10多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系,组建6个产学研示范基地。共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镇两级技术中心36家,高新企业4家、省民营科技企业8家。华明泰等3家企业被纳入市后备上市企业,建华管桩等7家企业入选市“三个一百”战略企业。预计到2011年底,全镇生产总值50.8亿元,比2006年增长116.9%(下同),年均增长23.4%。工业总产值190.8亿元,增长113.4%,年均增长22.7%。国地两税收入5.8亿元,增长240%,年均增长48.2%。全镇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二、着力整合资源,农业和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农业产业化发展促农民增收。建成7100亩国家级安全优质蔬菜标准化示范区、8000亩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2000亩市级现代渔业示范基地,成功申报“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镇试点”。预计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27万元,同比增长11.2%。二是农产品牌建设出成效。创建“民众农产”品牌,产品日销量达5—10吨。今年3月成功打入美国市场,月销售量达100吨。三是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以岭南水乡旅游文化节成功举办为契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农家乐。建成27.5公里全市最长的绿道游径,创新发展绿道休闲游。全镇旅游景点年均接待游客113万人次,相继获评“中山旅游特色镇”、“广东省旅游特色镇”。
三、着力增收节支化解债务,财政实力不断提高
充分利用两年一级财政政策机遇,集中财力投入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鼓励企业增资扩产,制定土地转让缴纳建设保证金制度,促进新引入企业尽快建设投产。财税实现快速增长,其中2007年和2010年国地两税增速均居全市镇区第一。通过债务重组等形式,成功化解9.3亿元历史债务。扶持欠发达村加快发展,原有6个经济欠发达村已顺利脱贫。
四、着力早规划强基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规划以城区为中心,浪网、沙仔、锦标等三片区为副中心的“一主三副”城镇发展格局。全镇建设用地控规覆盖率达80%,划定“三旧”改造范围8741亩,储备土地7800多亩。最近5年累计投入3亿多元建设交通路网,道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66公里。启动建设沿江公用码头,完成城南华凯线、沙仔变电站等重点电网建设项目。投入4.15亿元建设农田路网、整治内河、改造危桥和建设水利设施。农桥路网和水利设施建设惠及全镇95%以上的村(居),受益农田面积近6万亩,受益人口3万多人。投资1.45亿元建成一、二期生活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运营。投入3000多万元开展绿化工作,打造民众大道等重点路段绿化走廊,成功创建为省生态示范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五、着力强化以人为本理念,群众幸福感不断提高
大力发展民生事业,新增财力向民生工程倾斜。均衡教育资源,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实现村村通公交,社区卫生站、农家书屋和健身场所全覆盖。筹措资金1.4亿元推进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全覆盖,基本实现全员参保。建设就业创业综合服务中心和农业创业孵化基地,吸纳约200名就业困难人员就近就业,370多名妇女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投入2000多万元,开展低保家庭、优抚对象危房改造,改善400多户困难群众居住条件。积极做好社会救助,每年发放金额达800万元。健全镇、村(居)、组三级信访维稳工作网络,实现社会矛盾纠纷调处率100%。建成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在中小学校和医院设立警务室,维护社会稳定。
六、着力优化政务环境,机关执行力不断提高
建立健全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实现部门定岗、定员,机关工作人员定责。公开招聘42名大学生,优化镇机关及村(居)后备干部人才队伍。建立重点工作督办机制,对全镇重点事项每月或每周进行专项督办,保障重点工作项目高效推进。2008年以来,共对292项重点督办事项,517项一般督办事项进行督查,完成率逐年提高。通过实行重点企业领导挂点联系制度、成立园区管理公司、组织银行为企业开展融资活动等手段,有效帮扶企业解决发展困难。 (民众镇党政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