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个转企”工作拉动市场主体结构优化成效明显。据统计,2011年2月10日至11月30日,全市共有5145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涉及注册资金数额约5.6亿元,从业人数约3.3万人。个体工商户所占市场主体总数由《中山市关于鼓励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下发前的78.50%降至75.02%。个体工商户增长速度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个体工商户比重偏高的局面有所改善。私营企业增长势头喜人,尤其是转型升级企业整体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户均注册资本由转型升级前约4.97万元提升至约10.79万元,规模明显扩大。截至10月31日的统计分析表明,我市市场主体结构优化成效明显。主要表现:一是数量结构优化明显。全市实有私营企业41472户,同比增加25.89%,占市场主体总数由去年同期的16.38%增至20.09%,个体工商户156109户,同比减少1.91%。1-10月,全市新设立私营企业11024户,同比增加95.84%,个体工商户26111户,同比减少19.62%;全市注销个体工商户22048户,同比增加20.68%。二是主体规模优化明显。私营企业总体规模扩大,个体工商户略有缩减。全市私营企业注册资本约为482亿元,同比增长25.81%,户均注册资本126.21万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全市个体工商户资金数额为294769.2万元,同比减少3.46%,户均资金数额为1.89万元,与去年基本持平。三是行业分布保持平稳。全市私营企业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其中制造业20162户,占总数48.27%,同比减少0.13%;服务业19306户,占总数46.23%,同比增加0.64%。批发零售业仍占个体户绝对优势,达95715户,占总数61.28%,同比增加0.86%。 (市工商局办公室)
我市火炬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试点通过验收。近日,我市火炬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试点通过由省质监局和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考核,成为省首个通过验收的省级高新技术标准化示范区。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2008年被确定为省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试点后,积极开展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推进科技创新与标准化“三同步”工作,园区内80%以上的企业实现科研与标准研究同步,50%以上重点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与标准制定同步,180多项技术标准实现产业化。目前,示范区内企业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地方标准47项,重点产品采标率达80%以上,发布实施联盟标准2项,13家企业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业企业”确认。积极承办标准化论坛、学术年会等标准化活动及建立标准化支撑服务体系,为企业有效开展标准化工作提供良好发展环境。经过3年建设,示范区有效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火炬区品牌建设,推动“产业立园,品牌强区”战略实施。 (市质监局办公室)
[镇区动态]
民众镇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成立食品流通管理工作小组,通过电视广播、悬挂宣传横幅等方式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宣传,共发放宣传单张700份。先后召集全镇100多户集贸市场经营者、超市负责人及食杂店主召开专项整治动员大会。二是加强监管,严把流通环节准入关。在登记大厅放置申请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指引资料,按要求必须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的新设经营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户,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书》才予核准设立登记。对日常监管认定不具备领取食品流通许可条件的经营户,依法取消相关经营范围或吊销其营业执照。在企业年检和个体工商户验照工作中,对辖区内食品流通等市场主体的食品流通许可严格检查。三是突出监管重点。以节日前后的时间段和乳制品、食用油、农副产品、包装食品、儿童食品等易出现质量问题的食品为监管重点,增加监管频次,完善监管内容。把亮照、亮证经营与市场巡查、企业回访、无照查处、重点行业监管、专项整治等工作有机结合,力争实现辖区内经营者统一亮照经营。督促食品经营单位建立实施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制度和进货台账登记记录制度。组织清查假冒食用油、假冒罐装奶粉、抽检不合格酒类等专项整治行动。四是上下联动,加强协调。加强有关部门和各社区居委会的沟通,建立食品市场整治信息相互通报制度。整合各方力量进行针对性整治,逐步消除监管死角。 (民众镇党政办)
坦洲镇“四个提升”实现就业工作新成效。2011年该镇新增就业1512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08人,分别完成市下达任务的605%和530%。主要做法:一是提升配套政策保障就业。出台《坦洲镇社区就业服务基地扶持政策实施办法》等配套政策,将扶持劳动力就业工作纳入各村、社区和成员单位政绩考核范畴,细化考核指标。二是提升就业服务推进就业。举办“春风行动”就业现场招聘会和“2011年坦洲镇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为该镇城乡劳动力、应届毕业生和失业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1.1万个,现场登记求职人数6597人,录用4810人。加强与各用工企业沟通联系,为坦洲理工学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渠道,成功安置200多人。三是提升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制定全年职业培训计划,下发培训班通知到各村、社区和企业,通过电视、悬挂横额等方式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开展“送培训下乡”活动,选择适合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的项目,开办家政服务工和绿化工培训班。将培训地点设在各村、社区内,方便村民就近上课。至11月底,培训各类职业技能班26期,共培训985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25%。四是提升创业能力培训,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扶持城乡劳动者通过多种形式创业,落实税费减免、政策性补贴、小额贷款、创业培训等优惠政策。组织人社分局到永一、裕洲、联一村等村、社区开展就业创业有奖问答活动,为农村劳动力、失业青年和应届、往届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创业咨询服务,派发就业创业等宣传单张2000多份。 (坦洲镇党政办)
横栏镇“三位一体”推动文化事业共建共享。近年来,该镇坚持将文化建设和资源配置重心下移至基层群众,以政策扶持为基础,以阵地建设为平台,以活动开展为动力,构建政策、阵地、活动“三位一体”的文化民生保障机制。一是以政策扶持激活基层文化主动性和创造性。率先制定农村文化扶持方案,重点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拥有3个或以上传统文化项目的村、社区和具有创新性、活动能力强的新建文艺团队,并及时跟踪考评。二是强化阵地建设,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镇宣传文化中心影剧院改造为面积1200多平方米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民俗(农具)展览馆,不断增加体育设施和照明设备。4月份中山咸水歌传承基地在横栏中心小学成立。全镇实现村级文化室、农家书屋100%覆盖,已建镇村大型文化健身广场15个,逐步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可参加读书、娱乐、休闲活动。三是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辛亥革命100周年图片展览、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致力开拓以“中国花木之乡”、“水•印•江南苑”等为龙头的产业文化。举办横栏镇第三届“新农村杯”小品大赛等主题活动。率先将创业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开展“横栏镇十大农民创业之星”评选活动,表彰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营造促进创业的浓厚氛围。 (横栏镇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