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情况反映]
市交通局十项举措促公交客运量比增超三成……………………2
我市城市综合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地级市第8位…………………3
[镇区动态]
火炬区四项措施集聚科技创新资源……………………………4
横栏镇“三个加快”营造经济转型良好环境………………………5
坦洲镇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5
[情况反映]
市交通局十项举措促公交客运量比增超三成。今年1-9月,我市公交客运量同比上升32%。一是优化公交线网,提高公交覆盖率和准点率。新设9条公交线路,新增公交线路里程183公里。优化调整8条公交线路。二是加密公交班次。加密005路等9条线路班次,大部分公交线路班次密度提高到8-15分钟/班。三是增开夜班公交线路。新增6条夜班公交线路,夜班末班车发车时间在21:00时以后的公交线路45条,其中22:00时后仍营运的公交线路20条,全市所有镇区均有夜班车通行。四是全面推广新能源公交。首批14辆纯电动公共汽车4月初投运,90辆LNG公共汽车9月投运,全市LNG公共汽车达230辆。五是加大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市人民医院公交换乘枢纽站及城轨中山站、中山北站、南朗站等公交枢纽站建设,中心城区271个公交候车亭及导乘站牌建设中。六是落实公交路权优先,旧城区部分单行道路允许公交车双向通行。七是改革公交运营体制。今年完成三乡公汽公司其他股权及坦洲客运公司民营农村客运车辆收购整合工作,城乡公交“一盘棋”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八是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在中心城区建设180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30个租赁服务站,首期2000辆公共自行车于10月9日投运,10月底前4000辆公共自行车将全部到位。九是开展公交发展战略研究。以《中山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研究》为框架,配合开展《中山市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规划研究》等6个公交专项规划。十是加大公交惠民力度。10月1日起,推出刷中山通IC卡享受5折优惠政策,预计每年受惠人次达7800万。 (市交通局办公室)
我市城市综合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地级市第8位。近日发布的《2011年中国城市创新报告》显示,我市城市综合创新能力位列全国地级城市第8位,获“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称号。主要表现:一是科技投入大幅增加。近年来,市财政科技支出突破7亿元。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大,新增中科板芙、小榄联动等12个股权投资基金,募集资金总额增加37亿元,火炬区进入“新三板”扩大试点。预计今年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超过2.0%,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二是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专利申请突破1万件。隆成日用制品的“婴儿车”分别获第十三届中国外观设计金奖、2011年度广东专利金奖。“兆瓦级系列风电机组的设计及产业化”、“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新型车用驱动系统”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有力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基地和风电装备基地建设。三是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产学研招才引智工程。中山北京理工大学等一批市校共建创新平台成功落户,大桥化工建成全市首个院士工作站,华帝燃具创建全市首家省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培育基地。创新科研团队引进工作在健康医药产业实现突破,设立创新型科技人才贡献奖,对获奖个人或团队最高奖励500万元,对重点引进的创新科研团队和学科带头人最高资助1000万元。(市科技局办公室)
[镇区动态]
火炬区四项措施集聚科技创新资源。一是加大科技投入。两年来,获市级以上科技计划立项202项,其中国家级14项,省级43项。获上级经费资助6000万元,省市科技进步奖27项。全区企业科技研发投入近50亿,区财政投入资金达2亿元。二是推进产学研合作。共85个项目申报市级以上产学研合作项目,其中14个获省级立项,获上级经费资助达2500万元。新增省级工程中心2家,市级工程中心8家。引进华南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华中理工大学“材料成形及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技术服务机构。三是聚集科技人才,落实专利战略。推进人才资本产权激励、科技成果有偿转移等人才工作探索,建立创新形势下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新增博士73人,硕士研究生564人,大专以上学历占从业人员数53.4%。全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增长率保持30%以上,2010年专利申报突破1000件,比增46.6%。四是争创新三板扩大试点园区。出台《中山火炬开发区鼓励企业改制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管理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对挂牌企业给予资金资助。目前已储备首批10家“新三板”挂牌候选企业,11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梯度推进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出台《中山市推动火炬区争取进入新三板扩大试点工作方案》和《中山市鼓励火炬区外企业迁入火炬区申报新三板挂牌的指导意见》,丰富新三板后备资源,增强该区申报试点竞争力,为区外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新三板提供指引。 (火炬区管委办)
横栏镇“三个加快”营造经济转型良好环境。1-9月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76.71亿元,增长20.4%;税收总额达5.25亿元,增长25.07%。一是加快个体户转企业。截至9月中旬完成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97户,超额完成全年指标107.78%。成立领导小组,召开转型升级工作会议,明确人员分工和行动方案。由主管领导带队协调多个相关部门主动走访企业进行调查了解。加强工商、经贸、国税、地税等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及时解决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问题。二是加快硬软配套建设。投入近300万元开展穗丰路口至永兴北路、新茂工业区路灯工程,共安装路灯263盏,总长度近7300米。投入100多万元开展富横北路道路排水改造工程,修复水泥路面6800多平方米,铺设下水管道600米。为企业提供开线基建、水电安装、报建审批、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等一条龙服务,力促企业尽快投产经营。三是加快完善扶持政策。整合优势资源向内外资百强企业集聚和倾斜,计划重点培育5家大型企业为上市后备企业。出台《横栏镇工业科技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每年安排约250万元专项配套资金用于鼓励企业转型升级、争优创名、技改升级、科技创新和节能降耗。制定《横栏镇鼓励服务业发展奖励办法》,引导大企业、大集团投资第三产业。总投资2.3亿的灯博大酒店已开业,总投资超2亿元的物流中心已逐步投入运营。 (横栏镇党政办)
坦洲镇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抓好日常监察和专项检查。通过开展企业参加社会保险情况专项检查、企业工资支付和劳动用工情况专项检查、严打“黑招工”等行动,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指导用人单位做好劳动用工管理,排查劳动争议隐患。1-9月,参加劳动年审和守法诚信评定企业共635家,涉及劳动者约5.95万人。检查各类企业606家/次,涉及劳动者5.29万人/次,其中立案查处劳动保障违法案件74宗,对3家严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的企业予以行政处罚,为2900多名工人追回应得工资、押金等646万元。督促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各项用工手续,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二是妥善解决劳动争议。做好来信来访接待、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及时安排调处劳动争议,促进劳资关系和谐稳定。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来电及咨询案件1140宗,受理各项劳动争议案件616宗,涉及劳动者1107人,金额620.75万元。办理诉调对接案件250宗,劳动争议立案仲裁143宗,同比减少32宗,涉及劳动者286人,涉及金额618.17万元。全部案件均得到妥善解决,劳动争议结案率达100%,劳动争议调解成功率达86.5%。 (坦洲镇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