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升镇创新模式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该镇2010年以来采取社会募捐与市镇村三级财政支持新模式,全面提速农村危房改造。累积竣工430间,受益群众1600多人。一是将危房改造列入民心工程。2010年1月发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将其纳入当年“建设年”的民生工程之一,计划用两三年时间将经过申报审批的危房分期分批拆建改造完毕。当年基本建成180间,交付使用97间。二是危房改造惠及三类困难群众。扩大危房户改造范围,将家庭月人均收入500元以下的200户困难家庭、500元以上且现居住有潜在危险的407户民房纳入改造范围,全镇受益困难群众近3000人。三是分类支持调动改造积极性。对低保户等家庭危房改造给予补助经费,镇公益基金及镇财政补贴80%、村集体经济补贴10%、个人分担10%。月人均收入500元以下的困难家庭,拆危建新完工后每户一次性资助2.1万元。月人均收入500元以上的困难家庭,拆危建新或加固改造完工后每户一次性资助1.6万元。4人及以上的低保户调整为65平方米补助标准。四是借力社会捐助建设“安心房”。在近两年的慈善万人行活动中把支持危房改造作为主题向全镇推介,将募集资金用于困难群众的危房改造,共筹集资金2000多万元。 (东升镇党政办)
民众镇着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一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今年以来教育支出5046.25万元,占全镇总支出25.33%。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促成义务教育阶段示范校与基础薄弱学校结对帮扶。二是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体系全面覆盖。在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为群众提供9大类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居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50%以上,居民满意度达80%以上。三是社会保障逐步完善。以社会保险法实施为契机,提高参保率,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覆盖面。通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相结合,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和社区门诊险覆盖面。目前全镇参加养老保险4.85万人,完成市下达任务94.4%。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57万人,门诊医疗保险3.80万人。四是保障性住房建设机制健全。制定保障性住房管理政策和筛选机制。其中50套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目前已动工建设。新增345套的公共租赁住房,已落实建设323套。规划锦标工业园区、民众社区、沙仔工业园区共3.67万平方米用地建设公共租赁住房。 (民众镇党政办)
古镇镇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一是以出租屋管理为抓手,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水平。加强动态信息管理,掌握流动人口发展态势。设立全职协管员负责出租屋和外来人口管理,做到“人来登记、人走注销”,使所有外来人员有册可查。及时更新登记出租屋和流动人口信息,由公安机关牵头排查社会治安和出租屋安全隐患,切实做好治安高危人员管控、治安防范和消防管理工作。创新服务管理手段,体现人性化服务宗旨。设立短信服务平台定期向出租屋主发送宣传信息,形成“以屋管人”的外来人口管理格局。投入使用POS机,规范出租屋主纳税行为。成立宣传小组,对税收征收法律依据、居住证办理程序、出租屋主管理责任、流动人员享有权利等进行宣传推广。二是以制度化建设为保障,强化外来人口管理质量。建立综合协管员百分制考核制度,实行绩效工资考核。按照分片责任制,对服务站和协管员实行分片管理。把“税收催缴”、“日常巡查”、“信息反馈”、“居住证办理”、“实行积分制”等六大任务细化分解,将具体责任落实到各人各岗。实行末位淘汰制,对工作失职、不能完成工作任务、考评不合格或违反规章制度、工作纪律的出租屋协管员,提出处分辞退建议。健全长效学习培训机制,塑造高素质协管员队伍。(古镇镇党政办)
港口镇积极开展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今年,该镇着力推进政府与社会组织良性互动,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助推自身职能转变。9月底与中山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签订购买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协议,第一年经费为46万元。购买服务项目包括:一是长者服务,为老年人特别是孤寡老人、特困老人、空巢老人等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文体康乐、教育与学习、紧急援助、权益保障等服务;二是青少年服务,主要为港口中学和港口理工学校的青少年提供学习能力提升、社会适应、社会交往、身心健康成长指导、一般偏差行为矫正、权益维护等服务;三是家庭服务,恢复和提升家庭特别是低保低收困难家庭、单亲家庭、问题家庭的社会功能,改善家庭结构与家庭成员关系,防治家庭暴力,进行婚姻辅导与治疗,对家长进行培养下一代指导,和谐幸福家庭建设指导等。计划明年将社工服务工作在7个社区全面铺开,增加针对吸毒青少年的帮教转化工作服务,帮助残疾人康复、融入社会的服务等内容。 (港口镇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