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 > 期刊选摘

《政务动态》--〔2011〕第151期(总第930期)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1年10月12日

[情况反映]
  1-9月我市家电下乡销售工作保持良好态势……………………2
  工行中山分行“小额便利贷”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3
[镇区动态]
  火炬区多举措强管理惠民生……………………………………4
  南头镇强化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5
  西区三项措施实施“三个一百”战略……………………………6
  三角镇“四个加强”提高专利发展水平…………………………7

[情况反映]
  1-9月我市家电下乡销售工作保持良好态势。2011年我市继续深入开展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工作,在国家有关政策推动下,经过广泛的宣传推广活动,该项惠民工程保持良好社会效益。1-9月,全市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76万台,销售额4105万元,已兑付补贴资金361万元,资金兑付率达86.02%。全市累计回收旧家电超过17万台,销售家电以旧换新产品15.3万台,同比增长38.81%,销售金额达5.36亿元,同比增长31.79%,兑付补贴资金4254万元,同比增长57.9%。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工作极大推动家电产业发展,对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提高就业意义重大。市家电办将继续落实各项措施,加强管理,落实监管和检查制度,推动相关工作更好地持续开展。 (市经信局办公室)

  工行中山分行“小额便利贷”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最近该分行推出一款面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信用贷款产品“小额便利贷”。该产品是工行在综合考量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向资信良好的小微型企业借款人所发放的、用于其合法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资金周转、单户不超过200万元(含)的人民币无担保贷款,具有无须抵(质)押担保、手续简单、高效快捷等特点,契合小微企业“短、频、急”的融资需求特点。我市民营中小企业众多,特别是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中活跃着庞大的小微企业客户群体。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末,我市有19万户中小企业,其中仅5000多户与银行建立信贷关系,占比不足3%,潜在资金需求非常大。自8月初推出以来,该分行在一个月内共受理323户企业申请“小额便利贷”业务,发放贷款5.09亿元,有力支持小微型企业做大做强。“小额便利贷”解决了当前小微型企业无法提供抵押的难题,为银行业支持小微型企业融资探索出一条新路子,为我市个体户升级转型提供有力融资支持。 (中山银监分局)

[镇区动态]
  火炬区多举措强管理惠民生。一是强化经济管理。加强经济运行监测,深入企业调研,密切关注宏观指标变化和重点行业、企业动态。加强对经济发展趋势的月度预测分析,完善经济风险预警机制,及时研究应对措施。二是强化重点项目建设。集中力量解决土地审批、土地调整等难点问题,力争年内实现中集、中信盟固利与北汽福田、明阳临海生产基地、果糖等项目动工建设;佳能二期建成完成移交;广船首期分段厂、立信门富士、中铁南方装备钢构项目投产;纬创二期大规模量产。三是强化现代服务业招商。完善科技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完成创意中心大楼建设和内部装修,实现广东(中山)微软技术中心等一批创新创意项目入驻。实施《开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落实现代服务业引入机制、审批程序及奖励措施。近期再引进1-2知名股权投资基金,使聚集的创业资本达50亿元以上。吸引一批“新三板”后备企业总部、证券公司、财务咨询公司、金融机构等落户,提升金融服务功能。四是强化产业合作园建设。加强与阳西县合作,扩大阳西产业转移园区规模,实现美味鲜生产基地落户。加快与相关镇区合作,争取年内实现一批项目落户合作园区并开工建设。五是强化民生保障。全面推进社区居民就业创业工程。加快一小、二学扩建、理工学校新校区改造等工程建设。加大公交建设投入,增加临海基地公交车线路和密度。完善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流动人口网络信息管理平台。 (火炬区管委办)

  南头镇强化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一是培育科技型企业。制定《南头镇推动企业上市、鼓励创名创优、优化投资环境的暂行办法》等文件,对企业科技创新进行奖励。全镇现有国家、省级名牌名标及免检产品30多个、中国名牌企业5家、省民营科技企业24家。筛选若干具有投资潜力的科技型企业,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培育一批优势创新型企业和上市后备企业。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4家,新产品产值占大中型企业总产值比重40.5%以上。成立中科南头股权投资基金,促进企业加强科技投融资。投入3000多万元打造中山市家电创新中心,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二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科技项目实施,支持多家大型、高新技术产业增资扩产,技改增资项目占7成以上。其中长虹电器LED背光源模组项目,增资5.1亿元;松德包装增资3.5亿满足上市扩产需要。强化产学研对接,共有100多家企业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市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30个,工程研发中心20个。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支持企业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积极组织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开展专利申请资助,争取授权专利补贴。目前该镇共申请专利700多项。三是创新人才培养和考评机制。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引进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共引进各类科技和管理人才近1000名,培养本土专业技术人才3000多名。创新考评制度,将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幅度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例等指标纳入考核指标。(南头镇党政办)

  西区三项措施实施“三个一百”战略。目前该区共有大洋电机、日丰电缆、琪朗灯饰、铨欣照明等4家企业入选市“内资百强企业”,好来化工、丰裕玩具等2家企业入选市“外资百强企业”。协助丰裕玩具、金龙纺织、欣达纤维、时光导电、新昌电子等5家来料加工企业加快转型为外资企业或民营企业。已有36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实施“双转移”,转出劳动密集型低端企业10家,共转移劳动力2000人,腾出土地约200亩。提升企业专利申请质量,1-7月发明专利申请量66件,居全市第3位。主要措施:一是对高耗能、低效益、污染大、技术含量低的企业加大转移力度,重点助推一批外商投资企业及来料加工企业就地转型升级。二是科学设定引进标准,对腾出的空间引入能耗低、占地少、创新多、效益高、生态好的大项目,用优质的增量激活、稀释存量,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重点引进一批优质企业和项目。三是鼓励企业转变生产方式,适当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对低端劳动力依赖。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和节能降耗,重点支持一批内资企业做强做大。 (西区党政办)

  三角镇“四个加强”提高专利发展水平。该镇2011年上半年共申请专利122件,完成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60.38%,居全市第5位。其中申请发明专利31件,完成市下达年度任务141.37%,居全市第2位。主要工作:一是加强制度扶持。出台专利奖励与扶持政策,对镇内企业和个人申请专利给予发明专利每件1000元,实用新型专利每件800元,外观设计专利每件500元的奖励。二是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有线电视、《新三角》报、宣传栏、“送科技文化、送法律、送健康”进百企活动、巡回展览、知识讲座等渠道进行宣传,加大对专利优势企业和个人的宣传推介和表彰,营造重视知识产权、提高产权意识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跟踪服务。制定年度目标任务,给重点企业或个人下达专利申请任务,将市下达的任务大致分解到企业或个人。对优势企业实施一对一跟踪,及时掌握企业申请情况,有计划调节申请进度,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四是加强与专利中介机构沟通。与中山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签订“百所千企知识产权服务对接工程”,指定该公司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服务的重点机构。在爱科基地设立专利代理工作站,为企业申请专利提供便捷服务。(三角镇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