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反映]
我市水价改革实现镇内工商业同价。自3月份起,我市启动供水价格调整改革,目前22个镇区实现镇内工商业用水同价。改革前,由于供水制水模式、投资主体各异等原因,全市共有23种水价,且同类用户水价差距大。本市水价调整,重点改革以“镇”为单位的水价管理模式,将原6大类、12小项的水价归并为居民用水、非居民用水、特种行业用水、趸售用水等四大类。其中环卫、绿化消防、机团、医疗、工业、商业、建筑业等用水统一整合为非居民用水,实行统一价格。为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暂缓调整,供水企业对住宅小区趸售用水暂按原价格执行,对低收入群体减免定量水费由每户每月4立方米增加至6立方米。此外,市供水有限公司及其分公司直供水的中心城区和东升等七个镇区实行有升有降的同价,即价区内同类用水水价相同。为消除水资源费调升的压力,物价部门对自备水厂和趸售用水镇区供水价格也进行合理调升。 (市物价局)
市财政局力促产业扶持资金绩效管理更科学。一是引入绩效审计机制,突出产业扶持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严肃性。建立“事前承诺目标、事中过程管理与事后绩效评价”的工作机制,事前由审计部门对整个专项资金进行全程管理,开展绩效审计,审核其合法性和合规性。财政、审计部门联合对专项资金自评报告进行抽查审核,或委托第三方对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建议,对违法违规项目作出处理。二是引入横向、纵向对比分析指标,增强产业扶持资金绩效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绩效指标体系细化至四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中设置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共性指标要求专项资金管理部门对该专项资金使用前,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提出每一阶段或每一专项资金使用后要达到的绩效目标。横向对比周边市区的产业部局与发展情况,判断其产业发展快慢;纵向比较不断改进专项资金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个性指标主要针对特殊项目,由相关部门按扶持的子产业专项提出不少于5个指标,并由专家评审确认后进行考核。三是引入竞争性分配方式,促进产业扶持资金分配、使用、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在信息发布、资格审核、申报评审、结果公布、过程管理等环节资金分配过程中对照专项资金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第三方组织专家评审,本着“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以竞争性分配方式,将财政资金分配到绩效最大的产业中去,促使产业扶持资金分配、使用、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对产业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人员管理、信息发布,扶持对象,绩效目标等进行评价,跟进专项资金使用进度,确保资金监管到位。 (市财政局办公室)
[镇区动态]
古镇镇多措并举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最近三年,古镇镇专利申请量达4600多件,年均递增33%;专利授权量近2500件,年均递增32%,均排在我市前列。一是成立知识产权维权中心。该中心至今共检查各类灯饰厂企12家次,立案5宗,调解结案3宗;开通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热线,提供各类咨询服务45项。充分利用电视媒体、专业报刊、印发宣传小册子、横幅、海报等方式进行宣传,印发各类小册子、海报3000多份。与市职业技术学院、市能龙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组织展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灯饰设计作品,努力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服务平台。同时向广大企业推广中小企业专利一站式服务平台、世界照明灯具专利数据库等平台的使用。二是大力扶持专利申请工作。制定《古镇镇鼓励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专项资金暂行办法》,每项授权发明专利可获奖励2万元,每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可获奖励1000元。今年1-5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达80条,同比增长51%;外观设计专利申请486条,同比增长301%。三是不断完善配套设施。逐步升级完善世界灯饰专利数据库,着力构建一个覆盖面广、精确度高、快速便捷的图像比对数据库,为灯饰企业申请专利提速。于2009年成立了版权基层工作站,是全省首批两个版权基层单位工作站之一,主要开展灯饰产品的版权登记、受理投诉、调解纠纷等工作等。下一步致力建立中小企业专利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全面的版权保护服务。 (古镇镇党政办)
阜沙镇着力推进各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做强二产,夯实工业主导地位。重点发展淋浴房和精细化工特色产业,争取将淋浴房产业基地申报为省重点项目。扩大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加快香港华宝与中邦食品合作项目动工投产。推进电子电器、五金塑料产业改造升级,逐步完善现有产业链,抢占价值链高端。与南头镇、城投集团合作谋划3000亩的家电产业升级示范园区的开发,争取纳入省重点项目,打造产值超千亿的家电产业集群。拓宽融资渠道,扶持3家以上企业上市。二是拓展三产,配套一二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酒店、物流、专业市场等第三产业。重点抓好中山亚铜金属公司、阜沙国贸广场、淋浴房配件一条街等10大工程项目全面动工建设。挖掘千年浮虚和沙田水乡独特的人文生态资源,完善浮虚山公园设施配套,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推进“三旧改造”,创新土地经营方法,盘活闲置土地,提高使用效益。对阜港东路工业片区厂企实行有序搬迁改造,加快城镇商业中心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全面提速。三是提升一产,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创新土地经营模式,推广大有村粮食“123”工程。抓住中山市北部片区畜牧兽医(农产品检测)中心站落户阜沙的契机,打造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完善直通田头的高标准农田路网,突出水利建设重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成果,促进强农富民。 (阜沙镇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