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 > 期刊选摘

《政务动态》--〔2011〕第107期(总第886期)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1年08月04日

黄圃镇推动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黄圃镇是我市首批经济强镇。近年来,该镇通过加强资源使用规划、开展循环经济试点、资源循环再利用等手段,有效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走出一条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产出效益好的经济发展转型之路。今年上半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51.2亿元,同比增长13.3%;工业总产值196.5亿元,同比增长24.1%;万元工业增加值0.6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中国食品工业示范基地被省经信委认定为第一批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一、明确工作方向,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新规划
    近年来,该镇加大节能降耗和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规划先行,将发展循环经济写入本镇“十二五”发展规划,并组织专家学者制定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重点领域专项规划,使发展循环经济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二、注重以点带面,树立循环经济发展新标杆
    该镇致力建设循环经济示范点和示范企业,在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树立新标杆,形成区域循环经济建设新风尚。制定了食品工业基地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规划,形成一套科学可行、操作性强的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及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着力将食品工业基地建设成为广东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及清洁生产示范基地,制定奖励方案,对通过省验收的企业给予奖励,并在土地、税费、用电、用工方面给予支持,引导企业申报省清洁生产企业。该基地已有10多家食品龙头企业与市环境保护技术中心签订了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及省清洁生产单位审核实施合同。
    三、实行集中排放,创新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
    该镇是中国食品工业基地、中国腊味食品名镇、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拥有食品企业近300家。为规范企业管理,镇政府引导食品企业进入食品工业基地发展,实行统一供热蒸汽、统一污水处理、统一垃圾处理、统一检验检测、统一物料存放、统一市场开拓等“六统一”发展模式。基地内大力推行热电联产,由火力发电公司通过建设供热管道实现向园区及周边用热企业集中供热,代替小型燃煤锅炉产热蒸汽模式。基地内已开通热用户企业86家,累计供应蒸汽100多万吨,节约标准煤3万多吨,减少排放灰渣烟尘5000多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000多吨。火力发电公司正加快扩大热电联产能力,努力实现向周边镇区集中供热。在政府统一调配下,“热电联产”企业与企业之间小循环、基地与企业之间的中循环、基地与周边区域大循环的循环经济模式逐渐成形,实现资源跨企业、跨产业、跨区域循环利用。
    四、提高准入门槛,建设循环经济发展新体系
    转变招商引资观念方式,按照“四高四低”原则(科技含量高、项目质量高、生产效率高、产出效益高和低物耗、低能耗、低水耗、低污染),制定工业企业项目投入产出和能耗标准,狠抓项目进入,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形成耗能和效益倒逼机制,督促一批小、散、乱、差、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发展或转型升级。整合土地资源,改造旧工业用地,力促企业建设多层工业厂房,形成新兴企业成长基地,为促进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打好基础。近年来,先后引入广重铸轧钢、诺而达铜管、长兴造船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金星啤酒、格兰仕家电、欧意智能厨卫等一批优势传统产业,蓝雁集团、粤台游艇、食品(家电)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五、实行垃圾再用,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新尝试
    中山北部垃圾综合处理基地落户该镇,承担中山北部8个镇区垃圾处理任务。该镇通过垃圾焚烧处理,产生电力能源,炉渣制成环保砖,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垃圾处理模式,垃圾变废为宝。基地引进两台先进的排炉对垃圾进行焚烧发电,设计年运行时间不小于8000小时,配套汽轮发电机组的装机容量为2×12MW,富余电量以110kv上网,85%发电可供上网,资源综合利用率达99%。为减少垃圾处理对环境影响,基地严格遵守国际清洁发展公约,烟处理净化系统主要设备布置在室内,焚烧烟气净化水平能有效去除烟气中二恶英等污染物,污染物排放主要指标基本达到欧盟排放标准。基地还对焚烧炉渣进行循环再用,制作环保砖,确保垃圾处理不占用土地。 (黄圃镇党政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