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 > 期刊选摘

《政务动态》--〔2011〕第105期(总第884期)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1年07月29日

目 录

[情况反映]
    市财政局强化支农资金基础工作………………………………2
    我市获国家、省科技扶持资金超过4000万元……………………3
[镇区动态]
    火炬区培育产业生态促产业集群创新…………………………4
    南头镇上半年出口增速位列全市第一…………………………4
    三角镇力促农村财务驶上快车道………………………………5
    阜沙“三个抓”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6

[情况反映]
  市财政局强化支农资金基础工作。一是完善支农资金分配管理制度。对纳入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的支农项目重新制定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支农项目资金绩效目标、使用范围、立项程序、资金申报、分配拨付、审批程序、资金监管等内容。目前各农口主管部门已制定29份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二是建立健全基础信息体系。加强农口部门基本信息库建设,建立完善农口单位财务报表定期报送及对账机制,安排专人收集整理资料,设立农口单位基础数据资料档案,定期更新汇总,实行实时动态监管,全面及时掌握农口部门机构、人员、编制、资产、财务等基本信息及动态变化情况。三是做好支农支出预算执行分析工作。严格执行通报和分析制度,结合财政支农工作的热点重点,密切关注重大民生项目、重点建议提案和其他涉及三农建设的重大战略项目工作进度,积极了解财政资金发挥效益、存在问题,深入分析、制定对策、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四是全面梳理财政支农项目库。梳理分类分管单位项目管理库,区分一次性项目、常规性项目,建立项目管理库,规范财政支农项目管理。 (市财政局办公室)

  我市获国家、省科技扶持资金超过4000万元。市科技局精心组织一批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项目上报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上半年推荐各类省级以上科技计划申报超过400项,目前已获国家、省科技扶持资金4028万元,立项48项。立项资金项目主要集中在两部分:一是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10个项目获扶持资金2462万元。其中爱科“数字家庭文化公益服务应用示范”项目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经费832万元,大洋电机“高压大功率IGBT模块在新能源汽车及家用产品中的应用”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00万元,汇和药业“复方甘氨酸茶碱钠胶囊产业化研究”等8项目获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1530万元扶持。二是国家、省创新基金,22个项目获扶持资金1110万元。创新基金是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的专项资金,通过国家、省市三级创新基金联动支持,帮助我市一大批中小企业迈过创新发展初创期,有效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催生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成长。 (市科技局办公室)

[镇区动态]
    火炬区培育产业生态促产业集群创新。一是做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中船中山基地、中铁南方装备基地等项目为龙头,打造船舶制造和海洋工程产业集群,以立信为龙头打造纺织机械产业集群,与中船、中核集团合作建设核装备产业集群。二是做强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着力培育以纬创资通为龙头的液晶显示产业集群,以佳能和船井为龙头的彩色打印机产业集群,以逸仙微电子工业园为中心的微电子产业集群。三是做精新能源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以风力发电设备、海水净化设备、节能空调和清洁能源电力为主的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以明阳风电集团为龙头的风电设备产业,以中炬森莱为龙头的储能电池产业,以嘉明和国电为龙头的清洁能源电力产业。四是做优生物与健康产业集群。规划建设好吴阶平医学科技园、中山医药装备产业园、广东健康医疗信息技术服务区、中国化妆品之都等新园区,做强做优生物与健康产业集群。五是培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大力培育创意产业,发展国家级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基地,突出引导文化产业,立足人文资源,加快文化产业园区策划。 (火炬区党政办)

    南头镇上半年出口增速位列全市第一。南头镇今年上半年出口8.15亿美元,完成进度64.37%,进度完成量全市第一,同比增长53.34%,高出市39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市第一。一是发挥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出口拉动作用。支持长虹电子有限公司进行技术改造,目前该公司“LED背光源模组”四条生产线投入使用,具备年产300万套模组及300万台整机制造能力;支持奥马电器有限公司建成厂房13.6万平方米,预计今年冰箱产量达到750万台;支持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建设第二基地。上半年长虹、奥马、TCL分别实现产值11.74亿、19.37亿、29.64亿,TCL同比增幅高达90%,奥马电器有限公司冰箱出口量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一。二是开拓新兴海外市场。近年来南头镇引导企业大力开拓中东、印度、拉美市场,根据地区消费特点、文化宗教习俗等进行生产,保持对新兴市场的出口量。三是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南头镇高新技术企业由2008年9家上升到2010年14家,新产品产值占大中型企业总产值比重由2008年29.6%上升到2010年40.5%。四是深入实施名牌战略。帮助企业申报名牌名标,南头镇现有国家、省级名牌名标30多个、中国名牌企业5家、省民营科技企业24家、市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6家。五是引入质量认证和检测机构。引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德国莱茵公司(TUV)等质量认证和检测机构,为企业提供符合绿色环保设计、欧美安全标准的安全测试、能耗测试,为企业产品达到中国和欧盟认证标准提供优质服务。 (南头镇党政办)

    三角镇力促农村财务驶上快车道。一是理顺农村财务管理职能。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加强集体资产管理等工作职能。二是改革村组财务管理方式。及时调整农村财务管理方式,由会计委派制改为委托代理制,在镇财政所内设立农村财务代理服务中心,各村与服务中心签订《会计代理协议书》,集中履行农村财务核算工作职责。三是抓好队伍建设。新组建的农村财务代理服务中心设主任1名,每村设主管会计1人。主管会计在原会计人员中经考试择优录取,纳入政府雇员统一管理,集中到财政所办公。经常组织培训学习提高农村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四是健全落实财务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农村财务预决算、经济与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银行存款账户管理、集体资金审批、收支报账、票据使用管理、债权债务管理档案管理等制度。五是加强预决算管理。要求各行政村编制年度财务预决算,各村通过农村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预算指标控制,严格控制预算执行。六是加快信息化建设。各村实行报账制,村计算机系统与财政所联网,村、社报账员通过农村财务管理系统申请报销。审计办通过该系统查阅所有拨款文件,加强事前事中审计监督。七是积极推进信息公开。通过三角政府门户网站等载体及时公开种良直补、燃油补贴、危房改造、家电下乡等各项补助政策具体内容。及时调整财务公开报表样式,让老百姓看得明白。 (三角镇党政办)

    阜沙“三个抓”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抓基础建设。推进主干农路“硬底化”和村路改造,构建直通田头的农路网。2006年以来投入约1亿元改造新建农桥156座、开通农路155.2公里,农路“硬底化”71公里;投入2500万元改造村路43.5公里,今年将全部完成一河两岸砌石工程。全镇农田路网建设受益面积达25000亩,农业平均地值由2006年800-1100元/亩,提高到2010年1800-2200元/亩。二是抓农业园区建设。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利用村级统一核算改革有利时机,土地集中由村统筹规划、连片开发,促进农业进园区,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目前全镇形成农业示范小区7个、种苗虾苗基地4个、对虾养殖基地1个,农业效益和现代化程度大幅提高。三是抓土地经营模式创新。2010年在大有村建立305亩粮食“123”工程生产示范基地,实施“春种玉米——夏种超级稻——冬种马铃薯”一年三造水旱轮作生产模式,预测综合亩产和利润分别是我市传统双造水稻的4.67、6.65倍,每年为大有村带来100多万元集体收入。 (阜沙镇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