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 > 期刊选摘

《政务动态》--〔2011〕第84期(总第863期)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1年06月23日

目 录

[情况反映]
    我市农村文化室全覆盖工程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2
    我市治理公路“三乱”工作成效显著………………………………3
[镇区动态]
    南朗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4
    板芙镇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5
    阜沙镇多措并举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6
    黄圃镇建设三大设施彰显三大文化特色…………………………7

[情况反映]
    我市农村文化室全覆盖工程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6月,我市“农村文化室全覆盖工程”入选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公布的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目前我市共建成290间农村文化室,独立馆舍面积超10万平方米,藏书68.4万册,配备电脑285台,组建业余文艺团队699支,建有文化广场377个,全年由农村文化室组织的文艺演出超过4000场,在我省率先实现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主要做法:一是完善基层文化建设政策体系。自2007年以来,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山市“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关于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意见办法。二是明确“六有”建设标准。要求农村文化室具有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业余文体队伍、展览橱窗、演出场地和健全的组织管理制度等六方面功能。三是多方并举加大资金投入。从体育彩票、福利彩票中划拨资金,为各村、社区添置文体器材和解决文娱团队活动经费。发挥各文化行业协会优势,鼓励社会各界通过冠名援建、结对帮扶、捐赠出版物和设备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文化室建设。四是建立农村文化室人才管理机制。发挥老干部、老教师、老艺术家、老党员、老文化工作者组织带头作用;实行文化辅导员制度,让群众艺术馆、图书馆一些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下到基层文化室进行辅导。五是建立多部门共建共享合作机制。市文化部门与关工委、妇联、团委等部门积极协作,依托农村文化室阵地,建立起未成年人活动基地、妇女之家等活动场所。 (市文广新局办公室)

    我市治理公路“三乱”工作成效显著。我市狠抓公路“三乱”(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治理工作,不断规范涉路执法和收费行为,连续八年无公路“三乱”行为,受到省治理公路“三乱”办公室好评。一是加强领导协调。成立了市治理公路“三乱”领导小组,与各职能部门签订责任书,凡有上路执法的部门未经同意不得擅自设卡、收费、罚款。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出台了《中山市治理公路“三乱”快速反应机制》,建立治理工作检查、协调、督办等制度,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完善各部门受理群众投诉机制。严格执行举报投诉和转办案件限时办理制度,对实名现场举报的立即赶赴现场核查处理,对不属于发生在举报现场的10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三是加强督导检查。每年由市治理公路“三乱”领导带队开展全面检查,同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对有群众投诉的进行实地暗访,对经济发达镇区、运输繁忙路段开展重点巡查,在特殊时期开展专项监督。四是加强源头治理。通过会议、培训等形式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落实经费保障,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斩断执法处罚与单位经费的关系链;强化交通配套措施,先后实行了全市路桥车辆通行费年票制、路桥收费站等六个公开制度,从源头规范道路收费行为。 (市监察局办公室)

[镇区动态]
    南朗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1-4月,该镇纺织、制鞋、皮革、家具等传统行业实现较快增长,纺织制鞋皮革类企业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7.27亿元,比增16.09%;塑料制品企业实现工业产值4.40亿元,比增29.72%;家具制造企业实现产值2.90亿元,比增21.83%。主要措施有:一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建立健全对企业科技创新评价激励机制,设置科技创新扶持资金、经济贡献奖、技术改造奖等,发挥财政资金对科技创新的杠杆作用。2010年全镇共投入科研活动经费1.2亿元,占生产总值的2%,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今年达2.2%、2015年超过2.5%。二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引导企业建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基地,加强与行业协会、研究院等进行合作开发。目前华南现代中医药城已确立与广东药学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院和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等建立全面产学研合作关系。发动企业申报技术中心,大部分规模企业已建立研发机构,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市级企业研发中心3个。其中,美图公司2010年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国家授权专利70多项,年销量居同行业之首。三是加大政策推动力度。进一步推动“双转移”,腾出厂房发展高附加值项目。如通佳鞋业公司先后在阳西和广西南宁设立外包公司,将部分工序生产线转移出去;同时利用空置出来的厂房,引进了用工仅百余人但年创税2000多万元的杰仕地汽配公司。鼓励企业扩大内销,如中山ABB变压器有限公司,去年出口下降75%,但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开拓国内市场,税收不降反增。 (南朗镇党政办)

    板芙镇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是传统产业得到提升。出台鼓励企业做强做大的扶持政策,引导传统产业争创名牌名标、创立自主品牌、开展技改研发、参加知名展会、开拓国内市场、建立营销网络。全镇拥有1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个广东省名牌产品,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家具产业稳步发展,顺利通过“广东省美式家具专业镇”验收。服装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马田纺织品位居国内出口欧盟内衣企业第七位,益达服装跻身国内全棉裤出口美国企业前三甲。化工产业培育了洋紫荆、泰华施利华等一批优质企业,洋紫荆产销量已雄居全国首位。3家外资企业和2家来料加工企业入选“全市外资一百强”,2家企业入选“内资一百强”。促使26家来料加工企业完成转型,24家规模小、产值低、税收低的企业异地转移,全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抢抓中山市新光源(板芙)基地列为市重点项目的机遇,出台扶持政策,积极开展产业招商,信诚电光源产业创意园区9家企业已成功进驻,同时引进领航照明、和城照明、斌翔照明、英飞特照明等一批规模以上LED应用产品、节能灯具及灯饰配件企业。2011年新光源产业产值预计达到12亿元。 (板芙镇党政办)

    阜沙镇多措并举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镇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民政、国土、建设等单位,对保障性住房项目参照重点工程项目管理,开辟“绿色通道”。二是多方式挖潜房源。完成34户低保家庭危房重建改造工程,将镇属企业名下的两幢宿舍楼建成公共租赁住房,内设公寓250间,目前入住率达75%。规定新出让的商品住宅用地须按10%比例配套建设保障性住房。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保障性住房的收购、配租、管理,安排900万元用于公共租赁住房新建或扩建。四是广泛开展宣传调查。开展低收入家庭住房情况调查,共发出调查表1500份,摸清住房需求;通过政府信息网等媒体对保障性住房政策进行广泛宣传。五是健全保障性住房的申请、审核、分配制度。对保障性住房的申请和审批实行三级审核、二级公示制,对住房的分配实行轮候摇号制,确保保障性住房管理工作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阜沙镇党政办)

    黄圃镇建设三大设施彰显三大文化特色。一是建设黄圃综合文化示范基地,彰显人文文化特色。利用原黄圃理工学校100亩场地和硬件设施,与相邻的镇体育中心连片改造,建成规模大、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综合文化示范基地,引导镇龙狮、曲艺、摄影、集邮、盆景等17个文化协会进驻办会。同时,在基地内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二是建设尖峰山黄圃公园,彰显山文化特色。整合尖峰山脉8平方公里的三十六级古石径、宋代码头、鳌山历史街区、海蚀遗址等自然人文资源,建设集历史文化展示、旅游观光、生态保护、科普教育的黄圃公园,打造为珠三角绿道的魅力节点、中山北部森林公园。三是建设黄圃水道“一河两岸”,彰显水文化特色。加快推进黄圃水道“一河两岸”改造工程,按照“复合、亲水、生态、共享”的设计理念,建设沿江长堤、湿地公园和水乡文化博物馆,打造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新城镇,提升城镇文化品位。同时,利用全镇86公里堤围资源,规划建设多样性水体景观及环镇绿道。 (黄圃镇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