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 > 期刊选摘

《政务动态》--〔2011〕第43期(总第822期)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1年03月30日

“五个加快”开创“三个适宜”
新型城市建设新局面
(三乡镇)

    我市“两会”结束后,三乡镇迅速召开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号召全镇各村居、各部门单位深入学习贯彻市“两会”精神,围绕“加快城市功能配套建设、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文化名镇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工作重点,全力开创“三个适宜”新型城市建设新局面。
    一、加快城市功能配套建设,增创中山南部中心新优势
    1、加强全镇一盘棋统筹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立足中山“一主三副”城市格局下的南部中心和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镇新定位,按照“外联内拓、东扩西纵、南联北通”的城市发展方向,加强全镇功能规划、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一盘棋统筹。加快开展《三乡镇总体规划(2010-2020)》、《三乡镇近期建设规划(2010-2015)》等总体控规以及消防、综合交通、历史文化保护等专项规划。继续严控土地一级市场,强化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审批把关,创新思维解决闲置土地问题,促进土地集约经营和集中开发利用。把扩大投资和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实施城乡“三旧”改造,推广村民集中居住、土地置换住房建设等政策,有效释放土地存量,提高城市发展回旋空间。
    2、加快以交通为主导的重点工程建设,提高城市发展承载能力。按照“扩格局、拉骨架”的要求,推进道路、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适时上马雍陌至古鹤、文昌路、省道268线(城桂公路大布至塘敢段)和金涌大道等交通要道升级改造工程,做好三乡与中山主城区、珠海特区、港珠澳大桥、广珠轻轨、广珠高速东西线的无缝对接。促进桂山中学新校区工程、郑观应故居工程早日竣工投入使用。力争年内完成茅湾涌水利二期工程,加快启动南部客运一级站、茅湾涌水利三期和永寿寺重建工程,提升三乡作为中山南部中心的要素集聚和承载能力。
    3、完善重要基础配套设施,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和影响力。加快建设三乡金融大厦,积极组建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保险公司,构建多元化、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打造南部中心金融商贸服务区。全力提升三乡“古典家具名镇、休闲健康新城”城市品牌形象,整合酒店旅业、温泉养生、运动休闲、修学旅游、古文化特色等资源,打造中山南部服务业集聚区。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和光网城市建设,构建无线宽带城市。配合省市加快完成电视网络资源整合、燃气管道铺设、西山变电站建设、供水管网改造等重大市政工程,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
    二、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1、加大挖潜培养力度,壮大产业经济总量。确保全年完成50-60家来料加工企业就地转型为外商独资企业,加快推进双轨制运行企业转变为单轨运行,为2012年前全部完成来料加工企业转型升级打好基础。积极应对统计口径调整带来的变化,努力实现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家。积极利用市场力量整合综合素质弱小企业异地转移和兼并重组,重点抓好外商投资前30强企业的就地转型和本土化战略,确保全年保持15%左右的增速。加大对企业上市的扶持力度,促进金胜铝业、铁鹰塑胶加快上市步伐。大力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2011年力争完成100-300家服务业由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独立法人企业,全年三产占比提高3-4个百分点。创新思路,高标准举办中国(三乡)第三届古典家具文化节。
    2、强化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优化投资结构。按照现代绿色工业园区的标准,加快对全镇工业园区交通道路、治安卫生、绿化美化等基础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提升园区吸引力和承载力。加大工作力度,力促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雅居乐地产集团的合作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以曼秀雷敦、金胜铝业、伟强科技为基础,加快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尖端制造业和新材料等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实施产业优惠配套政策,支持引导外商和民间资本向基础设施、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等领域倾斜。加快发展和壮大民营经济,优先发展休闲旅游、金融保险、法律公证、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
    3、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升核心竞争力水平。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力度,搭建产业创新与研发公共平台,力争实现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零的突破,为全镇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孵化载体。建立设备购置补贴和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加快推进企业核心部门本土化。2011年,争取新增30家规模以上创立具备一定规模和水平的研发部门。继续完善《申请专利奖励办法》、《资助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发展实施细则》等专利和品牌奖励机制,加大专利申报和品牌培育的专项投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加快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1、扎实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示范点建设,深化农村集体林权、土地承包、村级统一核算等经济体制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整合白石、古鹤、塘敢等城郊型农业、绿色有机种植业、新兴科技养殖业发展,加强三乡农业品牌市场化运作和推广工作,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继续坚持利益向下,加大财政支出向公共事业和农村基层倾斜。重点加大农村路桥、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疏浚茅湾涌、鸦岗运河等内河涌,推进解决全镇内涝问题。大力改造升级农村饮水、用电、通信设施设备,加快完善公交客运站点,提高农村出行公交化率,构建覆盖城乡的方便快捷公交体系。
    2、扎实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继续优化全镇教育资源布局,强化质量强教、内涵提升、特色发展的教育理念,全力提升教育质量。继续加大社区卫生、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等社会民生事业建设,着手健全以常住人口为目标人群的公共服务体系,力争两年内成效明显,三年内率先在全市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开展“双拥”工作,全力创建全国模范双拥城(镇)。继续加大对低保户、残疾人等困难群众保障力度,落实优抚、老人津贴等福利制度,确保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3、扎实推动平安三乡长效机制建设。大力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打击扫除各类黑恶势力团伙、重案命案逃犯、拐卖妇女儿童、黄赌毒、“两抢一盗”、治安诈骗等专项整治行动,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稳定。继续落实领导包案、领导接访、干部下访机制,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作用,推进村居综治信访站、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及有关部门单位的联动互通,构建多层次、全方位、高效率的大维稳、大信访格局。加大“法治三乡”宣传和形势教育力度,营造健康向上的正面社会舆论环境。继续加强安全生产、公共卫生安全、公共应急管理工作,坚持依法治理塘敢布匹市场等重点消防隐患。开展打击非法营运专项行动,完善道路交通监控系统,建设安全有序、和谐畅通的交通秩序。
    四、加快推进文化名镇建设,打造宜居和美幸福家园
    1、深入实施文化强镇战略。继续加快文化名镇建设步伐,积极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公共场所文明建设力度,营造健康积极的社会氛围。开展郑观应文化研究活动,加强重点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筹建三乡博物馆、档案馆等重点文化项目。继续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备战第七届市运动会,推动成立梁文冲青少年高尔夫球培训基地,全力申报“全国休闲体育名镇”。
    2、深入开展环境卫生工作。全面开展环境美化净化工作,突出抓好垃圾处理、灭蚊灭蝇、沟渠清洁、闲置土地清理、重点部位“穿衣戴帽”等工作,确保高标准通过全国卫生镇复审验收,营造更加优美的生活和投资环境。实施《三乡镇前山河综合整治方案》,扩大生活污水截污覆盖范围,清理内河涌垃圾和污泥,整治沿河违章建筑。加强镇村环境文明建设,大力实施以镇村主干道绿化美化为线、以优化村居环境为面的“美城行动”。加快建设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减少城市二次污染。加大清洁能源推广力度,扩大污染源在线视频监控系统,加快推进汽车尾气、河流水质、空气质量在线监控系统建设,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力促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确保圆满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3、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积极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管网络,不断拓宽城市管理渠道。继续提高外来人口管理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流动人口积分制、人才入户制、百佳外来务工人员入户制工作。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配套政策、实施厂企人才引进优惠措施,为外来人员有序融入三乡提供保障。运用媒体、网络平台等宣传手段大力推广三乡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立足珠三角一体化观念和实施经营城市理念,明确三乡作为中山南部桥头堡、港珠澳后花园定位和中珠江交通节点的区位优势,主动承接珠海辐射带动,积极配合推进珠中江一体化进程,促进三乡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获得先机。
    五、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勤政廉政高效政府
    1、坚持改革创新提高行政效能。以强镇扩权改革和中山三大副中心之一的定位为契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人事财权相对等的高效行政运行体制。加快探索实施绩效审计工作,优化机关单位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加快设立行政服务中心,完善行政服务“绿色通道”。加强税收征管,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加强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
    2、坚持依法行政提高管理水平。高标准完成村(居)换届选举工作,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大力开展镇村干部培训工作,提高镇村干部转变发展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继续强化干部队伍顾全大局、勇于担当、高效执行的作风意识,锻造一批立场坚定、奋发有为、能打大仗硬仗的干部队伍。健全督查督办机制,落实绩效考核制度,以强有力的督查督办和实绩考核倒逼工作部署的执行和落实。全面开展 “六五”普法工作,推进依法治镇工作迈上新台阶。建立规范的政务公开制度,推动网络问政,进一步畅通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确保群众依法参与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坚持制度建设提高廉政水平。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厉行节约、严控一般性支出的长效机制,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加大绩效审计和行政监察力度,重点监督土地出让、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领域。进一步加强村居民主管理工作,规范村居权力运行,落实基层民主自治管理。继续压缩行政经费,精简文件会议,严肃会风会纪。严肃查处群众反映突出的干部作风问题,维护群众正当利益,以实际行动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