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 > 期刊选摘

《政务动态》--〔2011〕第21期(总第800期)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1年02月21日

中山市六项措施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市水务局)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水利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中山市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水利工作的首要位置,遵循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努力构建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体系,2011年重点抓好六项工作,推动水利又好又快发展。
    (一)积极加强规划体系建设。始终把水利规划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全市初步形成一个水利规划体系,对水利事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规划工作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展开,从“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经济、水文化”等方面来统筹考虑,认真确定规划体系,开展规划工作,科学安排好规划项目实施。
    (二)高度重视防汛防旱(咸)防风工作。针对防汛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要求,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查漏补缺,及早谋划、及早部署,强化防范措施,提高防汛抢险应急处置能力。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认真抓好汛前大检查,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中心的三防工作责任制,修订完善各类三防应急预案,细化应急响应制度,做到“预报快、反应快、联动快”。继续完善三防指挥系统建设,加强防汛抢险专业队伍建设,加强救灾避险应急能力建设,推动三防工作规范化管理、信息化支撑、专业化抢险和社会化动员,全面提升对洪涝、旱咸、台风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着力抓好各项水利工程建设。抓好水利“十二五”规划实施工作,将排涝工程建设、内河涌整治等作为重点,切实缓解部分地区长期易涝的状况。2011年全市水利建设计划总投资7亿元,其中,投入3亿元综合整治300公里内河涌;投资9000万元完成全禄水厂蓄淡抗咸工程,增加蓄水能力192万立方米,保障全市用水安全;投资9000万元建成排涝流量为75立方米/秒的福隆泵站工程。推动茅湾涌综合整治工程后续项目建设,继续抓好红旗河整治、镇区水环境整治等水利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全市防洪排涝能力。
    (四)全面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快完善节水工作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注重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努力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划定市级水功能区的基础上,开展水功能区纳污总量核定工作,摸清现状条件下水功能区水质保护情况,为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和强化水功能区排污总量控制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严格用水计划管理,规范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论证制度、排污口审批制度,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日常取水监督,逐步在镇区推行阶梯式水价管理,利用水价杠杆从源头上控制取水量。尽快开展取水在线监控系统工程建设,全面规范取水计量设施安装,提高取水许可管理的工作效率和透明度。着手开展行业用水指标调查评价工作,完善取排水监管工作中的微观控制指标。配合江库联调及取水口上移等项目实施,研究利用工程措施实施五桂山区水库联网工程以应对日益严重的咸潮威胁,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保障能力。
    (五)继续强化水利工程管理。在现有基础上强化信息化的运用,特别是加强现有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增加视频监控的覆盖面,做到规范管理、科学管理,使全市水利工程管理有较大改变。规范涉水项目建设管理,提高行政效率,优化行政审批内部运作程序,推进水利工作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建立健全规范管理、巡查守护及责任追究等制度,明确监管责任,加强监督检查。继续完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检查、考核制度,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防洪安全、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屏障。扎实做好第二期滩涂种植防风林工作。全面启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确保按期完成普查任务。
    (六)全力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完善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坚持用改革创新来解决水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基层水利管理单位的技术指导和检查督促,推动水利工作迈上新台阶。加大执法力度,建立执法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执法成果,提高执法效能,减少违章行为反复发生。推进政务公开,阳光行政,规范水事案件查处过程,做到主体规范、程序规范、行为规范。继续深化普法宣传教育,在严格执法基础上做到文明执法,做到惩罚与教育相结合,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继续做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按时兑现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做好移民人口数据动态管理,规范后扶项目和库区规划项目的实施工作,确保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