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 > 期刊选摘

《政务动态》--〔2011〕第17期(总第796期)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1年02月12日

    编者按:根据市政府领导意见,现将部分镇区、部门2011年的工作思路摘要分期刊发,供参阅。

    发改局:一是抓好经济预警预测分析,加强“建设首善城区”、“中山轨道站场商圈发展”等重大课题研究。二是抓好“十二五”规划和珠三角《规划纲要》要求部署的衔接工作,积极参与珠三角“五个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深化珠中江经济圈合作。三是抓好项目“引进一百”工作,加快修编完善中山市产业导向目录,抓好低碳经济推广,全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重点抓好电动汽车、电池、电机以及电动汽车示范线等项目。四是推动制造业企业服务环节分离,合理规划8个轻轨站场商圈业态,推进5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做好招商局智慧城等重大服务业工程的前期规划选址和协调推进工作。五是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加强省重点项目和中央投资项目的跟踪管理,做好轨道交通前期工作。六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创新行政审批方式改革、统筹城乡试点改革、重点领域价费改革和简政强镇事权改革。七是全力拓宽投融资渠道,配合做好企业上市推进工作,协助企业申报债券发行,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稳妥推广代建制。

    经信局:一是落实“三个一百”战略,扶持百家内资企业做大做强,做好产业转移考核工作。二是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风电设备、LED新光源和电动汽车动力及控制系统等产业。三是加快临海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南区电梯产业基地、华南中医药产业基地、小榄LED新光源基地等项目建设。四是狠抓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区域名牌带动战略,培育产业集群标杆企业。五是落实研发费税前扣除政策,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等创意产业,重点推动小榄智造创意设计园建设。六是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展会,推动中山工业产品(欧洲)营销中心发展,办好“灯博会”、“服博会”、“游博会”、“食博会”等市级展会,继续做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超对接、万村千乡和创建国家级美食名城工作。七是确保电力油品安全稳定供应,协调加快电网、电源建设和南朗电厂、永安电厂“油改气”工程的建设进程。

    外经贸局:一是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努力优化外贸主体结构、商品结构、市场结构和贸易方式结构。二是落实“三个一百”战略,鼓励优质外资企业就地转型升级,帮助无发展潜力的企业异地转移;强化大招商大发展理念,实施全市招商引资一盘棋,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三是进一步加快281家不具备法人资格来料加工企业原地不停产转型工作进度,重点做好105家已计划转型企业的跟踪指导工作。加强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等机构合作,用好粤港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扶助计划等措施,帮助转型企业拓展内销,提升品牌。

    财政局:一是发挥预算对组织收入的监控调节作用,确保按要求完成预算收入任务;挖掘非税征收潜力,充实后续财源。二是对产业扶持资金、“三旧”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事关全局的重点项目优先保障资金;加大对“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民生事业的投入。三是强化财政自身管理,加大预算公开力度;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推进绩效预算评审;建立完善镇区财政管理指导机制,加强对“一级财政”镇区的业务指导。四是坚持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消耗性支出。继续落实预算追加联审制度,严控一般性支出增长和预算追加,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五是增强地方债务约束机制,规范地方政府担保和债务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加大对财政债权的追收力度。

    交通局:一是加快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网建设,增强高速公路与市域干道之间的连接,加快中心城区与各组团片区的快速联系通道以及各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通道,继续强化农村地区基础路网的建设,加强各等级道路的有序衔接。二是重点发展中山港区、马鞍港区和神湾港区,开发建设黄圃港区,积极推进内河航道的改造升级和网络化建设。三是推进西部沿海铁路和南沙铁路项目的开展,推进建设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加快市内轨道交通规划工作。四是继续推行公交体制改革,实施“公交一盘棋”发展战略;优化中心城区公交线网布局,加快镇区公交规划、建设,减少公交盲区,加强公交站场建设。五是积极构建“一通三平台、一网络”运输服务保障体系,加快交通信息化建设。

    国土局:一是加强土地管理,配合做好重大项目选址和用地报批,加快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开展基本农田调整补划实地验收工作和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抓好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加大违法用地查处整改力度。二是做好广珠西线三期等征地拆迁工作,推动矿业权交易市场建设,落实集体流转用地招拍挂公开交易,加快土地使用权网上竞价系统的建设工作;逐步建立房地产市场预报预警、商品房预售抵押登记网上申报等系统,建立完善基准房价、基准地价体系、房地产登记簿;开展古香林郊野公园、南朗关塘二期、东区三溪等征地项目及崖口征地投资补偿工作。三是做好城镇地区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完善基础测绘数据;加快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示范应用的建设;跟进粘土砖厂拆除后的场地清理工作。

    科技局:一是全力参与实施“三个一百”战略,通过实施科技重大项目、建立产学研创新联盟、落实创新优惠政策、科技金融支持等手段,帮助企业抢占技术制高点,促进企业做强做大。二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编制LED、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技术路线图,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大力推进“绿色照明示范城市”建设工程。三是加快提升传统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实施《广东省专业镇转型升级建设行动方案》,用信息化、智能化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建立完善专业镇创新服务平台。四是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和产学研合作国际化进程,扩大科技特派员派驻规模。五是不断优化自主创新环境,加强省市科技联动,培养引进留住科技创新高端人才,深化科技金融结合,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

    农业局:一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布局,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升园艺花卉产业竞争力,抓好生态农业、品牌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加工。二是继续推进主干农路“硬底化”工程,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加快推广现代农业科技装备。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四是继续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完善村级统一核算改革,促进集体经济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五是推动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六是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

    环保局:一是加强减排工作力度,探索排污权有偿使用方式,完善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对污染源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浓度双控制;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引进优质清洁能源,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产能。二是加强污水管网建设,与河道两岸各类污染源的截污清淤相结合,尽快启动雨污分流工程,切实推进污水处理一盘棋工作。三是加快大气环境、江河水质和机动车尾气在线监控系统建设,推进重点污染源监管。四是加强后督察工作,深入推进2011年环保专项行动,对2010年环保专项行动期间被处罚企业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落实。五是加强环保宣教工作,积极推进大环境宣教格局的建立。六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落实《中山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教育局:一是提升教学质量。强化等级幼儿园创建工作,推进按要求落实镇区幼儿教师最低工资待遇工作;继续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振兴初中行动计划、学校优质化工程和名校带动战略;优化高中阶段学校布局和生源结构,推进普通高中办学管理体制改革;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集团化办学和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加快民办学校、特别是低收费民办学校升级转型,完善学校内部法人治理,探索校外托管中心管理。二是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计划,健全教育人事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三是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继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四是继续加强教育督导工作,保障教育科学、优先发展。五是进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六是加强教育经费统筹管理,确保教育经费高效安全。七是构建平安和谐校园,为教育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水利局:一是积极加强规划体系建设,科学安排规划项目实施。二是高度重视防汛防旱(咸)防风工作,认真抓好汛前大检查,严格落实三防工作责任制,加强防汛抢险专业队伍建设和救灾避险应急能力建设。三是抓好各项水利工程建设, 2011年全市水利建设计划总投资7亿元,重点抓好300公里内河涌综合整治、全禄水厂蓄淡抗咸工程、三角镇福隆泵站工程等。四是全面加强水资源管理,开展水功能区纳污总量核定工作,严格用水计划管理,加强日常取水的监督,尽快开展取水在线监控系统工程建设。五是继续强化水利工程管理,加强信息化应用,完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检查、考核制度,扎实做好第二期滩涂种植防风林工作,配合做好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六是全力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完善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推进政务公开。

    审计局:一是关注珠三角《规划纲要》中我市任务,加强对中央和省市宏观调控政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内需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二是关注政府财政安全,树立“大财政”理念,重点关注财政、金融、民生、国有资产、能源和资源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三是关注重大民生热点问题,突出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问题、食品药品安全、质量安全、医院收费、社会保障、节能减排和资源环保等重大民生事项的审计监督。四是关注政府投资重点工程的绩效情况,对重点中小学校舍安全等项目进行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