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反映]
市镇村三级联动组织800场次文化活动喜迎新春。春节期间,市文广新局组织市属重点文化场馆、镇区文化站、农村文化室(农家书屋)三级文化机构,安排了超过800场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一是三级联动,城乡居民共享文化盛宴。市文化艺术中心策划“新春演出季”,组织《春之声•中山爱乐青少年乐团音乐会》等5场高水平文艺演出。各镇区文化站举办“迎新春文艺晚会”、新春游园会等多样化的文体活动,并依托农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场所组织各具特色的活动,如火炬区的“春联送万家”,小榄镇的迎春贺岁粤曲表演,古镇镇的醒狮贺岁、迎春书画展,沙溪镇的篮球、乒乓球等全民健身比赛。二是市属公共文化场馆春节期间免费开放。同时举办多项公益性文化活动,如市群众艺术馆的“春节烟花汇演”、“元宵灯谜晚会”等活动,市博物馆、中山美术馆等机构的“孙中山与澳门图片展”、“西藏唐卡艺术精品展”等展览。三是电影下乡,丰富农村群众和外来员工节日文化生活。依托全市普惠型公益电影服务体系,面向农村群众和不返乡过节的外来员工,开展电影下乡活动,如在小榄、古镇等外来员工较集中的镇区举办新春电影放映周活动,把流动电影送到文化广场、送进厂企。 (市文广新局办公室)
中山保税物流中心加强管理效益凸显。一是整合优化监管资源。将石岐、坦洲两个进出境车检场整合到保税物流中心;调整监管重点,由保税监管向保税物流、保税服务转移;优化海关监管模式,推进出口分类通关改革。二是服务园区企业发展。增设园区货物优先通道,推行24小时预约通关、现场通关疑难一站式解决等服务措施,确保园区企业正常进出口业务申报当天办结;开通加工贸易内销便捷通道,全年办理内销业务金额2.2亿美元,比增54.1%。三是加大政策宣讲力度。在每月“海关.企业政策面对面”活动中宣传中心政策优势,开展3期专题政策宣讲,逾1200家企业参加。四是加强自身监督检查。完善账册管理、园区业务审批等工作的操作流程和应急措施;增加内卡口对进出中心车辆进行施验关封,有效防控执法风险。五是提高信息化水平。完善了园区电子管理系统,增强视频监控、业务统计等功能;完善了排队叫号服务系统和卡口管理系统,提高进出园区物流效率。目前,已有7家物流企业入驻保税物流中心,租用仓库10.1万平方米,占仓储总面积的67.6%;进驻报关、报检、货运代理公司达40余家。监管进出境货运车辆5.2万台次,货值32.4亿美元,征收税款人民币4016.3万元。办理“中心一日游”业务2406票,为企业节省大量物流成本,产业聚集效应初显。 (中山海关)
[镇区动态]
火炬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一是坚持率先发展,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树立“加快发展、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狠抓重大项目引进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201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131亿元,增长25.6%;税收、一般预算收入、出口总值均增长30%以上。二是坚持统筹兼顾,城乡统筹水平显著提高。将工业和城市发展成果反哺社区,全年投入新社区建设、粮食补助、养老补助、“四好农民”奖金等各类惠农资金超过2亿元,群体和谐度进一步提高。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投入近1亿元发展教育事业,提升教学质量;发展文体事业,获得广东省实施《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县、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平安建设,安全生产形势良好。四是坚持科技强区,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高。加大科技投入,强化引进和培育中小型科技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及创新软环境优化,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进展顺利。 (火炬区管委办)
南朗镇服务业发展亮点纷呈。2010年全镇服务业增加值20.21亿元,比增21.60%;服务业创税2.96亿元,比增59.70%,增速排全市第二。一是发展重点服务业项目。锦绣海湾城、创建5A景区和东都明珠楼三大重点项目投入80550万元,重点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22倍,拉动配套交通基础设施投入34512万元。崖口生态文化旅游区湿地公园一期征地完成,500罗汉庙宇已进入建设阶段;朗城丰埠湖生态旅游区征地及规划已完成,正进入招商选资阶段;轻轨出口站商贸物流区规划方案已完成,正加紧协调征地工作。二是房地产业健康发展。2010年房地产创税2.54亿元,比增60.54%,固定资产投入16.35亿元,比增9%。全镇商品房销售面积共51万平方米,销售总额45.08亿元,比增42.8%。三是发展特色旅游业。初步形成以孙中山文化为龙头的历史文化游,以品尝特色海鲜美食和观赏海景湿地为主线的休闲观光游,以云梯山、蒂峰山为载体的康体生态游,以孙中山故居和光荣院为主体的红色教育游等。2010年游客超过160万人次,旅游收入1.36亿元,比增15%。 (南朗镇党政办)
阜沙镇盘活闲置用地取得明显成效。2007年以来,阜沙镇创新方法,强化措施,共盘活闲置用地1300亩,约占已开发用地的26%,成功促使130家企业投产或扩产。主要做法:一是限价进行反收购。对没按合同要求建设的企业空置地,按每亩不高于25.6万元的价格进行反收购。对因规划调整或企业主动申请收购的,与企业签订土地收储协议,给予一定补偿费。二是依法征收闲置费。对合同期内未动工的企业按照《中山市闲置土地处理规定》收取土地闲置费,督促企业动工投产。三是加快土地办证。投入6000万元,异地调整3000亩的农转用指标,缓解土地指标难题,积极协助企业开展办证工作。四是开展招商对接。对已建成或部分建成的停产、破产企业,引进新企业入驻收购,实现资源整体有效利用。五是强化督查督办。结合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定期对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摸底,建立闲置用地档案,实行动态跟踪管理,确保各项促企业动工投产措施落到实处。 (阜沙镇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