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 > 期刊选摘

《政务动态》--〔2011〕第10期(总第789期)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1年01月25日

我市内河涌漂浮垃圾综合整治取得新成效
(市卫生局)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国家卫生城市、卫生镇、卫生村形象,有效控制水污染,改善内河涌水质状况,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根据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市爱卫会从2007年开始加大力度推进全市内河涌漂浮垃圾综合整治工作。通过整治,全市绝大多数内河涌由过去的“死水”、“浊水”变成今天的“活水”、“清水”,全市水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一、领导高度重视,统筹协调,明确责任
    为全面做好内河涌漂浮垃圾综合整治工作,2007年市政府办公室专门印发了《中山市内河涌漂浮垃圾综合整治工作方案》(中府办[2007]54号),成立了整治领导小组,由市爱卫会副主任、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任组长、市爱卫办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建设局、水利局、环保局和城市管理执法局的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市爱卫办负责督促镇区搞好环境卫生工作,做好环境卫生意识的宣传发动工作;水利局负责在流入石岐河的内河涌口设立漂浮垃圾拦网,水政监察大队依法整治河道两岸临河违章建筑、整治在内河涌圈养水浮莲等水生植物、围筑鱼塘、搭建牲畜饲养棚舍的违法行为;建设局负责对各沿河村镇所需建设的环卫设施提供资料、技术咨询和各类参考标准;环卫处负责督促和指导相关各镇区清理打捞河涌漂浮垃圾和河道水浮莲;环保局负责督促各镇区加快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负责各镇区排污企业的整治工作;城管执法局负责整治企业或其他单位将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倾倒或丢弃在河边、河涌的行为,并对流动小贩在内河涌沿岸乱摆卖行为进行整治,减少固体废弃物对河涌水质的污染。
    二、市镇两级加大投入,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为保证内河涌漂浮垃圾整治工作的完成,市政府从2007年起每年投入300万元对各镇区进行补助,同时要求各镇区配套资金,全面开展内河涌漂浮垃圾整治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各镇区相应配套资金共3200多万元,确保了生活垃圾转运点、沿河涌果皮箱、垃圾收集车辆、配备专职打捞河涌漂浮垃圾人员及购置相应设备等各项措施的落实。
    三、广泛宣传,提高群众内河涌保洁意识
    为加强舆论宣传,增强居民和企业的环保意识,改变部份企业和居民向河涌倒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习惯,市爱卫办制作了河涌整治,保护水源的宣传牌450块放置在内河涌岸边进行宣传,制作了《保护河涌清洁 共建绿色家园》宣传海报1000套派发给各镇区张贴于各村(居)的公共场所。同时,市电视台向全市播放《保护河涌清洁 创建绿色家园》公益广告,营造保洁氛围,扩大宣传效果。各镇区加大宣传力度,如小榄镇通过电视台曝光向河涌倾倒垃圾的不文明行为,并制作宣传短片加强群众的卫生意识教育,力争从源头杜绝河涌污染。
    四、各镇区积极行动,标本兼治,长效管理
    各镇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山市内河涌漂浮垃圾综合整治工作方案》,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各镇区成立内河涌整治小组,明确责任部门,落实工作任务。二是完善漂浮垃圾收集、转运设施的建设。每村都新建了简易生活垃圾转运点,河涌沿岸增设了果皮箱,加强对沿河居民垃圾的收集。据统计,各镇区购置了打捞垃圾的机艇130只,增购人力垃圾车110多辆,在沿河增设了果皮箱1900多个。三是全面清理河涌阻水杂物,打捞河涌漂浮物。如东凤镇开展围内河涌现状专项调查,调查各类阻水船只、占河涌违建物、阻水步级、阻水花基、拦河渔网、违章猪舍等情况,开展“清理内河涌违章物百日整治行动”,通过适当补贴的方式全面清理,收到较好效果。四是成立水上保洁专业队伍,负责内河涌的日常清理。如南头镇组建了一支38人的河涌保洁专业队伍,对全镇54.7公里长的河道卫生保洁,做到分段到艇、责任到人,每天实施10小时工作制,收效显著,群众满意。据统计,各镇区共有水上保洁专业队员320多人。五是加大巡查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内河涌环境的行为。各镇区执法分局加强对企业或其他单位将工业固体废物、建设垃圾等倾倒或丢弃在河边、河涌的行为进行巡查监督、处罚。同时,对流动小贩在内河涌沿岸乱摆卖行为进行整治,全力营造良好的环境卫生氛围,确保治理长效性。六是积极建设生态型河涌。如小榄镇通过部门联动、齐抓共管,使乱抛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加强对内河涌全面整治,内河水变得更清、更净了,鱼、螺、螃蜞又再重现。随着水色匝游的对外开放及一年一度 “五人龙舟赛”的举行,独特的岭南水乡风貌已成为小榄镇的亮丽品牌。